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合钢公司集体企业
合钢公司于1979年6月成立“五·七”办公室,安排职工家属和子女就业,筹建了知青轧钢厂、钢球厂、窑厂、磷肥厂、农场,并接管合肥市红光街道办的翻砂厂,发展生产增加服务项目,扩大就业门路。1981年,合钢公司将撤销“五·七”办公室,成立“淝滨企业公司”的意见,报告市编制委员会。市编制委员会于1982年4月批复同意成立合钢劳动服务公司,撤销五·七办公室,内部机构设置自定。市委于1982月4月批准建立合钢劳动服务公司党委,至此合钢劳动服务公司正式成立。是全民企业办集体企业的一个管理机构,也是一个发展经济,方便生活,扩大就业的经济实体。劳动服务公司是合钢公司所属集体企业的领导和管理机构。以安置职工子女就业和发展集体经济为主要任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面向合钢,兼顾社会,为合钢生产和职工生活服务。它所管辖的企业有直属生产单位和兼管生产单位两个部分。至1985年底,劳动服务公司直属集体所有制企业有10个,其中有8个科级单位和两个工段级单位。它们是轧钢厂、钢板网厂(工段级)、钢球厂、建材建筑公司、印刷综合厂、第二综合厂、综合商店、运输队(工段级)、黄山休养所、农场,总占地面积(不含农场)102641平方米,建筑面积24923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477万元,净值296万元。生产主要设备215台(件),总重量504.51吨。电器设备126台,总容量2591千瓦。共有职工2276人(含全民所有制职工158人,集体所有制职工2118人),其中国家干部75人,在职处级干部4人,科级干部41人,工程技术人员12人。劳动服务公司机关下设1室11科。1985年,劳动服务生产的产品有三号、四号角钢,12~20毫米各种规格元钢,1.1毫米、1.2毫米、1.5毫米钢板网,各种规格钢球,翻砂铸件,砖瓦,水泥预制件,防水油膏,水泥等。经营服务项目有缝纫、印刷、饮食小吃、烟酒百货、日用杂品、服装、小五金、牛奶、汽车修理、汽车运输、旅游等。
1982年至1985年底,安置待业青年2755人次。创产值2962.1万元。利润457.2万元。缴税金363.4万元。历年安置等情况见表3-8-6。
合钢劳动服务公司历年安置待业人员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劳动服务公司兼管的集体所有制有合钢三厂和修建部的劳动服务公司、耐火材料厂的合钢钢北经营部、运输处的钢城工商联合经营部、机修厂的水玻璃厂、初轧厂的星火钢坯切割加工厂、薄板厂的五金加工厂、小型厂的废次钢材加工厂、中型厂的钢材综合加工厂、第一炼钢厂的金属加工厂。上述10个单位,迄1985年底,共有职工1282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84人,集体所有制职工602人。这些企业的产品有铁丝、元钉、冷压铁块、铁床、水玻璃、民用煤炉炉胆、劳保皮鞋、食品等产品。还经营烟酒百货、五金交电、日用杂品、副食品、饮食小吃、缝纫、汽车和电机修理、运输等服务业务。从成立到1985年底,累计创产值1505.11万元,利税153.6万元。
一、合钢劳动服务公司直属企业
〔轧钢厂〕
该厂位于合钢公司初轧厂东北角,下属轧钢和线材两个车间。占地7550平方米,建筑面积2697平方米。固定资产180.83万元。除国家计划钢材由合钢供坯外,主要是利用合钢的钢坯切头切尾和冷条等为主要原料,生产角钢和各种规格的小圆钢。全厂有职工510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35人,集体所有制职工345人,知青94人,临时工36人。
轧钢车间原为合钢公司机关知青轧钢厂,1979年筹建,1980年底投产,1985年5月同线材厂合并改为车间,主要设备有250轧机7架,500千瓦和650千瓦电机各1台,设备总重量288吨。主要生产3号、4号角钢,12~20毫米小圆钢。原设计能力为1.33万吨/年,因坯料不足,1985年生产角钢5053吨。
线材车间,是劳动服务公司于1984年筹建,1985年元旦投产,为了专业归口管理,同年5月并入知青轧钢厂,改为车间。主要生产设备有250轧机5架。以合钢的钢坯切头切尾和冷条为主要原料,生产12~20毫米各种规格小圆钢,1985年生产圆钢1876吨。
全厂1985年创产值481.74万元。
〔印刷综合厂〕
该厂位于合钢薄板厂南边,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66平方米。固定资产28.7万元。全厂有职工106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6人,集体所有制职工72人,知青12人,临时工16人。主要经营业务是为合钢内部印刷各种报表、文件和教材。对外承接部分印刷业务。1985年创产值28万元。
该厂于1979年筹建,原是合钢一厂的知青厂,1982年4月,划归劳动服务公司管理,下设印刷、打包两个车间。主要生产设备有:印刷机6台,打洞机1台、铸字机14台。1984年9月,劳动服务公司的服装厂并入该厂,为该厂的一个车间,原打包车间停业,将机械和部分职工划归合钢薄板厂。
服装厂为了提高服务质量,1984年底同上海凤翔服装公司联营,在合肥长江剧院大门外北侧购置一个店面,称凤翔服装商店,开展代销业务,1985年8月,服装厂和凤翔服装商店划出,隶属综合商店。
〔钢球厂〕
钢球厂位于合钢钢北生活区东面,耐火材料厂以南,内部设钢球、翻砂、金加工3个车间,占地面积766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7平方米。固定资产59.6万元。主要生产钢球和铸件产品。兼营电机修理和加工业务,年产值130万元。全厂有职工174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6人,集体所有制职工119人,知青6人,临时工33人。
钢球和金加工车间,原是合钢供应处回收队的家属加工厂,组建于1976年4月,称合钢“五·七”厂,1979年6月由合钢“五·七”办公室接管,更名钢球厂,1985年8月劳动服务公司决定钢球厂同翻砂厂合并,改为两个车间建制。它主要是利用合钢的钢坯切头切尾为原料,锻打各种规格钢球,年产量500~600吨。同时开展电机修理加工业务,为合钢生产服务。
翻砂车间,原是东市区红光街道办的家属工厂,1981年转交合钢“五·七”办公室管理,后“五·七”办公室撤销,由劳动服务公司接管,1985年8月同钢球厂合并,改为车间,主要生产铸铁件和少量的铜铝铸件,年产量为300吨。
〔建材建筑公司〕
建筑建材公司位于合钢耐火材料厂东南侧,下设窑厂、维修工程队。占地面积68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401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71.6万元。主要生产砖瓦和水泥预制件,承包合钢部分建筑工程和维修任务,年产值90万元。有职工403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9人,集体所有制职工166人,知青3人,临时工215人。
窑厂建于1974年,是在原合肥轮窑厂旧址恢复建设的。曾一度承包给农村社队经营,由于经营管理混乱,砖的产量少,质量差。1982年底转交给钢球厂承包经营,1981年1月,窑厂独立经营,1982年4月归劳动服务公司管理。
维修工程队于1979年10月组建,原为合钢修建部的大集体企业,1984年11月,划归劳动服务公司管辖。1985年8月,劳动服务公司机构调整,将维修工程队同窑厂合并,更名建材建筑公司。两个单位合并后,该公司主要生产设备有一座18门轮窑,二座青瓦窑,制砖机和建筑机械设备28台(件)。年生产红砖1000万块至1200万块,青瓦50至60万块,并经营建筑、预制件和生产防水油膏等。
〔第二综合加工厂〕
该厂位于合钢二厂区第二炼钢厂西北角,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41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67万元。全厂有职工514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20人,集体所有制职工188人,知青120人,临时工186人。
该厂于1979年3月组建,当时为合钢二厂“五·七”厂,共有50名家属工,以2000元贷款为周转金,从事一些服务项目。1984年8月,划归劳动服务公司。现有10个职能组室,7个车间,38个班组。主要产品有圆钢、铸铁件、水泥、防水油膏、耐火粉、服装等,同时开展汽车维修、油漆等业务,还开办1个小吃部和3个商店,经营饮食、副食品、烟酒百货、日用杂品等,直接为职工生活服务。
该厂生产能力为:轧制12毫米小元钢,年产量可达1000吨,翻砂铸铁件,年产量为350吨;生产400号和500号水泥,年产量为3000吨;生产防水油膏,年产量80吨;商业年营业额为45万元;修理业务年产值为35万元,1985年总产值251.29万元。
〔钢板网厂〕
钢板网厂位于合钢二号门内东北侧,初轧厂西端,占地面积950平方米,建筑面积840平方米。职工38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3人,知青11人,临时工14人。拥有固定资产22.1万元。
它是劳动服务公司轧钢厂于1983年投资17万元开办的,投产后独立经营。主要是利用合钢薄板厂次品板材为原料,生产1.0毫米、1.2毫米和1.5毫米钢板网,年生产能力为700吨,因原料供应和销路问题,一直没有能满负荷生产,1985年生产钢板网235吨,产值32.38万元。
〔运输队〕
运输队位于合钢钢北生活区,合钢计量处西南面,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1.4万元,有职工49人。
该队原系农场1980年筹办的小磷肥厂,因产品低于国家规定标准,遂转产搞运输,更名为运输队。主要承担合钢一厂区内部钢材和其他物资的转运业务。有汽车6辆、拖拉机3台,1985年运输总量6万吨。
〔综合商店〕
商店座落在一厂区钢中生活区,小型厂线材车间东面,占地面积918平方米。建筑面积554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5.9万元。职工45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4人,集体所有制职工35人,临时工6人。
该店于1983年9月15日开业,1985年8月,服装厂和凤翔商店并入此店,下设两个商店门市部、一个饮食部、一个服装厂、经营烟酒百货、五金交电、日用杂品、土产、服装、饮食小吃、代销牛奶等,1985年营业总额90.6万元,获利6.38万元,缴税金1.19万元。
〔农场〕
农场分两处,有两个生产队,生产一队位于长丰县岗集乡内,生产二队位于长丰县夏店乡内,有班车通合肥市。
农场一队、二队分别是安徽医学院和安徽大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建立的学农基地。1979年合钢公司为了安置该公司老职工的无户口家属,经安徽省和合肥市批准接管了两个农场。两个队共有耕地面积800亩、拖拉机3台、汽车2辆、房200间。
农场有农工(职工家属)和管理人员332人,以农为主,兼营副业,农田已承包到户。副业主要是同合肥市保健牛奶场联营办一个奶牛场,有奶牛50头。牛奶送合肥市牛奶场加工后,供应合钢部分职工。1985年底解除联营合同,自己独立经营。农场自接管以来,管理不善,历年由合钢给予补贴。
〔黄山休养所〕
根据国家“开发旅游业,国家、集体、个人都可以投资建设”的精神,1985年2月,合钢公司决定,为该系统的劳动模范、有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先进工作者和离退休的职工在黄山建设一个休养场所。同时为职工去黄山旅游提供方便,由劳动服务公司筹建,开发第三产业,建立黄山休养所。
黄山休养所座落在黄山脚下苦竹溪。距离黄山大门3公里,占地面积5280平方米。计划建设可接待200~300人的一幢主楼、一幢副楼。1985年8月,先按风景区的特点盖起3幢竹木结构的平房,可接待100人,同年已接待合钢560名职工去黄山休养。
二、合钢劳动服务公司兼管企业
〔合钢三厂劳动服务公司〕
合钢三厂劳动公司,位于合钢三厂厂区东南角,是由原合钢三厂“五·七”厂知青厂合并而成。“五·七”厂组建于1977年4月,知青厂建于1979年3月,1980年9月两个厂合并,更名为合钢三厂附属厂,1985年经合肥市批准,改为合钢三厂劳动服务公司。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4.7万元,净值11.6万元。现有职工371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0人,集体所有制职工198人,知青75人,家属工27人,临时工61人。
劳动服务公司机关设生产组、供销组、财务组。生产组设拉丝工段、冷压工段、元钉组、冷剪组、冲压组、车工组、家具组、缝纫组、劳务组和两个商店门市部。生产设备,有各类设备39台(件),总重量31.5吨。装机总容量360千瓦,汽车4辆。生产的产品是8~14号黑铁丝、3/4~ 3寸元钉、冷压铁块、垫圈、穿风顶头、铁床、劳保手套等,另外经营烟酒百货、日用杂品和副食品等服务项目。1980年至1985年,累计产值408.2万元,缴利税67.1万元。
〔耐火材料厂钢北经营部〕
钢北经营部位于合钢影剧院大门东侧,前身是耐火材料厂附属“五·七”厂,于1977年组建,1980年改名为钢北经营部。占地总面积161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2万元,净值18万元。现有职工11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6人,集体所有制职工36人,知青38人,临时工37人。
经营部现有设备428台(件),总重量15吨。装机总容量42千瓦。组建初期,主要是20名知识青年利用厂耐火材料下脚料生产民用煤炉炉胆,质量优良,远销河南、江苏等地,之后就业知识青年逐年增加,开办了商店、饮食店、食品厂,走向综合经营。随着规模扩大,又开展横向联营,在合肥市七里塘、大西门、五里井等地开办了钢北商店、钢花商店、钢西商店、五里井商店、新茂商店、钢北饮食店、豆腐店、钢花食品商店和养鸡场等9个店、厂(场),不仅为合钢职工生活服务,还面向社会服务。从1980年至1985年,经营销售总额488.84万元,缴国家税金15.1万元。
〔运输处钢城工商联合经营部〕
钢城工商联合经营部位于运输处汽车队北面,于1979年3月组建,当时为运输处知青厂,后改名为钢北工商联合经营部。占地面积44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62万元。现有职工6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3人,集体所有制职工29人,知青18人,临时工27人。
经营部有汽车1辆,缝纫机15台。组建初期,主要靠劳务取得收入,逐步开设商店、缝纫、汽车修理服务业务。截止1985年底,累计创产值125万元,缴利税24万元。
〔机修厂水玻璃厂〕
水玻璃厂位于机修厂西北部,于1979年5月成立。占地面积702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7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2万元.现有职工110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0人,集体所有制职工65人,知青35人。
该厂主要生产设备有,水玻璃炉一座,车辆3部。产品主要是水玻璃和石棉瓦,另外在合钢钢南生活区开设一个商店门市部,经营烟酒百货、日用杂品、土产、副食品等。从1981年至1985年底,累计产值和营业额92.97万元,缴利税22.1万元。
〔修建部劳动服务公司〕
修建部劳动服务公司位于幸福村菜市场中段,于1981年组建,为修建部知青厂,1985年改名为劳动服务公司。占地面积1532平方米,建筑面积88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万元。现有职工70人,其中,全民所有制3人,集体所有制职工37人,知青19人,临时工11人。
劳动服务公司开设一个机电修理门市部和一个百货商店。制作皮鞋、元钉,经营烟酒百货、五金交电和电机,并从事无线电修理业务。至1985年底,累计创产值195万元,缴利税25.3万元。
〔初轧厂星火钢坯切割加工厂〕
初轧厂星火钢坯切割加工厂于1983年10月成立,位于初轧厂东端,建筑面积334平方米。全厂职工334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5人,集体所有制职工255人,知青工47人,临时工27人。固定资产6万元。主要生产设备有电焊机10台、制钉机1台、汽车1辆、12马力拖拉机1辆、刨床1台、洗衣机1台等,其生产业务是废次品钢材回收切割,铜和制钉等。同时兼营商店1个,经营烟酒百货、土产和小五金,1985年底,年产值达32万元,利润14万元。
〔薄板厂小五金加工厂〕
1983年11月成立,位于薄板厂内,面积200平方米。全厂职工123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8人,集体所有制职工47人,知青52人,临时工16人。固定资产20万元。主要生产设备有汽车4辆、翻斗车2辆、打包机1部。生产业务是为薄板切下的边材整理和打包,并兼营运输。截止1985年底,累计收入85.3万元,创利润53.8万元。
〔小型厂废次钢材加工厂〕
小型厂废次钢材加工厂于1983年5月成立,全厂职工94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1人,集体所有制职工45人,知青工32人,临时工6人。主要业务是将小型厂废次钢材整理加工。1984年和1985年两年共收入23.8万元,获利润4.6万元。
〔中型厂钢材综合加工厂〕
中型厂钢材加工厂于1983年5月成立,位于中型厂内,面积80平方米。全厂职工10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3人,集体所有制职工57人,知青工37人。固定资产4万元。主要生产设备有汽车1辆,150公斤锻锤1台,板车10部。生产业务是回收废钢加工和回收氧化铁皮,兼营电机修理。截止1985年底,累计收入40.5万元,创利润16.9万元。
〔第一炼钢厂金属加工厂〕
第一炼钢厂金属加工厂于1983年9月成立,位于第一炼钢厂废钢站东端,以原化铁炉机房为厂址,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全厂职工89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5人,集体所有制职工43人,知青41人。固定资产3.9万元。生产业务是切割废钢、洗刷和烘烤耐火砖,并加工劳保用品。至1985年产值达22.6万元,利润7.1万元。
1982年至1985年底,安置待业青年2755人次。创产值2962.1万元。利润457.2万元。缴税金363.4万元。历年安置等情况见表3-8-6。
合钢劳动服务公司历年安置待业人员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劳动服务公司兼管的集体所有制有合钢三厂和修建部的劳动服务公司、耐火材料厂的合钢钢北经营部、运输处的钢城工商联合经营部、机修厂的水玻璃厂、初轧厂的星火钢坯切割加工厂、薄板厂的五金加工厂、小型厂的废次钢材加工厂、中型厂的钢材综合加工厂、第一炼钢厂的金属加工厂。上述10个单位,迄1985年底,共有职工1282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84人,集体所有制职工602人。这些企业的产品有铁丝、元钉、冷压铁块、铁床、水玻璃、民用煤炉炉胆、劳保皮鞋、食品等产品。还经营烟酒百货、五金交电、日用杂品、副食品、饮食小吃、缝纫、汽车和电机修理、运输等服务业务。从成立到1985年底,累计创产值1505.11万元,利税153.6万元。
一、合钢劳动服务公司直属企业
〔轧钢厂〕
该厂位于合钢公司初轧厂东北角,下属轧钢和线材两个车间。占地7550平方米,建筑面积2697平方米。固定资产180.83万元。除国家计划钢材由合钢供坯外,主要是利用合钢的钢坯切头切尾和冷条等为主要原料,生产角钢和各种规格的小圆钢。全厂有职工510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35人,集体所有制职工345人,知青94人,临时工36人。
轧钢车间原为合钢公司机关知青轧钢厂,1979年筹建,1980年底投产,1985年5月同线材厂合并改为车间,主要设备有250轧机7架,500千瓦和650千瓦电机各1台,设备总重量288吨。主要生产3号、4号角钢,12~20毫米小圆钢。原设计能力为1.33万吨/年,因坯料不足,1985年生产角钢5053吨。
线材车间,是劳动服务公司于1984年筹建,1985年元旦投产,为了专业归口管理,同年5月并入知青轧钢厂,改为车间。主要生产设备有250轧机5架。以合钢的钢坯切头切尾和冷条为主要原料,生产12~20毫米各种规格小圆钢,1985年生产圆钢1876吨。
全厂1985年创产值481.74万元。
〔印刷综合厂〕
该厂位于合钢薄板厂南边,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66平方米。固定资产28.7万元。全厂有职工106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6人,集体所有制职工72人,知青12人,临时工16人。主要经营业务是为合钢内部印刷各种报表、文件和教材。对外承接部分印刷业务。1985年创产值28万元。
该厂于1979年筹建,原是合钢一厂的知青厂,1982年4月,划归劳动服务公司管理,下设印刷、打包两个车间。主要生产设备有:印刷机6台,打洞机1台、铸字机14台。1984年9月,劳动服务公司的服装厂并入该厂,为该厂的一个车间,原打包车间停业,将机械和部分职工划归合钢薄板厂。
服装厂为了提高服务质量,1984年底同上海凤翔服装公司联营,在合肥长江剧院大门外北侧购置一个店面,称凤翔服装商店,开展代销业务,1985年8月,服装厂和凤翔服装商店划出,隶属综合商店。
〔钢球厂〕
钢球厂位于合钢钢北生活区东面,耐火材料厂以南,内部设钢球、翻砂、金加工3个车间,占地面积766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7平方米。固定资产59.6万元。主要生产钢球和铸件产品。兼营电机修理和加工业务,年产值130万元。全厂有职工174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6人,集体所有制职工119人,知青6人,临时工33人。
钢球和金加工车间,原是合钢供应处回收队的家属加工厂,组建于1976年4月,称合钢“五·七”厂,1979年6月由合钢“五·七”办公室接管,更名钢球厂,1985年8月劳动服务公司决定钢球厂同翻砂厂合并,改为两个车间建制。它主要是利用合钢的钢坯切头切尾为原料,锻打各种规格钢球,年产量500~600吨。同时开展电机修理加工业务,为合钢生产服务。
翻砂车间,原是东市区红光街道办的家属工厂,1981年转交合钢“五·七”办公室管理,后“五·七”办公室撤销,由劳动服务公司接管,1985年8月同钢球厂合并,改为车间,主要生产铸铁件和少量的铜铝铸件,年产量为300吨。
〔建材建筑公司〕
建筑建材公司位于合钢耐火材料厂东南侧,下设窑厂、维修工程队。占地面积68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401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71.6万元。主要生产砖瓦和水泥预制件,承包合钢部分建筑工程和维修任务,年产值90万元。有职工403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9人,集体所有制职工166人,知青3人,临时工215人。
窑厂建于1974年,是在原合肥轮窑厂旧址恢复建设的。曾一度承包给农村社队经营,由于经营管理混乱,砖的产量少,质量差。1982年底转交给钢球厂承包经营,1981年1月,窑厂独立经营,1982年4月归劳动服务公司管理。
维修工程队于1979年10月组建,原为合钢修建部的大集体企业,1984年11月,划归劳动服务公司管辖。1985年8月,劳动服务公司机构调整,将维修工程队同窑厂合并,更名建材建筑公司。两个单位合并后,该公司主要生产设备有一座18门轮窑,二座青瓦窑,制砖机和建筑机械设备28台(件)。年生产红砖1000万块至1200万块,青瓦50至60万块,并经营建筑、预制件和生产防水油膏等。
〔第二综合加工厂〕
该厂位于合钢二厂区第二炼钢厂西北角,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41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67万元。全厂有职工514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20人,集体所有制职工188人,知青120人,临时工186人。
该厂于1979年3月组建,当时为合钢二厂“五·七”厂,共有50名家属工,以2000元贷款为周转金,从事一些服务项目。1984年8月,划归劳动服务公司。现有10个职能组室,7个车间,38个班组。主要产品有圆钢、铸铁件、水泥、防水油膏、耐火粉、服装等,同时开展汽车维修、油漆等业务,还开办1个小吃部和3个商店,经营饮食、副食品、烟酒百货、日用杂品等,直接为职工生活服务。
该厂生产能力为:轧制12毫米小元钢,年产量可达1000吨,翻砂铸铁件,年产量为350吨;生产400号和500号水泥,年产量为3000吨;生产防水油膏,年产量80吨;商业年营业额为45万元;修理业务年产值为35万元,1985年总产值251.29万元。
〔钢板网厂〕
钢板网厂位于合钢二号门内东北侧,初轧厂西端,占地面积950平方米,建筑面积840平方米。职工38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3人,知青11人,临时工14人。拥有固定资产22.1万元。
它是劳动服务公司轧钢厂于1983年投资17万元开办的,投产后独立经营。主要是利用合钢薄板厂次品板材为原料,生产1.0毫米、1.2毫米和1.5毫米钢板网,年生产能力为700吨,因原料供应和销路问题,一直没有能满负荷生产,1985年生产钢板网235吨,产值32.38万元。
〔运输队〕
运输队位于合钢钢北生活区,合钢计量处西南面,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1.4万元,有职工49人。
该队原系农场1980年筹办的小磷肥厂,因产品低于国家规定标准,遂转产搞运输,更名为运输队。主要承担合钢一厂区内部钢材和其他物资的转运业务。有汽车6辆、拖拉机3台,1985年运输总量6万吨。
〔综合商店〕
商店座落在一厂区钢中生活区,小型厂线材车间东面,占地面积918平方米。建筑面积554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5.9万元。职工45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4人,集体所有制职工35人,临时工6人。
该店于1983年9月15日开业,1985年8月,服装厂和凤翔商店并入此店,下设两个商店门市部、一个饮食部、一个服装厂、经营烟酒百货、五金交电、日用杂品、土产、服装、饮食小吃、代销牛奶等,1985年营业总额90.6万元,获利6.38万元,缴税金1.19万元。
〔农场〕
农场分两处,有两个生产队,生产一队位于长丰县岗集乡内,生产二队位于长丰县夏店乡内,有班车通合肥市。
农场一队、二队分别是安徽医学院和安徽大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建立的学农基地。1979年合钢公司为了安置该公司老职工的无户口家属,经安徽省和合肥市批准接管了两个农场。两个队共有耕地面积800亩、拖拉机3台、汽车2辆、房200间。
农场有农工(职工家属)和管理人员332人,以农为主,兼营副业,农田已承包到户。副业主要是同合肥市保健牛奶场联营办一个奶牛场,有奶牛50头。牛奶送合肥市牛奶场加工后,供应合钢部分职工。1985年底解除联营合同,自己独立经营。农场自接管以来,管理不善,历年由合钢给予补贴。
〔黄山休养所〕
根据国家“开发旅游业,国家、集体、个人都可以投资建设”的精神,1985年2月,合钢公司决定,为该系统的劳动模范、有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先进工作者和离退休的职工在黄山建设一个休养场所。同时为职工去黄山旅游提供方便,由劳动服务公司筹建,开发第三产业,建立黄山休养所。
黄山休养所座落在黄山脚下苦竹溪。距离黄山大门3公里,占地面积5280平方米。计划建设可接待200~300人的一幢主楼、一幢副楼。1985年8月,先按风景区的特点盖起3幢竹木结构的平房,可接待100人,同年已接待合钢560名职工去黄山休养。
二、合钢劳动服务公司兼管企业
〔合钢三厂劳动服务公司〕
合钢三厂劳动公司,位于合钢三厂厂区东南角,是由原合钢三厂“五·七”厂知青厂合并而成。“五·七”厂组建于1977年4月,知青厂建于1979年3月,1980年9月两个厂合并,更名为合钢三厂附属厂,1985年经合肥市批准,改为合钢三厂劳动服务公司。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4.7万元,净值11.6万元。现有职工371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0人,集体所有制职工198人,知青75人,家属工27人,临时工61人。
劳动服务公司机关设生产组、供销组、财务组。生产组设拉丝工段、冷压工段、元钉组、冷剪组、冲压组、车工组、家具组、缝纫组、劳务组和两个商店门市部。生产设备,有各类设备39台(件),总重量31.5吨。装机总容量360千瓦,汽车4辆。生产的产品是8~14号黑铁丝、3/4~ 3寸元钉、冷压铁块、垫圈、穿风顶头、铁床、劳保手套等,另外经营烟酒百货、日用杂品和副食品等服务项目。1980年至1985年,累计产值408.2万元,缴利税67.1万元。
〔耐火材料厂钢北经营部〕
钢北经营部位于合钢影剧院大门东侧,前身是耐火材料厂附属“五·七”厂,于1977年组建,1980年改名为钢北经营部。占地总面积161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2万元,净值18万元。现有职工11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6人,集体所有制职工36人,知青38人,临时工37人。
经营部现有设备428台(件),总重量15吨。装机总容量42千瓦。组建初期,主要是20名知识青年利用厂耐火材料下脚料生产民用煤炉炉胆,质量优良,远销河南、江苏等地,之后就业知识青年逐年增加,开办了商店、饮食店、食品厂,走向综合经营。随着规模扩大,又开展横向联营,在合肥市七里塘、大西门、五里井等地开办了钢北商店、钢花商店、钢西商店、五里井商店、新茂商店、钢北饮食店、豆腐店、钢花食品商店和养鸡场等9个店、厂(场),不仅为合钢职工生活服务,还面向社会服务。从1980年至1985年,经营销售总额488.84万元,缴国家税金15.1万元。
〔运输处钢城工商联合经营部〕
钢城工商联合经营部位于运输处汽车队北面,于1979年3月组建,当时为运输处知青厂,后改名为钢北工商联合经营部。占地面积44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62万元。现有职工6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3人,集体所有制职工29人,知青18人,临时工27人。
经营部有汽车1辆,缝纫机15台。组建初期,主要靠劳务取得收入,逐步开设商店、缝纫、汽车修理服务业务。截止1985年底,累计创产值125万元,缴利税24万元。
〔机修厂水玻璃厂〕
水玻璃厂位于机修厂西北部,于1979年5月成立。占地面积702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7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2万元.现有职工110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0人,集体所有制职工65人,知青35人。
该厂主要生产设备有,水玻璃炉一座,车辆3部。产品主要是水玻璃和石棉瓦,另外在合钢钢南生活区开设一个商店门市部,经营烟酒百货、日用杂品、土产、副食品等。从1981年至1985年底,累计产值和营业额92.97万元,缴利税22.1万元。
〔修建部劳动服务公司〕
修建部劳动服务公司位于幸福村菜市场中段,于1981年组建,为修建部知青厂,1985年改名为劳动服务公司。占地面积1532平方米,建筑面积88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万元。现有职工70人,其中,全民所有制3人,集体所有制职工37人,知青19人,临时工11人。
劳动服务公司开设一个机电修理门市部和一个百货商店。制作皮鞋、元钉,经营烟酒百货、五金交电和电机,并从事无线电修理业务。至1985年底,累计创产值195万元,缴利税25.3万元。
〔初轧厂星火钢坯切割加工厂〕
初轧厂星火钢坯切割加工厂于1983年10月成立,位于初轧厂东端,建筑面积334平方米。全厂职工334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5人,集体所有制职工255人,知青工47人,临时工27人。固定资产6万元。主要生产设备有电焊机10台、制钉机1台、汽车1辆、12马力拖拉机1辆、刨床1台、洗衣机1台等,其生产业务是废次品钢材回收切割,铜和制钉等。同时兼营商店1个,经营烟酒百货、土产和小五金,1985年底,年产值达32万元,利润14万元。
〔薄板厂小五金加工厂〕
1983年11月成立,位于薄板厂内,面积200平方米。全厂职工123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8人,集体所有制职工47人,知青52人,临时工16人。固定资产20万元。主要生产设备有汽车4辆、翻斗车2辆、打包机1部。生产业务是为薄板切下的边材整理和打包,并兼营运输。截止1985年底,累计收入85.3万元,创利润53.8万元。
〔小型厂废次钢材加工厂〕
小型厂废次钢材加工厂于1983年5月成立,全厂职工94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1人,集体所有制职工45人,知青工32人,临时工6人。主要业务是将小型厂废次钢材整理加工。1984年和1985年两年共收入23.8万元,获利润4.6万元。
〔中型厂钢材综合加工厂〕
中型厂钢材加工厂于1983年5月成立,位于中型厂内,面积80平方米。全厂职工10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3人,集体所有制职工57人,知青工37人。固定资产4万元。主要生产设备有汽车1辆,150公斤锻锤1台,板车10部。生产业务是回收废钢加工和回收氧化铁皮,兼营电机修理。截止1985年底,累计收入40.5万元,创利润16.9万元。
〔第一炼钢厂金属加工厂〕
第一炼钢厂金属加工厂于1983年9月成立,位于第一炼钢厂废钢站东端,以原化铁炉机房为厂址,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全厂职工89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5人,集体所有制职工43人,知青41人。固定资产3.9万元。生产业务是切割废钢、洗刷和烘烤耐火砖,并加工劳保用品。至1985年产值达22.6万元,利润7.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