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省农药原药的生产始于50年代末期。1959年合肥农药厂开始生产六六六原药。采用瓶式间歇氯化法,生产能力540吨/年,当年产量18吨,同时应用省工业试验所技术成果少量生产除草剂2·4—D钠盐、植物生长调节剂α—萘乙酸、杀菌剂胶体硫和多硫化钡。
1960年,合肥化工厂3000吨/年六六六原药生产车间开始兴建。1961年,合肥农药厂根据省化工厅的安排生产了少量安妥。
1966年建成投产的农药项目有:合肥农药厂900吨/年敌百虫和300吨/年敌敌畏,合肥化工厂400吨/年乐果和3000吨/年六六六,安庆农药厂150吨/年苏化203。合肥农药厂、省化工研究所、蚌埠江淮化工厂和芜湖农药厂还相继建成抗菌素401、磷化铝、退菌特和甲基胂酸钙生产装置,并在1967年先后投产。此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全省农药行业处于半瘫痪状态。到60年代未,全省有化学农药生产厂6个,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有机磷农药和六六六,另外有少量的杀菌剂、除草剂和粮食熏蒸剂等共9个品种。生产能力1万吨/年左右。
1970年后,全省农药原药生产发展较快。安庆市农药厂的马拉硫磷、对硫磷和池州农药厂的苏化203以及宁国农药厂的毒杀芬都相继投产。同时,扩大和增加了敌百虫、敌敌畏和乐果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厂点。在此期间,合肥农药厂、蚌埠农药厂,省农学院农药厂和肥东农药厂还少量生产2·4—D钠盐、稻瘟净,杀螟杆菌和二甲四氯。但因原材料和销路等原因,很快又陆续停产。1975年,芜湖冶炼厂硫酸铜、蚌埠农药厂异稻瘟净和合肥化工厂杀虫脒均先后投入生产。1977年,池州农药厂利用哒嗪硫磷的中试装置,在全国首家开始工业化生产。同时筹建250吨/年哒嗪硫磷生产车间。1979年肥东农药厂从贵州省化工研究所引进生产技术在省内首先建成年产400吨杀虫双的生产装置,当年投产。1979年,全省已有农药原药生产厂11个,生产的产品有杀虫剂、杀菌剂、粮食熏蒸剂三大类共16个品种。生产能力1万多吨。原药产量9186吨。其中,有机磷农药共8个品种,占全省原药总产量的55.6%。
1980年,由于一些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老产品使用多年,害虫对产品产生抗性,产品滞销。合肥农药厂敌百虫大部分生产敌敌畏,宁国农药厂毒杀芬和合肥化工厂乐果停产,安庆市农药厂马拉硫磷改产甲基对硫磷,蚌埠农药厂利用省化工研究所,“叔胺——氨法”合成亚磷酸三甲酯新工艺兴建200吨/年生产装置,并于1982年试车成功,为开发乙烯基磷酸酯类农药久效磷和用三甲酯直接合成敌敌畏打下了基础。在此期间,安庆市农药厂进行技术革新,采用污水循环法合成对硫磷,提高了收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同期,杀菌剂产品由于原料供应困难和市场滞销而停产。
1982年,遵照国务院指示精神,制定了安徽省发展有机磷农药取代六六六的初步方案。决定在安庆市农药厂兴建500吨/年辛硫磷车间,蚌埠农药厂利用本厂亚磷酸三甲酯为原料兴建250吨/年久效磷车间,同时扩大敌百虫和敌敌畏的生产能力。合肥化工厂六六六原药于1983年3月下旬停止生产。全省虽扩大了有机磷生产量,但农药原药总产量与1982年相比下降30%。同年,省化工研究所试制成功第三代化学农药敌虫菊酯,合肥农药厂、天长化工厂、浦信化工厂等单位利用该所技术相继建成敌虫菊酯生产装置,总生产能力185吨/年,并于1984年先后投产。此后,农药行业由于受到全国农药进口量过大和其它一些原因,产品滞销积压,农药原药产量逐年下降。蚌埠农药厂、浦信化工厂和天长化工厂停止农药生产。1986年起,情况开始有所好转。
1987年,全省有农药原药生产厂9个,原药生产能力9100吨/年。1987年产量3300吨。主要产品有敌百虫、敌敌畏、哒嗪硫磷、甲胺磷、对硫磷、苏化203、杀虫双、磷化铝等10个品种。其中,有机磷类农药有6个品种,产量1900吨,占全省农药原药总产量的57.6%。但农药原药生产厂规模小,设备落后,品种单一。农药品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现象。绝大多数是杀虫剂,有7个品种,产量3085吨,占全省农药原药总产量的93.5%。此外、只有粮食熏蒸剂和杀菌剂两类,3个品种,产量215吨,仅占总产量的6.5%。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无厂家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全省农业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企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