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人均用电量
建国前,安徽省电力工业发展缓慢。民国25年(1936年),全省人口2269.60万,人均用电量0.42千瓦·时。1949年解放时,年用电量1892万千瓦·时,人口2786万,人均用电量0.68千瓦·时。
建国后,电力工业得以发展,但因人口增长快,电力工业基础薄弱,人均用电量增长幅度不大。至1957年,人口3337万,用电量2.16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6.47千瓦·时。1961年人均用电量上升为40千瓦·时。1967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用电量比上年减少33.5%,人口却增长2.0%,人均用电量下降至34千瓦·时。此后,人均用电量逐年上升,1975年达106千瓦·时。1976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20%,用电量增长率达10%左右,人均用电量增加较快。1985年,全省人口5156万,用电量107.21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207.93千瓦·时,尚低于全国和华东人均水平(全国人均用电量385千瓦·时,华东人均用电量445千瓦·时)。
二、万元产值耗电量
建国后的三年恢复时期,全省工业产值年均递增率23.2%,工业用电量年均递增率36.3%,1953年,全省工业产值6.30亿元,工业用电量0.62亿千瓦·时,万元产值耗电量为984千瓦·时。
“一五”期间(1953~1957年),安徽省重点发展煤炭、冶金,都是耗电量高的基础工业,工业产值年均递增率16.8%,工业用电量年均递增率39.2%。1957年,工业产值18.09亿元,工业用电量升到1.96亿千瓦·时,万元产值耗电量上升到1083千瓦·时。1958年,工业产值增至38.34亿元,工业用电量为3.37亿千瓦·时,万元产值耗电量下降到879千瓦·时。1962年工业产值下降到20.15亿元,工业用电量却增加到7.91亿千瓦·时,致使万元产值耗电量猛增到3926千瓦·时。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压缩基本建设,加快轻工业发展,产业结构有所改善,工业产值年均递增率15.6%,工业用电量年均递增率7.1%,1965年万元产值耗电量下降到3125千瓦·时。
“文化大革命”期间,统计资料不全。1967年,工业产值88.36亿元,工业用电量41.25亿千瓦·时,万元产值耗电量上升到4667千瓦·时。1979年起,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支持低能耗、高产值的轻纺工业的发展,并大力开展节约围电,使万元产值耗电量下降。1985年,工业产值254.48亿元,工业用电量81.90亿千瓦·时,万元产值耗电量下降为3600千瓦·时,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年上海市万元产值耗电量为2098千瓦·时,江苏为2132千瓦·时,浙江为3287千瓦·时,江西4472千瓦·时。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