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科研与设计机构
一、科研机构 〔安徽省烟草研究所〕 全称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安徽省烟草公司烟草研究所,两块牌子,一套机构。位于凤阳县府城洪武路2号。始建于民国36年(1947年),前身为“皖北农业试验场烟草组”。1951年8月扩大后改为“安徽省蚌埠烟产改进所”,1954年3月改名为“安徽省烟草试验场”,1955年6月改称“安徽省凤阳烟草试验站”,1961年7月改为“安徽省烟草研究所”,隶属安徽省农业厅。1962年5月划归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领导,同时改名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1992年1月增挂“安徽省烟草公司烟草研究所”牌子,实行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烟草公司双重领导。该所是全国成立较早的省级烟草研究机构之一。1995年拥有固定资产200万元,试验地面积300亩,水面80亩,配套建成大、中型炕房6间、玻璃温房200平方米、组培室90平方米、晾种室50平方米、化验室150平方米、微机室30平方米、图书资料室120平方米,专业图书资料6000余册。建有省烟草病虫预测、预报综合防治中心,省烟草土壤、烟叶测试分析中心。研究所下设9个科室,职工76人,科技人员30人,其中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16人,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2人,有突出贡献、享受人民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1人。该所承担全省烟草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咨询服务和科技开发等任务。“六五”(1981~1985年)至“八五”(1991~1995年)期间先后承担国家、省重点科研项目15个。建所以来,先后选育、鉴定、引进、推广烟草新品种15个,1975年率先用花药组培法育成烟草新品种“皖烟1号”和特异新品系“7624”。1989年通过省级鉴定的烤烟新品系S79—1,累计推广30万亩,取得社会经济效益2000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所参与、协助省农业厅、省烟草公司和有关单位一起取得国家、省、厅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搜集整理烟草品种资源250多份,发表论文和调查试验报告200余篇,先后参与《中国烟草栽培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等10本专著的编写工作,主持编写了《安徽烟草种植区划报告》、《烟草学》等9本著作。90年代以来,先后抽调高中级科技人员深入亳州、固镇、宿州、宣城等主要产烟区,参加全省40万亩优质烟基地建设,培训科技人才,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为“科技兴烟”和“安徽名优烟”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安徽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 位于合肥市桐城南路372号。1985年10月建立,隶属安徽省烟草公司,内设物理检测室、常规化学分析室、烟气化学分析室、卷烟评吸室、情报资料室、卷烟仲裁综合办公室,有技术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3人。主要检测设备有AA—Ⅱ型烟草常规化学成份自动分析仪、CTS 500型和QTM系列卷烟产品物理项目测试台、SM 302型和RM 20/CS型吸烟机、GC—9A和HP型气相色谱仪、U C—220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HR—120型和R 200D型精密电子天平等先进仪器和调温调湿机、恒温恒湿箱等。该站主要担负全省成品卷烟及原辅材料的质量监督检测、成品卷烟真伪仲裁鉴定、新产品的评定、烟叶的品质分析、质量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同时还进行了有关分析方法的开发研究,先后发表科技论文多篇。 〔歙县烟草研究所〕 位于歙县解放街96—4号。1988年4月建立,民办,隶属歙县农业局。有技术人员14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4人。1987年歙县人民政府与蚌埠卷烟厂签订开发歙县优质烟基地协议后,有关科技人员为促进烟草在歙县的发展而组建该所,以试验、示范、推广优良烟草品种和科学栽培、加工技术为宗旨。1987年以来,引进种植香料烟和优质香料烟配套技术研究获得成功,分别获1991年安徽省科技星火三等奖、1995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开展杉、烟间作及效益研究、沙姆逊品种转育不育系已取得初步成功;先后与南京土壤所烟草组合作完成紫色土微量元素试验,与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原料系合作进行烤烟杂交一代组合试验;选出M SG 28×NC 89组合参加全国、省区试验;参加安徽省晾晒烟资源考察,筛选出“满茎”为省内优良推广品种。1991年经省烟草专卖局批准该所为全省晾晒烟良种繁育基地。 〔皖南烤烟生产技术推广站〕 位于宣州市鳌峰东路30号。1985年建立,隶属宣城烟草分公司。有技术人员11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5人。主要担负选育适合皖南地区生长的烤烟优良品种、推广新的生产技术,提高该地区烟叶生产水平。 〔亳州烟草分公司生产技术科〕 位于亳州市谯陵北路。1982年建立,有技术人员7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3人。主要担负选育适合皖北地区生长的烤烟优良品种,提高包衣种子质量,大面积推广应用烟草种植新技术。 〔蚌埠卷烟厂科研所〕 位于蚌埠市东海路121号。1991年建立,有技术人员18人,其中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2人。主要设备有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仪、C 02超临界萃取仪,AA—Ⅱ自动分析仪、索定五功能测试台、20孔道吸烟机等先进设备。主要从事对低次烟叶的开发改造,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造和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 〔芜湖卷烟厂生产技术科〕 1993年建立,有技术人员21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9人。拥有实验室8间,配备价值277万元的各类先进检测、试验仪器,可进行卷烟成品物理测试、各种化学成份分析、烟气分析。主要从事烟草所涉及可供企业生产运用并创造一定效益的研究性工作,开展对烟叶及各种辅助材料的研究,寻找各种因素与卷烟内在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造及降焦、降耗、薄片利用等研究。 〔合肥卷烟厂科研科〕 1992年建立,有技术人员10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3人。拥有AA—Ⅱ化学自动分析仪,RM 20/CSR吸烟机、烟包密封测试仪、AC—120S电子天平等总值190万元的设备,从事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造和名优卷烟的质量保证。该科在卷烟降焦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合肥”牌卷烟焦油含量由20毫克/支降低到15毫克/支。 〔阜阳卷烟厂科研所〕 1992年建立,有技术人员11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7人。配备德国产旋转式吸烟机、法国产SODIM T物理测试台、AA—Ⅱ自动仪等先进仪器设备,总值270多万元,可进行常规分析、物理测试、烟气分析。按照国际标准要求,对工艺室、调香室、评吸室安装空气调节设备。该所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改造老产品;对烟叶、盘纸、嘴棒进行质量检测分析;研究、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降低焦油含量。1991年该所取得“利用化学方法提高低次烟叶的使用价值”QC成果,被评为年度安徽省优秀QC成果。 〔滁州卷烟厂产品技术质量监督站〕 1992年建立,有技术人员19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3人,技术工人2人。拥有色谱工作站、电子天平、硬度仪、填充仪、烟支检测台、流动分析仪等先进仪器,固定资产322万元。主要承担企业卷烟理化检测、分析、降焦、降耗研究工作,监督卷烟产品质量。 〔蒙城雪茄烟厂工艺技术科〕 1991年建立,有技术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人。配备有较先进的检测分析仪器,主要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改造老产品、叶组配方研究等。“薄片在雪茄烟中作外包装皮的使用”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亳州卷烟厂新产品开发办公室〕 1990年建立,有技术人员10人,其中初级职称5人,大专以上学历5人。拥有实验室7间,配备化学自动分析仪、电子天平等先进检测仪器,可进行化学分析、物理检测、配方、调香等试验,能满足企业烟草理化分析检测和卷烟配方的需要。 〔砀山卷烟厂技术部〕 1992年建立,有技术人员8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5人,初级职称3人。拥有实验室100平方米,配置分析天平、导金分光光度计等精密仪器11台,主要承担企业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造、降焦降耗等技术研究。 〔蚌埠卷烟材料厂设备技改科〕 1983年建立,有技术人员6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5人。该科主要承担设备管理和技术改造,自1985年以来,先后引进和改造复合滤嘴成型机、自动停车器、成型机喷胶系统等一批先进设备投入使用。 二、设计机构 中国烟草总公司合肥设计院(以下简称合肥设计院)是中国烟草总公司直属事业单位,县(处)级建制,乙级设计单位,其人员编制、人事管理和级别规模由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审定和任命,总体归口管理由中国烟草总公司综合计划司负责,委托安徽省烟草公司代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61号。 合肥设计院的前身为黄山设计事务所,隶属中国安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领导,正县级建制。其主要任务对外经济合作、设计施工监理、技术咨询、工程劳务承包。先后完成巴拿马保税区规划、塞舌尔中国餐馆、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扩建、科威特民房工程承包以及合肥久留米市美术馆、合肥精品楼等一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国烟计〔1991〕第57号关于合肥设计院建院批文和国烟人〔1990〕第21号《关于接收安徽省黄山设计事务所并组建中国烟草总公司合肥设计院的通知》精神,组建合肥设计院是为了建设一支适应烟草行业特点和立足长远发展的工程设计队伍,承接烟草行业工程设计和一般民用工程建筑设计,实行设计收费制,逐步发展到自负盈亏。建设规模按120人发展规模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从1990年6月至1995年底大体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0年6月至1991年9月,为建院起步阶段,国家烟草专卖局拨款30万元开办费,并拨59万元支付移交职工9套宿舍;办理交接手续,开始承接工程设计任务,为合肥设计院起步阶段创造必要条件。第二阶段从1991年9月至1995年底,为建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制定建院方案,规划设计院发展总体思路;开始基本建设,购置办公楼等,按照行业需要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初步形成规模;承接工程设计任务;加强管理,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为合肥设计院稳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基本条件。全院设置8个专业,即建筑、结构、工艺与设备、电气、暖通、动力、给排水、技术经济专业。专业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够承担烟草行业基建技改大、中、小工程设计任务。 建院之初,合肥设计院内设机构经国家烟草专卖局人教司批准,设有3室(办公室、土建室、工艺和公用工程室)。之后,随着设计规模的发展和业务量的扩大,内设机构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并报国家烟草专卖局人教司备案。至1995年底内设机构有办公室、总工室、工艺设备室、土建室、公用工程室、技术经济室、CAD工作站、政工科。人事管理实行中层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3年,工人实行聘用制。1995年底,全院在册职工65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6名,占职工总数86.15%;其它专业人员5名,占职工总数7.69%。工程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28人。 合肥设计院自建院以来,基本建设投资850万元。为改进设计手段,提高设计水平,建立CAD工作站、微机局域网站96个,其中微机工作站55个;同时加强先进设备的配套建设,先后购置绘图仪3台、打印机13台、复印机2台、晒图机2台、装订机1台、传真机1台。至此,软件类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工艺等6大系列14种,均用微机设计,运用计算机出图率已达100%。根据工程设计需要,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彩色渲染图和三维动画图,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合肥设计院建院后,先后承接了近百项以烟草行业为主的工程设计任务,完成总投资近5亿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该院参与承担设计烟草行业重点技改项目或“双加”(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技术含量)项目的单位有玉溪卷烟厂、杭州卷烟厂、武汉卷烟厂、新郑卷烟厂、徐州卷烟厂、济南卷烟厂、合肥卷烟厂、阜阳卷烟厂、青州卷烟厂;圆满完成青州卷烟厂年产50万箱的整体迁厂技术改造任务设计,达到90年代中期水平,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参加烟草行业烟叶醇化库工程设计,先后完成40余万平方库房设计,覆盖面涉及安徽、江苏、河北、山东、海南、重庆、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市40多家卷烟厂;完成了合肥经济技术学院二期工程培训中心、试验楼、实习工厂、游泳池、学生食堂、宿舍和高职宿舍楼等10余项工程设计。在完成烟草行业工程设计的同时,还完成了地方建筑工程项目合肥新亚大酒店、杏花住宅小区商住楼的设计,社会知名度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