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后备培训
建国后,全省电力企业比较重视对运行人员的后备培训,凡是新的重点发、供电工程项目开工,就及时组织运行人员进行后备培训,已形成制度。
1955年,淮南电厂首批4台国产0.6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开工,即组织2批共72名运行人员,集中脱产培训,请设计代表、制造厂代表及施工技术人员授课,参阅施工设计资料,学习新设备及操作规程,并参加工地安装,了解设备构造与特性。培训结束时,97%的受训人员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1973年,淮南电厂扩建2台12.5万千瓦国产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厂内开办业余学校,设置锅炉、热机、电工、制图、仪表等专业。组织运行人员学习基础知识,阅读技术资料,到施工现场熟悉设备,组织技术讲课,技术问答,制定运行规程。1974~1975年又分批到吴径、闸北、闵行、望亭等发电厂定岗培训。
1979年,淮北电厂扩建2台20万千瓦国产氢冷汽轮发电机组,当年开始配备和培训运行人员,专门抽人外出搜集资料,了解设备概况,组织编写、翻印培训教材,汽机、电气、锅炉分场先后抽出主要岗位人员约50人,分赴辛店、焦作、青山等电厂定岗培训,并在投产前组织运行人员学习运行规程,熟悉系统,且多次进行考试,从而保证了2台20万千瓦机组分别于1981年和1982年顺利投产。
1982年底,洛河电厂开工,首期工程建设2台30万千瓦亚临界压力燃煤机组,设备技术先进,是国家重点工程。基建初期,制定了后备培训方案,培训时间两年半。1983年,请上海电力专科学校老师来厂授基础理论课与“30万”机组设备课,每科结束均进行闭卷考试。学完后,大部分学员成绩合格,拿到上海电专颁发的中专结业证书。1984年,组织3次大规模的生产实习与20多次专题实习,有417人次分赴望亭、谏壁、姚孟、军粮城、锦州、宝钢等15个电厂跟班实习,实习工种主要为炉、机、电、除灰等运行工种,时间8个月以上。1985年,学习专业理论和运行规程,并到施工现场对照设备模拟操作,最后综合进行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颁发岗位合格证,享受岗位工资,正式上岗值班。
1984年5月,平圩电厂动工兴建,安装国产第一台60万千瓦机组,具有80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为此,后备培训工作也上了新台阶。当年就开始后备培训工作,轮训生产工人719人次。除派人到有大型发电机组的石横、邹县、宝钢、元宝山、谏壁、望亭等电厂定岗培训外,还派45人次到美国的西屋公司、依伯斯公司、GE公司和瑞士、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有关公司和厂家接受培训,主要学习设备运行和维修。同时,在厂内举办钳工、焊工、电工、风机、水泵等专业培训班,培训139人次。
1984年5月,500千伏繁昌变电所动工,这是安徽省和华东第一个超高压枢纽变电所。芜湖供电局组织运行人员先分批到武汉风凰山500千伏变电所跟班实习,再到220千伏变电所培训、实习,大多达到220千伏变电所正值班员以上水平。同时,举办专业理论学习班,使运行人员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最后,进入现场培训,一边参加变电所设备的调试验收,一边请专家到现场讲课,重点是介绍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各种信号的判断和运行注意事项,运行人员到现场对号入座,通过技术考核合格后走上运行岗位。
二、技工培训班
建国前,省内电厂工人的技术培训采取以师带徒的教育方式为主。
建国后,各电厂开办技工培训班,对工人进行短期技术培训。由于行之有效,已成为对在岗工人进行技术教育与培训的主要方式。1950年,淮南电厂成立职工业余学校,设立技术班,对工人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这是省内电厂最早开办的技工培训班。50年代和60年代初,全省主要电厂都开办过技工培训班。1954年,淮南电厂举办短期脱产半脱产技工培训班4期,培训96人。还举办业余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122人。次年,该厂又举办业余技工培训班12期,培训165人。1965~1966年仅钳工培训班即办了19期。1956年下半年,第二十三工程处(安徽电建公司前身)举办焊工、起重、钳工等技工培训班。1959年,淮南电业局率先举办带电作业培训班。1961年,芜湖电厂举办首期钳工培训班,由总工程师、生技科长、修配分场主任组成“钳工培训领导小组”,16名青工全脱产参加学习,时间1个月,分阶段学习凿、锉、锤、刮等基本功和有关理论,效果良好,以后各分场都办了钳工培训班。梅山水电站从1961年起先后办过钳工、电气运行、自动化、线路检修等专业培训班。1964年,响洪甸水电站也办过1期钳工培训班。“文化大革命”初期,技工培训工作受到干扰,暂停。70年代起,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开始恢复技工培训班。1972~1979年,淮南电厂办钳工培训班21期,每期2个月,受训人员达376人,并逐步增加了钳工工艺基础、机械制图、金属学3门理论课程。1973~1975年,佛子岭、梅山、响洪甸3个水电站先后开办过机械制图、电工基础、水力机械自动化等技工培训班。1979年,电建一公司举办木工、瓦工、钢筋工、焊工、起重工、内燃、驾驶等技工培训班22期,培训483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电力工业发展较快,新设备、新技术不断采用,对工人的技术素质要求更高,要求对1979年以后招收的青年工人全部通过轮训方式进行技术培训。1983年12月上旬,省电力工业局对60个主要技术工种的青工进行了三级工应知统考,有5300人及格,合格率80%。1980年,淮北电厂筹建钳工培训班,属厂教育科领导,备有专用教室150平方米,工具48套,可供48人同时练功使用。截止1985年,该厂共开办培训班16期,培训466人,占应培训人员的80%。还举办了焊工、车工、电工、热工、化验等多种工种的技术训练或技术表演赛。淮南电厂1984年不仅继续开办了钳工培训班,还开办了制图班、检修工艺班、青工技术训练班、主机检修班、辅机检修班、汽车驾驶及电子计算机班等13期技术培训班,培训313人。电建二公司1981~1985年举办焊接、电工学、机械制图、联邦德国履带吊汽车保养、电动操作、晶体管、网络计划、微机、TQC等技术训练班或短期培训班。1985年开始,部分单位开办中级工技术培训班。是年11月,六安地区供电局和陈村、佛子岭、梅山、响洪甸、花凉亭、毛尖山水电站等7个单位,联合举办中级工技术培训班,首批集资3.80万元,教学地点设在六安地区供电局,计划1986年开办电气运行和机械运行2个班。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