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初,安徽冶金地质勘探技术力量薄弱。建国后35年来,安徽冶金地质勘探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一支配套齐全的综合地质勘探力量,可以承担地质测量、矿产普查、勘探、地形测绘、地球物理探矿、化验测试、岩矿鉴定、水文地质、数学地质、遥感地质、钻探工程、地质经济技术、科研等专业的工作任务,地质勘探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各项地质勘探技术显著进步,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很大突破。通过地质找矿、勘探,为安徽冶金工业提供了铁、铜、硫、金等一大批矿产资源和其它非金属及其辅助原料资源。
1954年至1985年冶金地质勘探部门提交各类地质报告428份,其中综合地质报告232份,区域地质报告13份,地球物理探矿报告132份;专门水文地质报告4份;科研报告47份。按时期分:“一五”时期(1953~ 1957年)提交19份,“二五”时期(1958~ 1962年)提交113份,三年调整时期(1963~ 1965年)提交40份,“三五”时期(1966~1970)年提交81份,“四五”时期(1971~1975年)提交70份,“五五”时期(1976~1980年)提交59份,“六五”时期提交46份。截止1985年止,冶金地质勘探部门共探明铁矿产地54处,提交储量6.13亿吨。其中大型产地2处,中型11处,小型41处;生产利用产地29处,利用率51%;探明铜矿储量(金属量)102.2万吨。其中:中型5处,小型11处,生产利用8处,利用率47.1%;探明金矿储量23.40吨(金属量),其中:中型2处,生产利用2处,利用率100%;探明有色金属、贵金属与稀有金属(铜、锌、钼、银、锗等)等5处;还探明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地8处,其中:耐火粘土1处;石灰岩2处;硅石2处;白云岩3处;另有硫铁矿1处,提交储量1.11亿吨。35年来事业费总投入为18612万元。
1949~1957年,全国有计划地开展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当时安徽冶金地质只有少量化工地质队伍(重工业部建国初包括化工),而真正作为金属地质勘探的队伍是1954年由马鞍山铁厂组建的一支几十人的马鞍山铁厂勘探队。在1955年,南京地质勘探分局将该地质队改成八○三地质队,而后相继在1957年成立八○八、八一二地质队。
在此期间,三支地质队伍踏勘调研了安徽冶金矿产资源,着重对铜陵、繁昌、青阳、贵池、当涂等地铜、铁矿产进行了普查勘探,提交铁矿储量3040万吨,铜储量(金属量)17万吨。投入钻探工作43635米;坑探工作量992米。
1958年原八○三队、八○八队、八一二队划归安徽省冶金工业厅管辖,改名为第一勘探队、第二勘探队、第三勘探队,并于1960年成立物探队。于1961年第二勘探队划归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三勘探队划归铜官山有色金属公司,1962年第一地质勘探队恢复原八○三队名。
1958~1963年地质勘查的主要成果是在繁、铜地区与钟姑地区找到一批铁矿、铜矿。先后发现与扩大的有新桥铜、硫、铁矿床,并先后提交了宣城铜山铜矿、南陵沙滩角铜矿、繁昌小铁山铁矿、顺风山铁矿、白马山铁矿、黄梅山铁矿、长龙山铁矿、和睦山铁矿等地的勘探与详查报告。
1964年马钢公司地质队恢复八○八队队名,铜官山有色金属公司地质队恢复了八一二队队名,属江苏冶金地质勘查总队领导(即江苏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前身),1965年在安徽成立了八一一队。在此期间在安徽省工作的冶金地质系统队伍还有八一三队、八一四队、八○七队、八一O队、五一七队。八○三队与物探队仍属安徽省重工业厅领导。1970年物探队并入八○三队、1971年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批准成立安徽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所属有八○三队、八○八队、八一一队、八一二队。1972年成立机修厂,1973年成立八一五队,共6个单位。1975年又成立物探队化验室(地质研究所前身),1978年成立水文队,后于1980年并入八○八队。
在此期间,仍以对铁、铜矿床找矿勘探为主,为冶金工业提供生产后备矿山基地,完成大型铁矿床白象山地质勘探报告与特大型铜硫铁矿床(新桥铜、硫、铁共生矿床)地质勘探报告、铜陵金口岭地质报告,以及石门山硅石矿、花山耐火粘土矿、汤山白云岩矿等冶金辅助原料的地质勘探报告,并对长江两岸,芜湖、马鞍山、青阳、贵池、皖南山区、庐江、枞阳、滁县、天长等地进行了系统的物、化探工作,并对区内共生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赋存状态,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标志,成矿预测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提交研究报告30余份。
1982年安徽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由省冶金厅领导改为直属冶金工业部地质总局领导。1985年成立屯溪地质调查所,属公司领导的有八○三队、八○八队、八一一队、八一二队、八一五队、物探队、屯调所、地研所、机修厂等9个单位。
在此期间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以铁、铜为主转为以金、银、铁、铜等为主。与此同时,开拓市场,进行多种经营。为发挥地勘行业的优势,又进行金刚石勘探、找水等工作。在两业为主的方针指导下,对铜陵、繁昌、滁州等金矿进行了勘探,提交了黄狮涝中型金矿地质勘探报告以及马山、新桥、戴家冲、大巩、牛山等详查地质报告。
安徽省冶金地质勘探部门“一五”至“六五”时期职工人数及构成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分别见表1-1-1、表1-1-2。
安徽省冶金系统地质勘探部门各时期职工人数及构成表

安徽省冶金系统地质勘探部门各时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