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后,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安徽煤矿逐步采用了新工艺,同时试制和引进了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安全仪器和设备,提高了防灾抗灾的能力。由于管理体制、企业性质及资金渠道的不同,安徽煤矿现有安全技术装备情况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一、部属煤矿安全技术装备煤炭工业部直属的淮南、淮北矿务局,共有21对生产矿井。其中淮南9对,淮北12对,井型大,产量高,安全设施及装备都比较先进。
淮南矿务局针对高沼气突出矿井多的特点,从1980年开始每年为安全措施工程投资1000万元以上,9对生产矿井中,有5对矿井已装备了瓦斯监控系统,高沼气矿井中已有116个掘进头实施了掘进安全技术装备系列化。
淮北矿务局80年代以来,通过补还安全欠账,首先改造了一批风井及通风系统,将原有25台“老、旧、杂”风机更换为高效低噪风机;其次更新改造了10对老矿的主、副井提升系统,淘汰老旧绞车,装备了自动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绞车的安全性能。掘进机械化进尺已由10年前的34%提高到75%;采煤机械化由3%提高到18%。各生产矿井全部采用阻燃电缆、阻燃皮带和阻燃风筒;配备了电煤钻综合保护、局扇电闭锁、皮带机综合保护及井下电器三大保护装置;建立和完善了35个防尘供水系统,添置了210台瓦斯监测断电仪、1590台瓦斯警报仪、44125台自救器;高沼气矿井34个掘进头实现了采、掘分开供电,3个矿井装备了安全监控系统。1977年—1986年共投资安全措施工程费用4000多万元。
二、省属煤矿安全技术装备
省属煤矿共有5对生产矿井,是安徽地方煤矿的主力矿井,安全设施比较齐全,有一定的抗灾能力。5个生产矿井中,刘桥一矿为高沼气矿井,已装备了瓦斯监测系统,其余4个低沼气矿井,其中3个矿有高沼气采掘工作面。刘桥一矿、百善矿受水患威胁,5个矿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机械化水平较低,仅百善矿于1986年安装1台引进的综掘机组和1台国产采煤机组,其它各矿均为炮采,使用摩擦支柱和木柱支护。
三、地(市)县国营煤矿安全技术装备
沿江江南地(市)县办国营煤矿大都是在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情况下简易投产的,设备不配套,系统不健全,安全设施不完善,技术装备差,抗灾能力弱。有12对矿井风量不足;有11对矿井属高沼气矿井(其中有突出危险的4对),仅港口一矿装备了瓦斯监测系统,另有3个矿有局部瓦斯报警断电装置;有10对矿井尚未建立灭火灌浆系统,14个矿没有防尘系统或不完善;有22台提升绞车需装备限速保护器。除少数矿井外,多数矿井尚未采用正规采煤方法,以至回采工作面通风无法形成系统,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欠账”多。
四、乡镇煤矿安全技术装备
乡镇煤矿都是因陋就简,从小到大办起来的,设备简陋,生产方式落后,安全条件差,抗灾能力弱,资源勘探程度低。80年代初,省人民政府发放了800万元低息贷款,重点扶持42个乡镇煤矿。经贷款改造的矿井,安全条件和装备水平得到了改善,已基本上实现了“五消灭”(注:五消灭:消灭独眼井、消灭自然通风、消灭明电明火照明、消灭明刀闸开关、消灭明电明火放炮。),装备了“四小件”(注:四小件:小风机、小水泵、小绞车、小矿灯。),改变了过去那种人背肩挑、竹筒抽水、蜡烛照明、自然通风、独眼井生产的状况。部分矿井还对支护形式进行了改革,推广应用料石砌碹、水泥支架、锚杆喷浆等工艺。1985年,省煤炭工业厅又选择一批条件好、有发展前途的15个重点骨干矿井,进行重点扶持,向他们提供了矿用钢材和设备。1986年底,乡镇煤矿达703处,其中,经各级煤炭主管部门批准在册的有160多处,这些矿井基本上装备了“四小件”、实现了“五消灭”。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乡镇煤矿,无正规开采设计,通风设施不完善,井下采掘工作面多数处于无风或微风作业;开采方法落后,职工队伍素质差,不懂得安全生产知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矿井抗灾能力极低。特别是联户、个体矿的情况更差,盲目蛮干,见煤就挖,不具备起码的安全生产条件。
总之,地方煤矿安全技术装备落后于统配煤矿。为了改善地方煤矿的安全面貌,省煤炭工业厅1981年开始,从三个渠道筹集资金:一是省财政每年从外调煤补贴中拿出100万元;二是向煤炭工业部申请部分重大安全措施工程资金,三是各矿从吨煤成本中拿出0.80元,从吨煤维简费中提取0.70元。至1986年,共向地方煤矿安全措施工程投资1317万元,其中省财政补贴654万元,煤炭工业部补助502万元,各矿自筹161万元,全部用于通风、供电、防治水、防灭火、瓦斯监测等227个工程项目。1986年,又在皖南建立了1个救灾仓库和设备租赁站,专门为乡镇煤矿抢险救灾服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