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十七冶集体企业
一、华丰企业公司
十七冶华丰企业公司组建于1981年5月,它是以工业生产、商业服务和建筑安装等综合性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又是与十七冶集体企业管理处、劳动服务公司合署办公的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的县级单位,公司机关设在马鞍山市雨山区红旗南路东侧。
华丰公司组建之前,十七冶的集体企业,包括十七冶一公司、二公司、机电公司、机运公司的家属工厂均由十七冶材料处“五七”办公室代管。以后十七冶机修厂、三公司、企业公司、设备处的职工家属厂和临时服务队相继形成。为统一管理好不断发展扩大的十七冶集体所有制事业和全十七冶家属厂(队),同时便于接洽任务及签订合同和安排生产等工作,1975年,十七冶决定改“五七”办公室为综合办公室,但仍属材料处管理。1981年5月,经马鞍山政府批复同意在上述单位家属厂和服务队的基础上,连同江南花社、养兔场、材料处知青木器厂一并组成十七冶华丰企业公司,先由材料处代管,后归公司直接领导。
1982年11月,十七冶决定在华丰企业公司的基础上成立十七冶劳动服务公司。为了加强对集体企业的管理,努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便于对外业务联系,十七冶又于1983年1月决定成立集体企业管理处。这样便成为三块牌子合署办公,对内对外各负其责的形体。至此,十七冶的集体企业机构和管理形式基本定型。1984年11月,十七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曾将劳动服务公司、集体企业管理处与华丰企业公司划开,各自独立建制,1985年5月,三单位又合署办,恢复如前。
短暂的5年,华丰公司不停地发展,至1985年底,全公司管理(包括非直属)的生产和经营单位有建筑安装队、钢窗配件厂、金属模板厂、印刷厂、建筑玻璃纤维厂、五金交电商店、长青综合商店、华丰餐厅等46个。其中工业生产20个,建筑安装施工队3个,商业服务网店和生活服务企业22个。全公司(含劳动服务公司和集体企业管理处)共有职工628人,其中女职工403人,全民职工104人,其中干部55人。公司机关有13个职能科室。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28.73万元,净值205.2万元。到1985年底,企业自有资金227万元,机械设备270台(件),总功率205千瓦。共有建筑面积21441平方米,其中工业建筑面积19136平方米,民用建筑面积2305平方米。该公司生产和经营的主要产品有组合钢模板、钢跳板、钢管架、钢支撑、聚氯乙烯胶泥、工业电石、铸铁下水管道、铁路配套备件、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肥、高效能预热器、各种螺钉、建筑玻璃纤维制品、混凝土早强防冻剂等。有的产品已被冶金部评为合格产品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五年来,共完成工业总产值、建安工作量、商品营业额1412.4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78.4万元,建安工作量165.46万元,商业营业额368.58万元。实现利润255.75万元,上缴税利132.51万元。
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华丰公司开始实行改革。1985年,对公司机关85个岗位的经济责任制重新作了修订。以百分计奖办法,逐月进行考核,并制订了34项管理制度。上述措施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第三工程公司
十七冶曾先后有两个体制各异的三公司。1964年组建的三公司系全民所有制的土建施工单位,其前身是1962年马建公司的第三工程处。1975年,十七冶与马钢合并时被撤销,其土建二队、三队划归第一工程公司,土建一队、筑炉队划归第二工程公司,同时以三公司机械队的吊装力量为基础,将第一、二工程公司、机电公司等单位的机械吊装队、管道安装队和金属结构加工车间一并组成十七冶工业安装公司(简称工安公司)。
为适应形势的需要,1979年9月,十七冶成立工程服务公司,系县级单位,属集体所有制,负责组织和管理十七冶系统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1980年10月,十七冶决定以工程服务公司为基础,以十七冶直属的民建工程队为基本队伍,组成县级集体所有制,以经营土建安装工程为主的第三工程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它与十七冶全民企业分开,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管理上执行国家对集体施工企业管理制度。
三公司位于马鞍山雨山一村平塘北路路北,系原工安公司旧址。建筑面积有24687平方米。全公司有职工1005人,其中女职工208人,全民职工621人,集体制职工384人。有技术职称的人员69人,其中工程师16人,助理工程师22人,技术员24人,会计师1人,工人技术平均等级5.6级(全民)。
三公司机关有19个科室,下设五个土建工地及综合队、水电队等施工单位和矿渣水泥预制厂、天马机动三轮车厂等附属企业。三公司现有固定资产原值633.1万元,净值456.2万元;机械装备原值289.3万元,净值187.3万元。全员技术装备率1024元/人,全员动力装备率4.2千瓦/人。
三公司成立以来,曾先后在马鞍山、苏州、常州、芜湖、丹阳、宁国、当涂等地承建、竣工36个工程项目,累计完成建安量3298.87万元,上交税利64.45万元。1984年5月,三公司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时,实行组阁选聘干部。同年12月,经十七冶和马鞍山市企业整顿联合检查团检查验收,其企业整顿各项标准全部合格。1985年初,三公司根据十七冶体制改革的精神,再次进行改革调整,以求不断完善。
十七冶华丰企业公司组建于1981年5月,它是以工业生产、商业服务和建筑安装等综合性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又是与十七冶集体企业管理处、劳动服务公司合署办公的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的县级单位,公司机关设在马鞍山市雨山区红旗南路东侧。
华丰公司组建之前,十七冶的集体企业,包括十七冶一公司、二公司、机电公司、机运公司的家属工厂均由十七冶材料处“五七”办公室代管。以后十七冶机修厂、三公司、企业公司、设备处的职工家属厂和临时服务队相继形成。为统一管理好不断发展扩大的十七冶集体所有制事业和全十七冶家属厂(队),同时便于接洽任务及签订合同和安排生产等工作,1975年,十七冶决定改“五七”办公室为综合办公室,但仍属材料处管理。1981年5月,经马鞍山政府批复同意在上述单位家属厂和服务队的基础上,连同江南花社、养兔场、材料处知青木器厂一并组成十七冶华丰企业公司,先由材料处代管,后归公司直接领导。
1982年11月,十七冶决定在华丰企业公司的基础上成立十七冶劳动服务公司。为了加强对集体企业的管理,努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便于对外业务联系,十七冶又于1983年1月决定成立集体企业管理处。这样便成为三块牌子合署办公,对内对外各负其责的形体。至此,十七冶的集体企业机构和管理形式基本定型。1984年11月,十七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曾将劳动服务公司、集体企业管理处与华丰企业公司划开,各自独立建制,1985年5月,三单位又合署办,恢复如前。
短暂的5年,华丰公司不停地发展,至1985年底,全公司管理(包括非直属)的生产和经营单位有建筑安装队、钢窗配件厂、金属模板厂、印刷厂、建筑玻璃纤维厂、五金交电商店、长青综合商店、华丰餐厅等46个。其中工业生产20个,建筑安装施工队3个,商业服务网店和生活服务企业22个。全公司(含劳动服务公司和集体企业管理处)共有职工628人,其中女职工403人,全民职工104人,其中干部55人。公司机关有13个职能科室。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28.73万元,净值205.2万元。到1985年底,企业自有资金227万元,机械设备270台(件),总功率205千瓦。共有建筑面积21441平方米,其中工业建筑面积19136平方米,民用建筑面积2305平方米。该公司生产和经营的主要产品有组合钢模板、钢跳板、钢管架、钢支撑、聚氯乙烯胶泥、工业电石、铸铁下水管道、铁路配套备件、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肥、高效能预热器、各种螺钉、建筑玻璃纤维制品、混凝土早强防冻剂等。有的产品已被冶金部评为合格产品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五年来,共完成工业总产值、建安工作量、商品营业额1412.4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78.4万元,建安工作量165.46万元,商业营业额368.58万元。实现利润255.75万元,上缴税利132.51万元。
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华丰公司开始实行改革。1985年,对公司机关85个岗位的经济责任制重新作了修订。以百分计奖办法,逐月进行考核,并制订了34项管理制度。上述措施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第三工程公司
十七冶曾先后有两个体制各异的三公司。1964年组建的三公司系全民所有制的土建施工单位,其前身是1962年马建公司的第三工程处。1975年,十七冶与马钢合并时被撤销,其土建二队、三队划归第一工程公司,土建一队、筑炉队划归第二工程公司,同时以三公司机械队的吊装力量为基础,将第一、二工程公司、机电公司等单位的机械吊装队、管道安装队和金属结构加工车间一并组成十七冶工业安装公司(简称工安公司)。
为适应形势的需要,1979年9月,十七冶成立工程服务公司,系县级单位,属集体所有制,负责组织和管理十七冶系统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1980年10月,十七冶决定以工程服务公司为基础,以十七冶直属的民建工程队为基本队伍,组成县级集体所有制,以经营土建安装工程为主的第三工程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它与十七冶全民企业分开,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管理上执行国家对集体施工企业管理制度。
三公司位于马鞍山雨山一村平塘北路路北,系原工安公司旧址。建筑面积有24687平方米。全公司有职工1005人,其中女职工208人,全民职工621人,集体制职工384人。有技术职称的人员69人,其中工程师16人,助理工程师22人,技术员24人,会计师1人,工人技术平均等级5.6级(全民)。
三公司机关有19个科室,下设五个土建工地及综合队、水电队等施工单位和矿渣水泥预制厂、天马机动三轮车厂等附属企业。三公司现有固定资产原值633.1万元,净值456.2万元;机械装备原值289.3万元,净值187.3万元。全员技术装备率1024元/人,全员动力装备率4.2千瓦/人。
三公司成立以来,曾先后在马鞍山、苏州、常州、芜湖、丹阳、宁国、当涂等地承建、竣工36个工程项目,累计完成建安量3298.87万元,上交税利64.45万元。1984年5月,三公司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时,实行组阁选聘干部。同年12月,经十七冶和马鞍山市企业整顿联合检查团检查验收,其企业整顿各项标准全部合格。1985年初,三公司根据十七冶体制改革的精神,再次进行改革调整,以求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