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助剂
全省最早投产的助剂产品是炭黑。1961年马鞍山钢铁公司为解决煤焦油排放池塘污染环境,在马钢焦化厂建成炭黑车间,生产了3 7吨炭黑,后因煤焦油供不应求而停产。
1963年,在蚌埠市江淮化工厂、芜湖市日新化工厂同时投产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同年,蚌埠市江淮化工厂糖精钠问世。1965年,马鞍山市在焦化厂炭黑车间基础上成立马鞍山市炭黑厂,使炭黑生产走上了正轨发展的道路,生产品种有高耐磨、中超耐磨、通用炭黑。与此同时,芜湖市日新化工厂投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之后蚌埠市新兴化工厂也开始生产。1967年,蚌埠市肥皂厂开始生产塑料稳定剂硬脂酸盐类。1969年合计助剂产量0.2万吨。其中,炭黑0.11万吨,二丁酯467吨,二辛酯280吨,硬脂酸盐类83吨,糖精钠77吨。
进入70年代,安徽省小化工热潮再次兴起。1970年蚌埠市新兴化工厂开始生产塑料稳定剂三盐基硫酸铅,次年又投产二盐基亚磷酸铅。1972年合肥市保险粉厂投产保险粉;六安淠河化肥厂开始生产用于合成氨催化的中温变换催化剂B 104、106。1973年,蚌埠市制革厂投产硬脂酸盐(即硬脂酸钡、铅、钙、锌),生产能力300吨/年。1976年,六安淠河化肥厂A 106氨合成催化剂投产,4年后因销售量小,效益不好,电力紧张而停产。1978年,砀山县化工厂、蚌埠市新兴化工厂、合肥市塑料厂投产二丁酯及二辛酯。蚌埠市前进化工厂投产氯化石腊,生产能力900吨/年。马钢铁合金厂催化剂五氧化二钒投产。1979年助剂品种17个,总产量0.94万吨,为1969年的4.8倍。
80年代,产品品种趋向多样化,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1980年,淮南市兴建乙炔黑厂,乙炔炭黑生产能力为400吨/年。1982年,新建濉溪炭黑厂,高耐磨炭黑生产能力0.15万吨/年。蚌埠江淮化工厂为出口需要,兴建0.1万吨/年糖精钠气液相新工艺车间。1983年,芜湖县胶木厂建成橡胶促进剂M·DM,生产能力100吨/年;合肥市助剂厂投产固色剂,生产能力300吨/年。1984年,砀山县化工总产投产防老剂RD,生产能力1000吨/年;铜陵有机化工厂投产防老剂丁,生产能力100吨/年;马鞍山市炭黑厂三次贷款和拨款共717万元,进行技术改造,炭黑生产能力由0.34万吨/年增长到0.55万吨/年。1985年因小化肥生产不景气,中温变换催化剂B 104、B 106停产。催化剂只剩马钢铁合金厂产的五氧化二钒。
1987年,全省助剂工业产品品种计56个,主要助剂产品产量1.84万吨。其中:炭黑0.65万吨,二丁酯0.69万吨,二辛酯0.11万吨,氯化石腊555吨,塑料稳定剂505吨,糖精钠739吨,保险粉760吨,催化剂五氧化二钒260吨。
二、试剂
1959年,根据中共安徽省委指示,曾组织省化工研究设计院、合肥综合化工厂、合肥化工学校、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化学所、淮南氨厂等单位突击试制和批量生产钢铁分析用试剂,当年11月底共生产符合国家标准试剂计87种共3.5万公斤;其中钢铁分析用43种共3.1万公斤。后来由于质量难以保证,试剂生产停止。
70年代,在大办“小化工”浪潮的推动下,社会对化学试剂的需求量激增,试剂生产企业应运而生。铜官山化工总厂、蚌埠电化厂利用本厂产品、设备、技术力量办试剂小厂,以解决职工家属就业问题。泾县2286部队、83147部队、合肥6425部队、淮南人武部和83212部队也建设了试剂厂。中国科技大学、芜湖12中、马钢学校、省化工所、芜湖化工所、在试剂生产中各显其能。全省先后有16个单位生产化学试剂。投产的化学试剂有硫酸、盐酸、硝酸、硼酸、氨水、氢氧化钠、乙醇、丙酮、氯化钠、氯化铵、四硼酸钠、四氯化锡、冰醋酸、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甘油、甲醛、甲醇、丙三醇等。从1974年开始,试剂生产全部纳入以销定产的轨道,由试剂生产领导部门省化工厅和统销领导部门省商业厅联合牵头商订一年两次的试剂生产、收购计划,使试剂生产一哄而起的混乱局面得以改观。
80年代试剂行业率先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生产企业和生产品种,除个别产品外,大多数产品都独家生产,保证了试剂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1987年底,全省生产试剂的企业有6个。其中专业从事试剂生产的5个,生产品种27个,年产量837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企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