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省地跨华北和扬子两大地质单元,隶属于太平洋成矿带和中国东部成矿域,是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等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以长江两岸为甚。
全省铁、铜保有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五位;硫铁矿、明矾石和水泥用灰岩分别居全国第二位。这些都是安徽省的优势矿产。
安徽省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钛、钒等5种,共有矿床(点)581处,其中118处以铁为主。已查明的铁矿产地共77处,其中共伴生矿16处,至1985年底累计探明储量28.56亿吨,其中富矿2.6亿吨(平炉富矿125.4万吨,高炉富矿3731万吨,一般富矿22234.7万吨),矿石含铁平均品位33.2%。铁矿主要分布于马鞍山、当涂、庐江、霍邱、淮北、繁昌、铜陵、贵池、怀宁等地区,其中庐江、霍邱将成为安徽和全国的矿石原料基地。
有色金属矿产有铜、铝、锌、铅、锑、钨等13种,矿床(点)641处,以铜为主。尤以铜矿储量为最大,至1985年底累计探明金属储量430万吨,保有储量359万吨。铜矿产地共有36处,其中伴生矿6处,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铜陵地区蕴藏量最大,约占保有储量的61.21%,其次安庆地区约占保有储量的19.96%。另外在贵池县、宣城县、滁州市、庐江、南陵、歙县等地也为铜矿产的重要产地。
全省铅、锌矿产地各11处。累计探明铅储量21.4万吨,保有储量17.08万吨。累计探明锌储量22.91万吨;保有储量18.08万吨。已建矿山,开采利用的铅4.43万吨,锌0.71万吨。铅、锌矿主要分布在铜陵、贵池、青阳、繁昌、庐江、休宁、怀宁、绩溪、祁门和金寨等10个县市。全省伴生钴产地4处,多半与铁、铜等有价元素伴生,累计探明钴金属量2万吨;保有储量1.81万吨。钴矿分别产于当涂白象山铁矿、铜陵凤凰山铜矿、怀宁县西马鞍山铜矿(即安庆铜矿),淮北市前常铁矿。一般在生产铁、铜时对钴进行综合回收。目前全省尚未发现独立的单一钴矿床。全省钼矿产地7处。其中伴生钼4处,累计探明储量2.95万吨,保有储量2.8万吨。而单一钼矿只有黄山市萌坑、青阳铜矿里钼矿和泾县檀树岭钼矿,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只有黄山市萌坑钼矿。其它矿山在生产铜金属时综合回收钼金属。全省锑矿产地3处。累计探明储量0.90万吨,保有储量0.88万吨。主要产于东至、休宁两县。钨矿产地1处,累计探明储量1万吨,主要产于绩溪县。目前只有乡、镇进行小型开采。
贵重金属矿产,全省金矿产地15处,其中伴生金10处。累计探明储量103.41吨,保有储量84.71吨。主要产于铜陵地区、滁州市、怀宁、濉溪、霍山、凤阳、五河县等。金的产出在安徽省主要为伴生金和独立金矿床出现,前者主要赋存于含铜硫化物中,在回采铜矿时加以综合回收;而独立金矿床主要产于块状硫化物矿床;石英脉型;火山裂隙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铁帽型和残、冲、坡积型砂矿。除从有色矿山综合回收外,独立金矿已开发利用的有霍山东溪金矿;凤阳毛山金矿;五河大巩山金矿,虽然规模小(25~50吨/日),产量不高,但经济效益较好。银,全省伴生银产地12处,累计探明储量1845吨,保有储量1406吨,主要产于铜陵地区、滁州市和怀宁、濉溪、霍山、休宁等4县,其银矿的产出与金矿的产出相似,在铜、铅、锌矿床中,一般在分别回采时,可以综合回收。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