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卷烟进口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开设通商口岸,向中国倾销商品。19世纪末,英国商人把机制卷烟运进中国销售,国人称之为“洋烟”。
据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载,芜湖辟为通商口岸后进入的洋货数量激增,光绪三年(1877年)直接进口的洋货值为89.34万海关两,光绪二十年增为341.69万海关两。进口洋货主要有卷烟、石油、纺织品、砂糖等。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在向中国输出卷烟的同时,开始把卷烟机运进中国,利用中国廉价的烟叶原料和劳动力,在上海、沈阳、青岛、武汉等地开办烟厂制造卷烟,攫取巨额利润。最著名的是以英资、美资为主的英美烟公司,几乎垄断了中国卷烟市场达半个世纪。英美烟公司在长期的卷烟推销活动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集中管理、分级核算的销售制度,组织工作相当严密。销售组织的管理系统设部、区、段和分段。在全国设立天津、汉口、香港、上海、满洲5个部。民国13年(1924年),英美烟公司在安徽安庆、芜湖、蚌埠、庐州、颍州、宿州、亳州、滁州、全椒、阜阳、正阳关、临淮关、明光、五河、六安、和州、运漕、大通、宁国、三河等地设立段和卷烟仓库。
据《芜湖县志》载,民国8年日本纸烟在当地畅销。
安徽文史集萃丛书之七《工商史迹》载,日军侵芜时,经营洋火、洋烟、洋油、洋烛、洋肥皂的五洋业多至200多家。
据《海关十年报告》载,民国时期,安徽香烟进口十分惊人,民国11年仅芜湖关进口洋烟45785万支,民国12年增为50234万支,当时安徽人口只有2000万,每人平均25支之多。
民国时期,在安徽市场销售的外烟(含外商在华设厂生产的)主要品牌有:“大英”、“哈德门”、“大前门”、“老刀”、“顶球”、“大鸡”、“司太飞”、“翠鸟”、“称人”、“粉包”、“小大鹰”、“小单刀”等。
建国初期,没有进口卷烟。1959~1961年3年困难期间,农业受灾,烟叶歉收,原料奇缺,卷烟产量大幅度下降,市场供应日趋紧张。以安徽为例,1961年一季度生产卷烟37399箱,仅为1960年同期114503箱的32.57%。为缓解供求矛盾,改善卷烟市场供应,1962年国家开始进口少量卷烟。当时安徽进口的是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卷烟。主要品牌有阿尔巴尼亚的“富丽”、“沙木松”、“体育”、“贝拉托”,保加利亚的“索非亚”、“巴尔干”。
80年代,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安徽于1985年开始经营寄售烟业务。1987年6月以前,因省烟草公司销售经理部没有开展卷烟经营业务,安徽省的寄售烟业务委托合肥烟草分公司办理。1987年7月起,省烟草公司卷烟销售公司开始直接经营全省的寄售烟业务。
〔渠道〕
寄售烟的进货渠道是通过口岸。安徽主要是从深圳中深烟草贸易中心和上海烟草进出口分公司等处进货。
寄售烟的订货,主要是在中国烟草总公司组织的全国卷烟订货会上订货,在外商召开的各种邀请会上也签订部分订货合同。
寄售烟的订货数量,1995年以前,由省烟草公司卷烟销售公司根据上一年度安徽市场外烟销售情况和对当年市场需求的预测,自行确定订货数量。具体订货的品牌也由省卷烟销售公司确定。
〔销售〕
寄售烟的供应对象是安徽省内各大涉外宾馆、饭店、机场、商场和旅游服务部门等从安徽省烟草专卖局领取“特种卷烟零售许可证”的单位。
为了促进寄售烟的销售,根据外商的安排,省烟草公司采取了奖励销售的办法,80年代,一般按百分之二的比例给予奖励,即每购进100条寄售烟奖励同品牌香烟2条,通常称之为样品烟;90年代,一般按千分之六的比例给予奖励。同时还随烟赠送印有商标图案的雨伞、石英钟、T恤衫、打火机等日用品。
1985年至1995年,全省共销售寄售烟13.41万件,主要品牌有:香港烟草有限公司的“良友”、“格林美”;香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双喜”;英国英美烟草公司的“三五”、“希尔顿”、“健牌”;英国乐富门烟草公司的“乐富门”、“登喜路”;美国菲利浦莫力斯烟草公司的“万宝路”;美国雷诺士纳贝斯高烟草公司“摩尔(多好)”、“云丝顿”;日本烟草株式会社“柔和七星”(万事发)等。
1994年以前,安徽经营的进口寄售烟大多收取外汇。为了扩大销售,有时收取人民币,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后,再支付给外商。
1994年以后,因国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停止外汇券流通,寄售烟改为收取人民币。
〔结算〕
安徽购进的寄售烟是先进货,售出以后付款。1994年以前以外汇支付。1994年以后以人民币支付。
安徽省烟草公司寄售烟销售情况一览表

说明:每件卷烟为50条。
二、卷烟出口
安徽中药材资源丰富,疗效型卷烟的开发研制也比较早。60年代末蚌埠卷烟厂就研制生产了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蔓陀罗”牌疗效型卷烟。合肥卷烟厂与安徽医学院(现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协作,将医药技术与卷烟制作相结合,于1977年研制成功了“罗布麻”牌疗效烟。经临床验证和省科委组织的有关专家鉴定,该香烟具有止咳、祛痰、消炎、平喘作用,有效率达90%以上。蚌埠卷烟厂在有关科研和医药单位的帮助下,根据中国古代的“烟熏疗法”即烟雾通过呼吸道粘膜吸收的原理,在1984年初研制成功了“复方九节兰”和“复方丹参”两种新型药物烟并通过了省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根据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及安徽中医学院等单位进行的几项主要实验研究,证明“复方九节兰”卷烟燃烧烟气中含有主要抗癌有效成份—不饱和有机酸,具有抗菌消炎、活血止痛作用;“复方丹参”卷烟具有调节代谢,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防治心脑血管疾患的功效。
上述疗效型卷烟投产后,以其既能满足吸烟者的嗜好,又有防病治病独特功效,迅速畅销省内外,并引起了一些外国专家和商人的兴趣,日本对安徽省生产的疗效型香烟特别感兴趣。经中国烟草总公司和安徽省有关领导的介绍,日本北海道、摄津市和蚌埠卷烟厂,日本鹏达贸易株式会社和合肥卷烟厂进行了多次谈判。在谈判的同时,蚌埠卷烟厂“丹健”烟(根据有关规定,1985年,“复方丹参”牌香烟更名为“丹健”牌,“复方九节兰”牌香烟更名为“九兰”牌,“罗布麻”牌更名为“灵丹”)于1986年开始出口,并于1987年和日商达成了定向的、稳定的、长期的出口协议。出口丹健的交货价格为:条盒每件92.5美元、硬盒翻盖每件95美元。“丹健”烟出口由上海烟草进出口分公司代理执行合同(包括租船、定仓、配载、报关、报验等)。出口路线为:蚌埠卷烟厂→上海烟草进出口分公司→日本横滨→日本北海道。
1987年,合肥卷烟厂“灵丹”烟开始出口日本。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卷烟出口工作,开拓国际市场,省烟草公司于1988年5月24日至25日在蚌埠召开了全省出口烟工作会议,有出口任务的蚌埠、合肥卷烟厂厂长、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和有关科室、车间及省烟草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烟草进出口公司俞文灿处长和上海烟草进出口分公司的有关人员应邀出席会议。省烟草公司经理时钟烈对全省卷烟出口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对日本卷烟市场的考察情况。中国烟草进出口公司和上海烟草进出口分公司的人员介绍了国际烟草市场动态和全国卷烟出口形势,并对安徽卷烟出口工作提出了要求及改进意见。蚌埠、合肥卷烟厂汇报交流了出口卷烟组织生产情况。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蚌埠卷烟厂出口烟车间,并评吸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畅销卷烟。中国烟草进出口公司俞文灿处长对这次会议给予较高评价,他说,安徽省烟草公司召开的出口烟工作会议是全国烟草系统第一次省级公司出口专业会议,开得很好,以后还要适时地召开。通过这次会议,增强了对安徽卷烟出口的信心。
90年代,安徽卷烟出口得到迅速发展。在疗效型“丹健”牌卷烟平稳出口日本的同时,1993年蚌埠卷烟厂烤烟型“渡江”香烟销往香港,1994年烤烟型特制“黄山”香烟也开始销往香港。1995年,芜湖卷烟厂烤烟型精品“迎客松”和“盛唐”牌香烟也开始销往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截止1995年,安徽卷烟出口累计达17.9万件,创汇2129.46万美元。
安徽卷烟出口情况一览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