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87年,全省轮胎和力车胎生产企业共17家,其中翻新轮胎厂9家,分布在合肥、蚌埠、芜湖、马鞍山。参见表:7—1—1。
1987年安徽省轮胎与力车胎生产企业基本情况表


一、安徽轮胎厂
安徽轮胎厂位于合肥市蚌埠路三里街,系全民所有制企业。占地面积22.4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生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是省内生产汽车、拖拉机轮胎的主要厂。
1957年10月,经安徽省第一届人代会决议通过而建立的,原名“安徽省橡胶轮胎厂”。1958年投产手推车外胎,1960年投产汽车轮胎,为省内生产橡胶轮胎之首。
1969年列入“小三线”扩建,省国防工办投资255万元,设计年生产能力汽车胎5万套、力车胎15万套。1970年企业下放,隶属合肥市电子化工局。1975年进行年产汽、拖胎20万套的填平补齐扩建改造。1983年自筹资金2417万元,对尼龙斜交胎进行全面技术改造,从国外引进了F—270密炼机、三复合冷喂料销钉式胎面压出机,使主要装备达到和接近了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1985年起隶属合肥市橡胶总厂。1986年该厂载重、轻型载重、汽车胎被化工部定为B级产品,1987年9.00—20—16PR、8.25—20—14PR等5个规格汽车轮胎首批出口5500套,创汇20万美元。
1987年底,职工总数199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8人,中级工程技术人员21人。固定资产原值3424万元,净值2339万元。年生产能力汽、拖轮胎外胎55万条内胎60万条、手推车胎50万套、自行车胎100万套。产值1.2亿元。利税0.3亿元,产品质量、消耗和技术装备水平都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被化工部正式命名为全国“化工六好企业”,还获得“全国环境优美工厂”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二、马鞍山市橡胶厂
马鞍山市橡胶厂位于市区北部慈湖车站路37号。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区为3.78万平方米,生活区面积为1.62万平方米。系全民所有制,省内力车胎定点生产厂。
该厂前身为上海公私合营大达橡胶厂,1961年10月迁至马鞍山,转为地方国营企业,生产布面胶鞋,初期只有80多名工人,固定资产50多万元,年产布胶鞋40多万双。1970年以后,根据市场行情,改变了产品结构,在生产布鞋的基础上,先后投产了手推车内外胎和自行车内外胎,1985年又开麦生产了农用机动车胎,逐步发展生产自行车的内外胎、力车胎、机动轮胎、花色布胶鞋、运动鞋等三、四十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各种自行车内外胎分别与“凤凰”、“永久”、“金狮”等集团配套;机动车轮胎和全国十多家机动车辆厂配套成龙。部分产品还远销香港、新加波、马来西亚、文莱、孟加拉、巴西、美国等地。
1987年底,职工1337人。固定资产原值106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748万元。年工业产值4247.8万元,利税624.9万元。
三、马鞍山市轮胎厂
马鞍山市轮胎厂位于马鞍山花山路湖北路口,占地面积1.94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建筑面积0.8万平方米。集体所有制,隶属马鞍山市化工局。
1963年6月创建。原名马鞍山市车胎修补合作社,属市手工业管理局领导;曾先后改为马鞍山市轮胎翻新合作社和马鞍山市江南轮胎翻修厂,当时主要翻新和修补普通轮胎,还翻修一些大型工程轮胎。1971年开始生产农用轮胎,陆续投产650—16、600—12、150— 10、700—9和400—8等多种规格产品。1972年划归马鞍山市化工局。1974年改为现名。
1987年底,该厂有职工37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93万元,净值194万元,年工业总产值825万元,上交利税84万元。主要产品有:农用轮胎、翻新轮胎及橡胶空气弹簧、各种密封件等。
四、安徽省合肥轮胎翻新厂
安徽省合肥轮胎翻新厂,地址在合肥市嘉山路26号,占地面积3.78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0.9万平方米。系全民所有制,隶属合肥市交通局,是省内最大的翻新轮胎专业厂。
1958年始建,原为安徽省橡胶轮胎厂所属的一个车间,年翻修轮胎规模为1万条。是华东地区翻胎技术协作组成员厂。1972年,正式成立安徽省合肥轮胎翻新厂,经改造,1976年规模已提高至翻修轮胎3万条,1985年从意大利引进一台全自动胎面缠绕机,使翻胎成型工艺的技术水平达到。8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1986年,参国全国翻胎学术组织——轮胎使用与维修组。被国家物资局确定为安徽省翻胎定点厂的中心厂,负责翻新技术的培训和指导。
1987年底,全厂职工198人,其中技术人员6人。固定资产原值263万元,净值180万元。年产值290万元,利税58万元。年翻新胎胎2.51万条。
五、蚌埠第四橡胶厂
蚌埠第四橡胶厂,位于蚌埠市工农路13号。占地面积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44万平方米。是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蚌埠市化学工业公司。
1956年始建,前身系蚌埠制碱合作社,主要生产民用碱块,产值仅1万余元,后来还生产过矿腊、哈利油、卫生丸、雪花膏、爽身粉等,1965年试生产黑胶布年产量计30万盘,产值60万元。1969年改名为蚌埠制品社,主要生产电工胶布、皮带腊、矿烛和橡胶杂件,1972年改产自行车外胎,年产量约2万条,1975年开始生产自行车内胎,1976年改为蚌埠橡胶制品厂,1979年改名为蚌埠第四橡胶厂。主要生产自行车内外胎及电工黑胶布和橡胶杂件等。
1987年底,全厂职工31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人。固定资产原值154万元,净值82万元。年产值526万元,利税73万元。年生产自行车外胎35.1万条,内胎56万条,绝缘布115.90万盘。
六、合肥前进橡胶厂
合肥前进橡胶厂,位于合肥市阜阳北路,占地面积1.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60万平方米。隶属合肥市第二轻工业局,系集体所有制,是生产自行车内外胎为主的专业橡胶厂。
1956年始建,主要从事翻新轮胎,1972年6月投产28×1.5自行车外胎,1977年10月投产28×1.5内胎。
1987年底,全厂职工326人,其中技术人员10人。固定资产原值146万元,净值88万元。年产值751.6万元,利税121万元,年产自行车内外胎70.95万套。
七、芜湖轮胎翻新厂
芜湖轮胎翻新厂,位于芜湖市郊钱家山。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建筑面积0.69万平方米。系全民所有制,隶属芜湖市交通局,是省内最早的轮胎翻新专业厂。
1953年创建,原是江南汽车修理厂的翻胎车间,当年翻新轮胎689条,翌年达1836条。1957年至1958年间,两次抽派技术骨干支援安徽橡胶轮胎厂的建设。1970年后,相继为江西九江、江都、常州等地培训轮胎翻新技术工人。1979年6月,定名为芜湖轮胎翻新厂,隶属安徽省汽车运输公司,1984年改属芜湖市交通局。
1987年底,全厂职工152人,其中技术人员13人。固定资产原值19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31万元。年翻新轮胎1.8万条。年产值142万元,利税34万元。具有年翻新轮胎2.5万条生产能力,可翻修不同材料结构近20余种规格的轮胎。
上一篇:第一节 沿革
下一篇:第三节 产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