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70年代初,淮南电厂开始采用大机组发电,安徽地区同步建设220千伏输变电工程。1972年7月,全省第一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淮南至合肥一回线和桥头集变电所投入运行。次年4月初,合肥至芜湖段线路通过220千伏东、西梁山过江线,进入芜湖长龙山变电所。5月底,220千伏宁(南京)芜线建成,使安徽与江苏实现220千伏联络。1976年7月,220千伏淮合二回路输电线建成同时,淮北电厂至蚌埠东郊变电所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1978年,淮北至蚌埠1号线和2号线相继投运,并通过同期架设的220千伏淮蚌线,将淮北与皖中220千伏电网联网,纵贯南北的省内220千伏主网架初步形成。1980年由芜湖供电局施工完成220千伏东、西梁山过江导线换线工程后,提高了皖中和皖南之间的交换容量。1980年4月至1982年2月,承担“北电南送”中转任务的220千伏蚌(蚌埠滁(滁县)西(西梁山开关站)输变电工程和滁县至南京热电厂输电线路,先后投运。同期建成的还有淮北电厂经涡阳至阜阳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淮北电厂经南坪、芦集、蔡家岗至淮南电厂220千伏线路。1985年初,220千伏长龙山—芜湖南—宁国输变电工程投运,220千伏主电网开始伸入皖南腹地。同年5月,淮北至江苏徐州220千伏线路建成。至1985年,两淮主力电厂各有5路220千伏出线。其中:淮北有3路220千伏线往南送电,淮南、蚌埠有5路220千伏线往南送电,220千伏主网共有输电线0.21万公里,变电所17个,总容量263.35万千伏安。安徽省220千伏主网架已建成。
70年代,对220千伏电网快速保护配套建设重视不够,大多未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不仅降低了线路输送容量,也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威胁。1980年7月27日电网瓦解事故发生后,用1年多时间,将主干网络快速保护装置装齐。此后,220千伏输变电建设项目都做到快速保护装置与主体工程同时投运。
一、220千伏输电线
[淮合一回路]淮南至合肥一回路线,属淮(淮南)—谏(谏璧)——沪(上海)220千伏输电线的一段,由安徽省水利电力局建设,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省送变电工程处施工。1968年10月开工,1971年1月建成降压为110千伏运行,1972年7月1日升压为220千伏送电。全长110.60公里,由田家庵电厂出线,进入合肥桥头集变电所。淮南供电局管辖92.20公里,杆塔245基,其余由合肥供电局管理。杆型为直径400毫米钢筋混凝土双杆和直立铁塔2种,导线为400平方毫米轻型钢芯铝绞线,水平排列。线路原设计钢筋混凝土吊杆、拉杆与弯板以铆钉连接,施工时改用套螺帽以电焊连接,未作吊、拉力试验;导线接头采用爆破压接,1979年用γ射线对部分接头探伤检查,发现有的质量不合格,因线路停电困难,至今没有处理。1976年220千伏淮合第二回路线建设时,避免和一回路线交叉,将二回路线1~35号杆段线路与一回路线相互交换联结,原淮合一回路线遂改称淮合二回路。
[合芜二回线]合(合肥)芜(芜湖)二回路输电线,是淮(淮南)合(合肥)芜(芜湖)第二回路的一段,为配合淮南田家庵电厂2台12.5万千瓦机组投产,向皖南送电的又一条通道。由省电力设计院设计,长江以北由省送变电工程处施工,长江以南由芜湖供电局施工。1975年9月开工,次年4月建成。线路从桥头集变电所北侧淮合二回路终端塔,越过龙泉山向南转角至西花村附近,在一回路线北侧平行走线,跨越柘皋河后,穿过一回路线进巢湖变电所开断,出线沿合杨线南侧前进,跨巢含公路转北至一回路线附近平行东去,接过江线西梁山侧耐张塔,过江后在一回路线南侧进入芜湖长龙山变电所,长100.50公里(不包括东、西梁山大跨越线)。导线为400平方毫米钢芯铝绞线。全线共用9种铁塔,其中B型、B—3型、B 1、B 2型为拉线撇腿直线塔(B 1型为加高3米、B—3为减低3米、B 2为加强型);ZT 1(104型)猫头型直线跨越塔用于交叉跨越及无法打拉线的直线杆位;Z 2(106型猫头型直线跨越塔用于大档距处;GJ2(109型)及GJ3干字型转角塔分别用于30°~60°和60°~90°转角处;J2(11型)酒杯转角塔系跨越柘皋河后穿越一回路线时,为减低塔头高度所用。另为节省钢材,使用3种钢筋混凝土杆,其中HG用于直线换位、NG用于直线耐张、JG 1用于3°~26°转角处。钢筋混凝土杆及拉线直线塔基础,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底盘和拉盘;对受力较大而杆位地质条件又差的基础,则用现场浇制的重力式拉线基础。铁塔用现场浇制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总投资0.05亿元。该线长江以北部分,由合肥供电局管理,从过江线西梁山耐张塔起,由芜湖供电局管理。
[长芜宁线]芜湖长龙山变电所出线,经芜湖南变电所进入宁国变电所,是“六五”期间(1981~1985年)国家重点工程之一、宁国水泥厂的输变电配套工程。该线投运后,220千伏主系统开始伸入皖南腹地,增强了这个地区网架结构和供电能力。工程由芜湖供电局建设,省电力设计院设计,华东送变电工程公司施工。1983年开工,1984年9月建成。投资0.16亿元。线路全长125.1公里,杆塔269基,导线为400平方毫米轻型钢芯铝绞线。除5基HG型换位杆为钢筋混凝土杆外,其余264基均为铁塔。其中,有LB型铁塔55基,LBI型铁塔36基,均打有外八字形拉线,以加强稳固性。全线工程质量优良,获国家质量银质奖。后因220千伏芜湖南变电所,改名为火龙岗变电所,长芜宁线随之改为“长火”线和“火宁”线。长火线于1984年6月22日送电,火宁线于1985年1月8日送电。均由芜湖供电局管理。
[相蚌Ⅰ号线]淮北电厂至蚌埠东郊变电所全长150公里,是淮北矿口电厂向外输电的重要通道。由省电力设计院设计,省送变电工程处施工,1978年5月建成。全线穿越淮北平原,为铁塔和钢筋混凝土杆混合结构,根据地形、土质不同,采用11种类型的杆塔,共163基。其中,直线铁塔11基,转角钢筋混凝土双杆6基,直线转角塔6基,直线转角最大角度为5度。导线为400平方毫米轻型钢芯铝绞线。1982年蚌埠供电局对线路接头全部进行γ射线探伤检查。次年又改进地线保护角,但保护角仍然不够。该线已安全运行2769天。
[蚌滁西线]从蚌埠东郊变电所出线,经滁县陡岗变电所进入西梁山开关站,全长212公里。是两淮矿口电厂向皖南供电的重要通道之一,同时缓解了滁县地区的用电紧张问题。线路由滁州电业局建设,省电力设计院设计,省送变电工程处施工,投资0.13亿元。1978年10月,蚌滁段和滁西段同时开工,分别于1980年6月和9月投运。路径大部分穿越皖中丘陵区,杆塔主要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在大转角、终端及高跨越处,采用直立铁塔;在局部狭窄地带和通过森林区,采用双回路直立铁塔。共计杆塔331基,其中,钢筋混凝土杆294基,铁塔37基。导线400平方毫米钢芯铝绞线。导、地线接头均用爆破压接。该线为一类设备,由滁州电业局管辖。至1985年4月,已安全运行5周年。
二、220千伏变电所
[桥头集变电所]由合肥供电局管辖,是省内第一个220千伏变电所,基于“靠山、分散、隐蔽”的备战方针,所址选在肥东县桥头集镇东南5公里、四面环山的鸡笼山下。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省送变电工程处施工。1971年10月开工,1972年2月以110千伏送电,同年7月以220千伏运行。有220/110/35千伏主变压器1台,容量9万千伏安,安装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洞堡里。为节省投资,主变压器220千伏侧未装开关,由旁路开关带主变压器运行。该所有220千伏进出线2路,与淮南电厂和芜湖长龙山变电所相联;110千伏出线4路,分别通向螺丝岗变电所(线路上“T”接合肥东郊变电所)、巢县变电所、巢湖维尼纶厂和古河变电所(延伸至乌江变电所);35千伏6路,除供撮镇、炀、柘皋、桥头集等处用电外,还与合肥东郊变电所、巢县变电所相联。为配合驷马山排灌工程,1979年扩建主变压器1台,容量9万千伏安,增加110千伏出线1路,向肥东刘桥变电所供电,同时加装1号主变压器220千伏侧开关,增加了可靠性。是安徽最早使用少油式高压断路器(SW 2—60G型)的变电所,但质量欠佳,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主要设备,也出现一些故障。原使用的晶体管集控装置及高压隔离插头均已更换。由于该所地处偏僻,给生产管理和职工生活都带来不便。
[螺丝岗变电所]位于合肥市东南角,占地6.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74万平方米,有主变压器4台,总容量33.45万千伏安,是合肥供电局管理的最大变电所,也是华东电网西部枢纽变电所之一。1956年初投运时,有主变压器1台,容量1万千伏安,电压等级为110/35/10千伏。以35和10千伏出线向市区供电。次年10月与佛六合输电线同时升压为110千伏,并经该所降压至35千伏,通过自行改制的调压变压器与淮南联网,首次实现远距离水火电机组并列运行。至1974年先后4次增容,主变压器几经更换为3.15及6.3万千伏安各1台,总容量9.45万千伏安。110千伏进出线4路,其中3路分别和佛子岭、响洪甸、梅山、淮南等电源点相联。1路通过合芜线中段巢县凤凰山110千伏变电所,向巢湖地区各县供电,并跨越长江与皖南110千伏电网联网。1978年10月,该所扩建成220千伏变电所,至1984年,先后增加2台220/110/10千伏,容量均为12万千伏安的主变压器,全所总容量增至33.45万千伏安,并装2.5万千乏调相机1台。至此共有220千伏进出线5路,分别和淮南电厂、桥头集、巢湖、肥西变电所相联结;110千伏进出线4路,分别和六安开关站及桥头集、合肥南郊、东郊变电所相联;35千伏出线5路;10千伏出线18路,主要向合肥市区供电。该所二次保护,多年来逐步由低级转向高级,现已采用晶体管、集成电路保护。开关与闸刀操作均已自动化和半自动化。1985年远动装置进一步应用,所有开关的位置及事故信号送省调或市调,遥测量125个,遥信量112个。利用微机技术,使开关的位置、母线电压及主变压器的有功量、无功量,可在屏幕上显示。当10千伏开关跳闸时,彩色屏幕上即可显示出跳闸开关的编号。
[长龙山变电所]由芜湖供电局管辖。在“靠山、分散、隐蔽”的备战方针影响下,所址选在当涂县长龙山西麓,主变压器安装在山凹里,上装钢筋混凝土的防空顶蓬,散热条件差。占地4.27万平方米(包括调相机用地),是皖南第一个220千伏变电所,也是华东电网西部枢纽之一。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当涂县建筑公司土建施工,省送变电工程处安装,投资0.04亿元。1969年3月开工,1973年4月首期工程完成时,装有1台9万千伏安3相强迫油循环风冷式自耦变压器;220千伏进出线2路,1路联结南京龙山变电所,1路通过东、西梁山长江大跨越,北联桥头集变电所;110千伏出线2路,分别与马鞍山、芜湖电厂相联;35千伏出线4路,其中3路对当涂西门、姑山铁矿、马桥3个变电所供电,1路与芜湖电厂联络作备用电源。1975年9月,扩建1台9万千伏安主变压器和110千伏及35千伏侧开关。新增110千伏进出线2路,一是芜宣线,一是通往弋江变电所的临时线(已停用);35千伏出线增加3路,分别至姑山铁矿、小杨村和钟山变电所。1976年4月,西梁山开关站至长龙山变电所220千伏二回路投运。为增加电网无功出力,改善系统电压,于1975~1978年间,国家投资0.04亿元,安装1台CFS2-100-2型调相机(由双水内冷发电机改装而成),容量10万千乏,额定电压10.5千伏,配有12万千伏安三相强迫油循环风冷式变压器1台,与110千伏母线联结,投产后,该地电压基本达到合格水平。1983年,配合火龙岗、采石220千伏变电所投产,进行第三次扩建,增加220千伏出线间隔2个,1984年6月投运。至此,220千伏出线共5路。其中,至西梁山开关站2路,至火龙岗、采石和南京龙山变电所各1路。有220千伏主变压器2台(2×9万千伏安),110千伏变压器1台(12万千伏安)。
该所使用的SW 4-110和SW 4-220开关(少油断路器),运行中常渗油漏油,传动机构时有卡涩,辅助接点经常脱落,造成控制回路断线,威胁安全运行。1981年1月,芜湖供电局开关班14名工人驻所,对14台开关解体大修。将中触座螺纹连接改为平面连接;将三角箱螺纹轴销球墨铸铁十字块改为焊接式滑块;将开关合闸机构挂钩连接改为四连板合闸,并更换全部耐油橡皮,改变主轴油封结构;将所有导电触头镀银等,12月底改造完成,各项技术数据均达规程要求。
[蚌埠东郊变电所]位于蚌埠市东郊曹山脚下龙子河畔,占地约4万平方米(包括宿舍区用地),投资0.07亿元。原是110千伏田(田家庵)临(临淮关)输变电工程的组成部分。首期工程,由蚌埠供电局自建,1971年9月建成,装有2万千伏安变压器1台,35千伏出线2路,10千伏出线6路。1976年,220千伏扩建工程开工,蚌埠市建筑公司承包土建工程,省送变电工程处电气安装,1978年5月竣工。新装9万千伏安变压器1台,由220千伏相蚌一回路供电。同年9月新增110千伏出线1路,向蚌埠西郊变电所供电。1980年5月,东郊变电所至滁县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投入运行,使其220千伏系统的交换功率可达20万千瓦。随着蚌埠地区供电量的增加和“北电南送”的需要,1983年进行第三期扩建,由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安装220千伏12万千伏安变压器1台。至此,变电总容量23万千伏安;220千伏进出线5路,南联淮南电厂,北双回路受电于淮北电厂,东双回路向滁县陡岗变电所送电,成为皖东北供电网的主要枢纽,交换功率达40万千瓦;110千伏出线3路;35千伏出线5路;10千伏出线8路。该所担负着向蚌埠市、怀远、凤阳、五河、嘉山县和固镇曹老集区的供电任务,到1985年,已安全运行815天,在全省同类变电所中名列前茅。
[陡岗变电所]属蚌滁西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组成部分,是安徽电力网东部的枢纽变电所,位于滁州市南郊琅琊乡陡岗村,交通便利,出线走廓开阔,占地3.80万平方米(包括调相机用地)。由省电力设计院设计,省送变电工程处承建。1979年开工,1980年建成,投资0.05亿元。装有三相强迫油循环风冷式自耦变压器1台,容量12万千伏安;220千伏进线2路,从蚌埠输入电源,220千伏出线2路,分别与西梁山开关站和南京热电厂(热备用)相联,并预留1路备用间隔;110千伏出线2路,一路送滁县三叉路变电所,向滁州市和来安县供电,另一路送全椒和古河变电所,向全椒县和驷马山引江灌溉站供电。此外,还有5万千乏调相机1台。
[西梁山开关站]承担安徽省220千伏主系统联络调节任务,座落在长江之滨的和县西梁山地区。1972年12月开工,1981年7月全部建成。由省电力设计院设计,和县建筑社土建施工,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安装。有主变压器1台,容量12万千伏安,进出线5路:220千伏西梁山—芜湖一、二回路线、巢湖—西梁山线、桥头集—西梁山线、滁县—西梁山线。
全省220千伏输电线路情况及变电所情况,详见表2-1-3、表2-1-4。
全省220千伏输电线路情况

注:①标有△符号的输电线是与外省联络的线路。
②杆路总长度比计划部门统计数2093公里(见表2-0-2)多134.62公里。
全省220千伏变电所情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