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淮北供电局
淮北供电局前身为淮北电业局,是国家开发淮北煤田时,于1960年在宿东煤矿筹备处管电机构基础上成立的,局址在宿县,属省水利电力厅领导。辖宿东、蔡桥、濉溪3个电厂和濉溪、宿县之个供电所(站)。输变电设备有110千伏设计、35千伏运行的线路3路,35千伏线路5路;110千伏变电所1个,35千伏变电所3个,总容量3.07万千伏安。供电范围为濉溪市和萧县、宿县、濉溪3县。1962年5月,局、厂分开,改为淮北供电局,划归水利电力部徐州电业局管辖。次年10月,局机关由宿县迁至供电负荷中心濉溪市(现名淮北市)。至1972年,管理35~ 110午伏线路12路,变电所15个、总容量12.83万千伏安。1973年7月该局划回安徽,属省水利电力局管辖。1976年原属该局所辖的宿县、萧县、固镇、濉溪4县供电局,划归新建的宿县地区供电局管辖。其中,濉溪县供电局后又划归淮北供电局管理。1978年后,该局开始管理220千伏输变电设备。至1985年,管辖35~220千伏线路20条,总长578.48公里;变电所10个,总容量45.91万千伏安。另有,濉溪县供电局35千伏变电所7个、总容量3.08万千伏安,淮北矿务局35千伏变电所15个、总容量15.73万千伏安。主设备完好率100%。全局固定资产原值0.64亿元。供电范围:淮北市、濉溪、蒙城(部分)和河南省永城、夏邑2县。有6个生产单位,职工618人。1985年供电量8.90亿千瓦·时,售电量8.80亿千瓦·时,供电最高负荷12.78万千瓦,平均日负荷率92.50%,线损率1.12%,平均电价计划67.98元/千千瓦·时,实际完成68.99元/千千瓦·时,增加电费收入88万元。
二、宿县地区供电局
宿县地区供电局是1976年7月,在宿东供电所的基础上组成的。建局前,宿东供电所主要以35千伏电源向宿东煤矿供电。1968~1979年,供电范围逐步发展到该地区所属各县,并以110千伏电压供电为主。1983年,原属省电力工业局管辖的宿东电厂并入,统管全地区发供电业务。至1985年,该局设有7个生产单位,下辖宿县、萧县、固镇3个直供县供电局,并向灵璧、砀山、泗县3县趸售电力。职工总数达2927人,其中,有工程师17人,会计师3人,经济师1人。六级以上技工238人,占工人总数的26.24%。管理的输变电设备有35~110千伏线路999.40公里;变电所42个,总容量22.04万千伏安。固定资产原值0.41亿元,1985年供电量4.81亿千瓦·时,售电量4.55亿千瓦·时,最高负荷7.95万千瓦,平均日负荷率89.57%,线损率4.14%。1984年首创省电力系统最佳经济效益,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银杯奖。
三、阜阳电业局
阜阳电业局1973年成立。建局前1967年10月,阜阳地区南部7县先后由省电网供电,淮南供电局设立颍上工区管理。1970年冬,阜阳地区北部3县亦由省电网供电,供用电业务由淮北供电局管理。1973年3月,阜阳地区管理农电的供电站、阜阳发电厂和淮南供电局颍上工区合并组成阜阳电业局,县级建制,属省水利电力局领导,统管全地区发、供、用电业务。1983年,该局经过企业整顿,推行各种形式的内部承包责任制,次年,10项主要经济指标有7项达历史最好水平,9项超额完成计划。至1985年,该局有6个生产单位,职工726人,其中技术人员50人,经营管理人员121人,工人492人,在技术人员中有工程师16名。供电范围为阜阳地区的阜阳市、颍上、阜南、临泉、界首、太和、利辛、阜阳、涡阳、蒙城、亳县等10县1市和六安地区霍邱县的一部分,并向河南省鹿县、郸城、淮滨3县供电。其中颍上为直供县,其余为趸售县。全地区共有35~220千伏输电线路1651公里,变电所89个,总容量61.58万千伏安。固定资产原值0.44亿元。1985年供电量6.24亿千瓦·时,售电量5.97亿千瓦·时,供电最高负荷10.40万千瓦,平均日负荷率90.43%,线损率4.33%,平均电价62.20元/千千瓦·时,均超额完成计划指标,并创全局安全生产334天无事故记录。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