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产品
1987年安徽省合成树脂有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酚醛树脂、有机玻璃、尼龙1010、聚乙烯醇、环氧树脂、不饱和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等9个品种;合成橡胶1个品种。
一、合成树脂
[聚氯乙烯]
省内各厂都以电石为原料,由乙炔用氯化氢加成法制取氯乙烯,经聚合制得聚氯乙烯树脂。
安徽省聚氯乙烯生产线于1972年、1973年在芜湖市化工厂、合肥化工厂相继投产,生产能力均为0.3万吨/年。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从1980年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至1987年底,全省有聚氯乙烯生产厂4个,年生产能力达2.7万吨,实际年产量计1.86万吨。
芜湖市化工厂“山江牌”Xs—2型聚氯乙烯1982年获省优、部优,1985年,“山江牌”Xs—3型聚氯乙烯获省优、合肥化工厂“黄山牌”聚氯乙烯获省优。
[酚醛树脂]
成型物具有光泽,难熔难燃,耐磨性、机械强度、对热和电的绝缘性好。用于制备涂料、粘合剂、耐酸胶泥和酚醛塑料等。
1959年11月芜湖市日新化工厂投产。1968年合肥软木厂开始生产。1987年全省有合肥软木厂、芜湖县胶木厂、潜山化工厂等3家生产,生产能力0.53万吨/年,总产量0.40万吨。
芜湖县胶木厂PFA—131、141、161等三种型号酚醛压缩粉1983年获省优。合肥软木厂“建设牌”R 131、D 131型酚醛压缩粉(黑)分别于1984、1985年获省优。
[有机玻璃]
又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明如玻璃的无色固体,质轻,不易碎裂,耐光。用以制造光学和日用轻工产品。
1971年安庆曙光化工厂生产。1987年生产能力0.1万吨/年,实际产量503吨。“龙山牌”珠光有机玻璃和工业有机玻璃分别于1983年、1984年获省优。
[尼龙1010]是一种热塑性树脂,白色或微黄色固体。可用于工程塑料、日用器皿等。由癸二酸和癸二胺制成尼龙—1010盐后缩聚而得。
1970年合肥化工厂最早生产。1987年省内有合肥化工厂、蚌埠东风化工厂两家生产,总生产能力600吨/年,产量321吨。
合肥化工厂“黄山牌”Ⅱ型尼龙—1010在1985年获省优、部优。
[环氧树脂]
主要由环氧氯丙烷和多酚类(如双酚A)等缩聚而成。根据不同配比和制法,可得不同分子量的产品。可用作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粘合剂,也可用以制造涂料、增强塑料或浇铸成绝缘制件等。
1970年歙县化工厂和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厂投产。合工大化工厂生产能力为300吨/年。歙县化工厂生产能力为200吨/年,1987年产量114吨。
[氯化聚乙烯]
由聚乙烯经氯化而制得。有较好的阻燃性。用作聚氯乙烯的改性剂。
1976年初,芜湖市化工厂、省化工研究所共同完成中试。1981年实现工业化生产,1987年生产能力800吨/年,产量545吨。
芜湖市化工厂G 036—S氯化聚乙烯1985年获省优。
[不饱和聚酯树脂]
主要用于制玻璃钢和涂料。
1972年5月芜湖市树脂厂建成投产。1984年该厂研制成功W-V Z型松香改性不饱和聚酯,又使树脂型号由一种发展成了通用型、耐光型、自熄型等多种。1987年,有芜湖市树脂厂、安庆市有机化工厂、马化联一厂、淮南市有机化工厂、当涂县合成树脂厂5家生产,总生产能力0.31万吨/年,年产量0.13万吨。
芜湖树脂厂“中江牌”、安庆有机化工厂“白凌牌”不饱和树脂分别于1982、1986年获省优。
[离子交换树脂]
阳离子交换树脂,用于水处理和有机合成的催化剂。1972年安徽大学化工厂投产,1979年转给天长县皖东化工厂生产,1987年产量905.5吨。
阴离子交换树脂,用于水处理,废水中除去有害阴离子,提取稀有元素,以及分离氨基酸、维生素丙、酒石酸、柠檬酸等。1987年天长县皖东化工厂投产,生产能力400吨/年,当年生产83.32吨。
[聚乙烯醇]
由聚醋酸乙烯酯经皂化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用于制造聚乙烯醇缩醛、耐汽油管道和维尼纶合成纤维。1978年,安徽维尼纶厂开始生产,1987年产量1.22万吨。
二、合成橡胶
107室温硫化硅橡胶,别名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是省内合成橡胶唯一品种。由有机硅单体部分水解后缩聚而成。用于电子、医疗、塑料、建筑、橡胶等工业及制造火箭、导弹、飞机的另件等。
1979年蚌埠有机硅化工厂独家生产,初期年生产能力仅3吨,1987年生产能力200吨/年,产量9吨。
安徽省合成材料工业产品产量表

一、合成树脂
[聚氯乙烯]
省内各厂都以电石为原料,由乙炔用氯化氢加成法制取氯乙烯,经聚合制得聚氯乙烯树脂。
安徽省聚氯乙烯生产线于1972年、1973年在芜湖市化工厂、合肥化工厂相继投产,生产能力均为0.3万吨/年。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从1980年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至1987年底,全省有聚氯乙烯生产厂4个,年生产能力达2.7万吨,实际年产量计1.86万吨。
芜湖市化工厂“山江牌”Xs—2型聚氯乙烯1982年获省优、部优,1985年,“山江牌”Xs—3型聚氯乙烯获省优、合肥化工厂“黄山牌”聚氯乙烯获省优。
[酚醛树脂]
成型物具有光泽,难熔难燃,耐磨性、机械强度、对热和电的绝缘性好。用于制备涂料、粘合剂、耐酸胶泥和酚醛塑料等。
1959年11月芜湖市日新化工厂投产。1968年合肥软木厂开始生产。1987年全省有合肥软木厂、芜湖县胶木厂、潜山化工厂等3家生产,生产能力0.53万吨/年,总产量0.40万吨。
芜湖县胶木厂PFA—131、141、161等三种型号酚醛压缩粉1983年获省优。合肥软木厂“建设牌”R 131、D 131型酚醛压缩粉(黑)分别于1984、1985年获省优。
[有机玻璃]
又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明如玻璃的无色固体,质轻,不易碎裂,耐光。用以制造光学和日用轻工产品。
1971年安庆曙光化工厂生产。1987年生产能力0.1万吨/年,实际产量503吨。“龙山牌”珠光有机玻璃和工业有机玻璃分别于1983年、1984年获省优。
[尼龙1010]是一种热塑性树脂,白色或微黄色固体。可用于工程塑料、日用器皿等。由癸二酸和癸二胺制成尼龙—1010盐后缩聚而得。
1970年合肥化工厂最早生产。1987年省内有合肥化工厂、蚌埠东风化工厂两家生产,总生产能力600吨/年,产量321吨。
合肥化工厂“黄山牌”Ⅱ型尼龙—1010在1985年获省优、部优。
[环氧树脂]
主要由环氧氯丙烷和多酚类(如双酚A)等缩聚而成。根据不同配比和制法,可得不同分子量的产品。可用作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粘合剂,也可用以制造涂料、增强塑料或浇铸成绝缘制件等。
1970年歙县化工厂和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厂投产。合工大化工厂生产能力为300吨/年。歙县化工厂生产能力为200吨/年,1987年产量114吨。
[氯化聚乙烯]
由聚乙烯经氯化而制得。有较好的阻燃性。用作聚氯乙烯的改性剂。
1976年初,芜湖市化工厂、省化工研究所共同完成中试。1981年实现工业化生产,1987年生产能力800吨/年,产量545吨。
芜湖市化工厂G 036—S氯化聚乙烯1985年获省优。
[不饱和聚酯树脂]
主要用于制玻璃钢和涂料。
1972年5月芜湖市树脂厂建成投产。1984年该厂研制成功W-V Z型松香改性不饱和聚酯,又使树脂型号由一种发展成了通用型、耐光型、自熄型等多种。1987年,有芜湖市树脂厂、安庆市有机化工厂、马化联一厂、淮南市有机化工厂、当涂县合成树脂厂5家生产,总生产能力0.31万吨/年,年产量0.13万吨。
芜湖树脂厂“中江牌”、安庆有机化工厂“白凌牌”不饱和树脂分别于1982、1986年获省优。
[离子交换树脂]
阳离子交换树脂,用于水处理和有机合成的催化剂。1972年安徽大学化工厂投产,1979年转给天长县皖东化工厂生产,1987年产量905.5吨。
阴离子交换树脂,用于水处理,废水中除去有害阴离子,提取稀有元素,以及分离氨基酸、维生素丙、酒石酸、柠檬酸等。1987年天长县皖东化工厂投产,生产能力400吨/年,当年生产83.32吨。
[聚乙烯醇]
由聚醋酸乙烯酯经皂化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用于制造聚乙烯醇缩醛、耐汽油管道和维尼纶合成纤维。1978年,安徽维尼纶厂开始生产,1987年产量1.22万吨。
二、合成橡胶
107室温硫化硅橡胶,别名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是省内合成橡胶唯一品种。由有机硅单体部分水解后缩聚而成。用于电子、医疗、塑料、建筑、橡胶等工业及制造火箭、导弹、飞机的另件等。
1979年蚌埠有机硅化工厂独家生产,初期年生产能力仅3吨,1987年生产能力200吨/年,产量9吨。
安徽省合成材料工业产品产量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