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企业
安徽起重运输机械行业1985年共有8个企业,其中机械工业部重点企业1个,省重点企业3个(见表3—2—1)。
一、合肥重型机械厂
合肥重型机械厂又名合肥叉车厂,位于合肥市望江路,是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叉车和脱水斗式提升机的专业厂,部和省机械系统重点企业,属全民所有制,隶属安徽省叉车工业公司。
该厂原名合肥起重运输机械厂,建于1958年。当时由国家投资392.2万元,1960年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生产桥式、旋臂起重机、刮板和胶带运输机、250毫米以上斗式提升机及减速机,年产5071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322万元,实现利润14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6830元,各项指标居省机械系统之首位。1962年马鞍山重机厂筹备处撤销,职工及设备并入该厂。1965年,该厂把铸铁、铸钢、锻造等热加工车间划分出去,成立合肥铸锻厂。开发了TD系列通用固定式带式输送机、613型5吨汽油叉车、3CH 3吨叉车、脱水斗式提升机等产品。
1971年与合肥铸锻厂合并,扩建为合肥重型机械厂。至1978年,累计完成国家投资1536万元,新建成1250吨水压机车间及大型金工、锻焊、热处理车间。生矿山冶金机械、叉车、起重运输机械三大类产品。1978年,生产矿山工程设备7088.2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266万元。1979年,再次将铸钢、锻造、水压机、热处理等车间划分出,分别成立合肥铸锻厂、合肥热处理厂。重点发展叉车、脱水斗式提升机两项产品。1971~1979年,累计产量48984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8160万元,实现利润3462万元。
“六五”后三年,该厂被列为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之一,总投资198万元,重点发展年产300万吨以上洗煤厂需要的捞坑型和脱水型斗式提升机。成立叉车研究所,研制成功CPCD 3型液力叉车、CDI型1吨前移式蓄电池叉车、CPQ 4型4吨汽油叉车、DW—0.6型无轨锻造操作机等新产品,以及铲斗、推出器、旋转夹、倾翻叉、平板夹、起重臂等叉车属具。同时充实叉车测试手段,提高产品质量,CPC 3型3吨叉车获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4年以来,国家经委、机械工业部、省经委、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全国叉车行业,分别授予该厂为全国工交系统经济效益先进单位、企业整顿先进单位、安徽省优秀企业管理单位、安徽省最佳经济效益“夺魁”企业、全国叉车行业厂际联赛优胜单位等称号。
1985年,有职工196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2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289.3万元,净值1041.0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202台,锻压设备22台;生产叉车1200台;完成工业总产值3907.7万元,实现利润712.5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建厂以来最高水平。
建厂27年来,累计生产各种起重运输矿山冶金设备120876吨,其中叉车4144台,援外出口211台;完成工业总产值41990万元,实现利润6323.2万元,上缴利税7459.2万元,相当于国家总投资3055万元的2.44倍。产品销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远销美国、智利、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已与日本TCM公司签订引进1~10吨叉车制造技术合同。
二、芜湖起重运输机器厂
芜湖起重运输机器厂位于芜湖市长江路,是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螺旋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的专业厂,省机械系统重点企业,属全民所有制,隶属芜湖市机械工业局。
该厂建于1956年,原名为芜湖市黑白铁生产合作社,由53家合作小组合并,有职工108人,属集体所有制。1966年改名为芜湖矿山机械厂后试制GX型螺旋输送机,1968年正式接受国家订货,年产量达192台/56吨。1972年转为全民所有制,1973年定名为现厂名。先后生产圆盘给料机,D、HL型斗式提升机,手动、电动单梁吊车,小矿车,QBG、HBG板式给料机等产品。1976年开始,为集中力量发展斗式提升机及螺旋输送机产品,分别将矿车、圆盘给料机、电动单梁吊车、手动单梁吊车,转让给其他厂生产。
1978年,会同合肥重型机械厂组织斗式提升机更新换代联合设计,被机械工业部指定为全国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行业副组长厂和组长厂,牵头组织制定垂直斗式提升机部标准17个。先后试制成功TD 630、TH 400、TD 160、TH 500斗式提升机,LS315螺旋输送机。同期,还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造,新建铆焊、金工车间和试验中心,基本形成年产斗式提升机和螺旋输送机2000台/1万吨的生产能力。
1985年,有职180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2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550万元,净值403.6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80台,锻压设备29台;生产运输设备1178台/7799吨,其中斗式提升机559台/4492吨、螺旋输送机588/2940吨、给料机31台/217吨;完成工业产值1050.2万元,实现利润165.2万元,分别比1956年增长56倍和84倍;上缴利税143.9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建厂以来,累计为国家提供斗式提升机3014台、螺旋机4528台、给料机214台、喂料机98台;完成工业总产值7493.1万元,实现利润903.1万元,上缴利税904.9万元,为国氯基建总投资600万元的1.5倍。产品销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远销到巴基斯但、突尼斯、罗马尼亚等六个国家。
三、铜陵运输机器厂
铜陵运输机器厂位于铜陵市郊谢家垅境内,是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带式输送机的专业厂,省机械系统重点企业,属全民所有制,隶属铜陵市机械工业公司。
该厂前身是铜陵特区建华窑厂机修车间,1966年成立铜陵机械修理厂。1970年后,试制生产HO型移动式皮带输送机、TD型通用固定式皮带输送机,1972年被列为机械工业部生产带式输送机专业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厂把服务方向扩大到煤炭、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发展SPJ—800绳架式、KDS—30井巷式、DX型钢绳芯式、DY型移动式、ZF沉浮式、XD型裙型堆场、ZM型埋刮板机以及JYD系列油冷式电动滚筒等产品。其中,带式输送机有5个系列9种型号、17种规格。同时,由国家投资85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并引进西德考克公司和意大利罗里麦克公司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防爆、下运带式输送机和带式输送机托辊制造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水平。
1985年,有职工51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86.9万元,净值3 0 7.5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5 3台,锻压设备1 7台;生产胶带输送机15826米/2430吨,其中TD 75型15460米;完成工业总产值1007万元,实现利润128.1万元,上缴利税70.9万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建厂以来,累计生产各种带式输送机118.881米,完成工业总产值5995万元,上缴利税和折旧资金903.3万元,相当于总投资483万元的1.9倍。产品除满足省内需要外销往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
四、蚌埠起重机厂
蚌埠起重机厂位于蚌埠市大庆路,是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汽车起重机的专业厂,省机械系统重点企业,属全民所有制,隶属蚌埠市重工业局。
该厂前身为淮委工程总队第一机窑厂,建于1956年,1967年改为市属企业。1968年与蚌埠第二机床厂电器车间合并,改名为蚌埠电器锅炉修配厂,1973年生产1~5吨手动、电动单粱起重机。1975年试制Q 2—8型液压汽车起重机,定名为现厂名,被机械工业部列为汽车起重机定点生产厂。1980年生产172台。1982年曾生产过QY 5型汽车起重机。1983年后又发展QY 8型、QY 12型汽车起重机新产品。
“六五”期间,进行了较大技术改造,新建5700平方米的总装、铆焊车间,增加了部分关键设备,强化了测试手段,提高了工艺水平,达到年产300台的生产能力。
1985年,有职工72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1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646.3万元,净值472.3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72台,锻压设备14台;生产汽车起重机257台;完成工业总产值3143万元,实现利润542.4万元,上缴利税372.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4330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居矿山工程机械行业之首。
建厂以来,共生产各种汽车起重机967台:完成工业总产值4155.7万元,实现利润1416万元,上缴利税1035.9万元。产品除满足省内需要外,销往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远销到朝鲜、坦桑尼亚、卢旺达等国家。
安徽省机械系统起重运输机械行业企业概况表

一、合肥重型机械厂
合肥重型机械厂又名合肥叉车厂,位于合肥市望江路,是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叉车和脱水斗式提升机的专业厂,部和省机械系统重点企业,属全民所有制,隶属安徽省叉车工业公司。
该厂原名合肥起重运输机械厂,建于1958年。当时由国家投资392.2万元,1960年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生产桥式、旋臂起重机、刮板和胶带运输机、250毫米以上斗式提升机及减速机,年产5071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322万元,实现利润14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6830元,各项指标居省机械系统之首位。1962年马鞍山重机厂筹备处撤销,职工及设备并入该厂。1965年,该厂把铸铁、铸钢、锻造等热加工车间划分出去,成立合肥铸锻厂。开发了TD系列通用固定式带式输送机、613型5吨汽油叉车、3CH 3吨叉车、脱水斗式提升机等产品。
1971年与合肥铸锻厂合并,扩建为合肥重型机械厂。至1978年,累计完成国家投资1536万元,新建成1250吨水压机车间及大型金工、锻焊、热处理车间。生矿山冶金机械、叉车、起重运输机械三大类产品。1978年,生产矿山工程设备7088.2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266万元。1979年,再次将铸钢、锻造、水压机、热处理等车间划分出,分别成立合肥铸锻厂、合肥热处理厂。重点发展叉车、脱水斗式提升机两项产品。1971~1979年,累计产量48984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8160万元,实现利润3462万元。
“六五”后三年,该厂被列为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之一,总投资198万元,重点发展年产300万吨以上洗煤厂需要的捞坑型和脱水型斗式提升机。成立叉车研究所,研制成功CPCD 3型液力叉车、CDI型1吨前移式蓄电池叉车、CPQ 4型4吨汽油叉车、DW—0.6型无轨锻造操作机等新产品,以及铲斗、推出器、旋转夹、倾翻叉、平板夹、起重臂等叉车属具。同时充实叉车测试手段,提高产品质量,CPC 3型3吨叉车获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4年以来,国家经委、机械工业部、省经委、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全国叉车行业,分别授予该厂为全国工交系统经济效益先进单位、企业整顿先进单位、安徽省优秀企业管理单位、安徽省最佳经济效益“夺魁”企业、全国叉车行业厂际联赛优胜单位等称号。
1985年,有职工196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2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289.3万元,净值1041.0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202台,锻压设备22台;生产叉车1200台;完成工业总产值3907.7万元,实现利润712.5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建厂以来最高水平。
建厂27年来,累计生产各种起重运输矿山冶金设备120876吨,其中叉车4144台,援外出口211台;完成工业总产值41990万元,实现利润6323.2万元,上缴利税7459.2万元,相当于国家总投资3055万元的2.44倍。产品销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远销美国、智利、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已与日本TCM公司签订引进1~10吨叉车制造技术合同。
二、芜湖起重运输机器厂
芜湖起重运输机器厂位于芜湖市长江路,是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螺旋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的专业厂,省机械系统重点企业,属全民所有制,隶属芜湖市机械工业局。
该厂建于1956年,原名为芜湖市黑白铁生产合作社,由53家合作小组合并,有职工108人,属集体所有制。1966年改名为芜湖矿山机械厂后试制GX型螺旋输送机,1968年正式接受国家订货,年产量达192台/56吨。1972年转为全民所有制,1973年定名为现厂名。先后生产圆盘给料机,D、HL型斗式提升机,手动、电动单梁吊车,小矿车,QBG、HBG板式给料机等产品。1976年开始,为集中力量发展斗式提升机及螺旋输送机产品,分别将矿车、圆盘给料机、电动单梁吊车、手动单梁吊车,转让给其他厂生产。
1978年,会同合肥重型机械厂组织斗式提升机更新换代联合设计,被机械工业部指定为全国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行业副组长厂和组长厂,牵头组织制定垂直斗式提升机部标准17个。先后试制成功TD 630、TH 400、TD 160、TH 500斗式提升机,LS315螺旋输送机。同期,还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造,新建铆焊、金工车间和试验中心,基本形成年产斗式提升机和螺旋输送机2000台/1万吨的生产能力。
1985年,有职180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2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550万元,净值403.6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80台,锻压设备29台;生产运输设备1178台/7799吨,其中斗式提升机559台/4492吨、螺旋输送机588/2940吨、给料机31台/217吨;完成工业产值1050.2万元,实现利润165.2万元,分别比1956年增长56倍和84倍;上缴利税143.9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建厂以来,累计为国家提供斗式提升机3014台、螺旋机4528台、给料机214台、喂料机98台;完成工业总产值7493.1万元,实现利润903.1万元,上缴利税904.9万元,为国氯基建总投资600万元的1.5倍。产品销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远销到巴基斯但、突尼斯、罗马尼亚等六个国家。
三、铜陵运输机器厂
铜陵运输机器厂位于铜陵市郊谢家垅境内,是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带式输送机的专业厂,省机械系统重点企业,属全民所有制,隶属铜陵市机械工业公司。
该厂前身是铜陵特区建华窑厂机修车间,1966年成立铜陵机械修理厂。1970年后,试制生产HO型移动式皮带输送机、TD型通用固定式皮带输送机,1972年被列为机械工业部生产带式输送机专业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厂把服务方向扩大到煤炭、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发展SPJ—800绳架式、KDS—30井巷式、DX型钢绳芯式、DY型移动式、ZF沉浮式、XD型裙型堆场、ZM型埋刮板机以及JYD系列油冷式电动滚筒等产品。其中,带式输送机有5个系列9种型号、17种规格。同时,由国家投资85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并引进西德考克公司和意大利罗里麦克公司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防爆、下运带式输送机和带式输送机托辊制造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水平。
1985年,有职工51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86.9万元,净值3 0 7.5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5 3台,锻压设备1 7台;生产胶带输送机15826米/2430吨,其中TD 75型15460米;完成工业总产值1007万元,实现利润128.1万元,上缴利税70.9万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建厂以来,累计生产各种带式输送机118.881米,完成工业总产值5995万元,上缴利税和折旧资金903.3万元,相当于总投资483万元的1.9倍。产品除满足省内需要外销往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
四、蚌埠起重机厂
蚌埠起重机厂位于蚌埠市大庆路,是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汽车起重机的专业厂,省机械系统重点企业,属全民所有制,隶属蚌埠市重工业局。
该厂前身为淮委工程总队第一机窑厂,建于1956年,1967年改为市属企业。1968年与蚌埠第二机床厂电器车间合并,改名为蚌埠电器锅炉修配厂,1973年生产1~5吨手动、电动单粱起重机。1975年试制Q 2—8型液压汽车起重机,定名为现厂名,被机械工业部列为汽车起重机定点生产厂。1980年生产172台。1982年曾生产过QY 5型汽车起重机。1983年后又发展QY 8型、QY 12型汽车起重机新产品。
“六五”期间,进行了较大技术改造,新建5700平方米的总装、铆焊车间,增加了部分关键设备,强化了测试手段,提高了工艺水平,达到年产300台的生产能力。
1985年,有职工72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1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646.3万元,净值472.3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72台,锻压设备14台;生产汽车起重机257台;完成工业总产值3143万元,实现利润542.4万元,上缴利税372.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4330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居矿山工程机械行业之首。
建厂以来,共生产各种汽车起重机967台:完成工业总产值4155.7万元,实现利润1416万元,上缴利税1035.9万元。产品除满足省内需要外,销往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远销到朝鲜、坦桑尼亚、卢旺达等国家。
安徽省机械系统起重运输机械行业企业概况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