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职工教育
一、岗位培训 1981年,安徽省烟草行业完成体制改革后,针对企业职工整体素质偏低,多数干部缺乏管理专业知识,35岁以下青年职工占75%的状况,开展岗位培训,增长理论知识,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安徽省烟草公司首先组织选送40名大中型工业企业厂长(经理)进行培训,并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厂长(经理)统考,培训面达87.5%;组织39名小型企业厂长(经理)参加现代化管理知识培训;组织企业干部2538人次参加各类管理、业务技术、法律、外语等方面的培训。各分市公司、工厂举办班组长管理知识培训班、新设备新工艺培训班34期,培训1298人;举办111期企业各类短期适应性应急培训班,4348人参加培训,占技术工人总数的61%。 岗位培训情况综合表 ![]() “七五”(1986~1990年)和“八五”(1991~1995年)期间,重点进行了干部岗位资格培训,把企业“五种岗位”(一长、三总师、党委书记)的任职资格列为职工教育重要内容,安徽省烟草公司先后组织选送28名大中型企业“五种岗位”领导干部到安徽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大连工业科技管理培训中心、无锡经济管理培训中心参加岗位任职培训。安徽省烟草公司与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安徽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作,组织举办4期分、市、县公司经理(科长)岗位资格培训班,培训125人,2期车间主任岗位资格培训班,培训72人,2期工会主席岗位资格培训班,培训69人。安徽省烟草公司和各分市公司、工厂组织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培训867人;技术工人岗位资格培训班,培训802人。安徽省烟草公司和各分市公司、工厂每年都举办数期短期适应性培训(以50课时以上计算),包括企业管理、设备管理、业务技术、法律、计算机、外语、安全、时事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内容,先后培训24727人次。 岗位资格培训情况综合表 ![]() 二、工人技术等级培训 1984年统计,安徽省烟草行业工人技术等级平均2.9级。到1987年末,中级技术工人比例为23.37%,高级技术工人仅为1.93%,呈严重偏低状况。1987年安徽省烟草公司制定《关于开展工人中级技术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中级工考核范围》、《中级工考核实施细则》,培训工作由省烟草公司直接组织或大中型企业单独组织,由大中型企业具体承担,小型企业采取委培形式。充分利用技工学校、职工学校的师资、场所等教学条件,采取脱产、半脱产及业余方式进行。培训结束,由省烟草公司工人中级技术考核委员会和企业考核领导小组共同组织考核认定。1988~1992年6月,全省烟草系统完成工人中级技术培训2511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8%,培训合格率90%左右,通过了国家烟草专卖局评估。1993~1995年继续完成培训1042人,同时举办1期高级技术等级培训32人。1988~1995年累计培训结业技术工人3585人,占工人总数的21.9%,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5%。通过培训,使技术工人队伍技术等级结构得到很大改善。 工人技术等级培训统计表 ![]() 三、学历教育 1983年,安徽省烟草公司与合肥联合大学合作举办首届企业管理大专班,学员42人,学制2年,1985年毕业。1984年选送7人到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习管理专业,学制2年,1986年毕业。1985年与安徽大学合作举办2个中文大专班,学员101人,学制2年,1987年毕业99人。委托合肥联合大学代培企业管理专业27人,学制3年,1988年毕业。与安徽农学院合作举办烟草栽培大专班,学员38人,学制3年,1988年毕业。1986年与安庆商校合作,举办1个财会中专班招收47人、1个计划统计中专班招收37人,学制2年,1988年毕业82人。蚌埠烟草分公司于1982年、1983年分别举办1个中文专业、1个工业经济电大班,学员28人,学制3年,于1985年、1986年毕业。“七五”、“八五”期间,职工高、中等教育按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岗位专业的结构需求,确定培训人数、选择学科专业,多渠道、多形式加快培养造就企业急需的大中专专门人才。“六五”末,全省烟草系统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专门人才已达到337人,占职工总数的2.4%;至“七五”末,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上升到1800人,占职工总数的9.7%;“八五”末,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增加到3241人,占职工总数的15.7%。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至1995年末,全省烟草行业20585名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2047人,中专学历1194人,技校学历1694人,高中7010人,初中以下8640人。在4183名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1429人,中专学历688人,技校学历56人,高中1095人,初中以下91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48人,中级职称914人,初级职称2582人。在16402名工人中,有技师59人,高级工3332人,中级工4648人,初级工1626人;工人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618人,中专学历506人,技校学历1638人,高中5915人,初中以下7725人。 四、技校 1981年改招工为招生,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合肥卷烟厂开办首届技工班,招收新生103人。1982年蚌埠、芜湖、合肥、阜阳、滁县卷烟厂和门台子复烤厂开办6个技工班教学点。1983年增设亳县烟草分公司教学点。1984年经中国烟草总公司批准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安徽省技工学校”,下设蚌埠、芜湖、合肥、阜阳4所烟草技工分校和门台子复烤厂技工学校,实行安徽省烟草技工学校集中统一管理,当年计划招生100人,实招97人。技校课程先后开设卷烟机械、烟草种植、烟草栽培、木瓦工、烹饪、雪茄烟工艺、机械维修、烟叶复烤、财会统计、卷烟工艺与设备、烟草仓储、市场营销、香烟卷制13个专业。“七五”后期,芜湖、门台子技校不再招生而停办。1995年尚有蚌埠、合肥、阜阳3所烟草技工分校。 “六五”期间安徽省烟草技工学校招生1377人,“七五”期间招生305人,“八五”期间招生441人。1982~1995年累计招生2123人。 1984~1986年,安徽省烟草公司连续3年组织编写《卷烟工艺与设备》、《烟草商品学》、《烟草栽培学》3部教材,分别由轻工部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参与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八五”期间参加审定《全国烟草行业干部岗位培训规范》、《烟草行业销售业务部门岗位规范》、《全员培训教学计划》等6本教材。 “六五”末“七五”初,全省用于教育设施基建投资达200万元,兴建教学大楼(含图书室、阶梯教室、电化教室等)1.2万平方米,加上原有校舍共1.35万平方米。购置彩电、录放音像设备16台(套)和一部分实验教学仪器、辅助教学用具。“八五”末期,技校新增微机23台和一部分供教学使用的彩电、录放机等电化教学设备,兴建职工和学员宿舍6478平方米。 “六五”初,安徽省烟草公司会同企业联合选调文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教师49人,“八五”末尚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讲师20人,中教一级17人,小教高级15人。不同时期根据教学需要,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聘请大、中专院校教师进校授课,以保证教育质量。 五、教育经费与管理 1981~1987年,安徽省烟草系统教育经费投入500多万元。其中技工学校投入116.8万元,职工教学经费199.5万元,平均每年投入28.5万元,职工年人均19元。1988~1995年累计投入623.1万元。至“八五”末,共投入经费1123.1万元。 教育经费支出统计表 ![]() 1981~1985年,教育培训由省烟草公司企业管理处负责组织实施。1986年1月,安徽省烟草公司成立教育处,统一管理全省烟草行业职工教育和专业教育。大中型企业相继成立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下设教育科或职教科,负责本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小型企业和各分、市、县公司由政工科或政秘科(股)负责职工教育培训。合肥、亳州、滁州分公司、门台子复烤厂先后成立烟草职工学校;蚌埠、阜阳分公司、宿松县公司先后成立烟草职工培训(教育)中心;蚌埠卷烟厂成立业余党校。 1984年起全省烟草教育系统先后制定《技工学校工作条例》、《校长工作职责》、《教师工作职责》、《学籍管理制度》、《技校生守则》、《考勤制度》、《学分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开展评选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集体活动。“六五”期间评选表彰10个先进集体和51名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对中教五级以上和从教30年的教师,分别颁发“享受讲师待遇证书”、“荣誉证书”。“七五”期间评选表彰16个先进集体和84名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八五”期间评选表彰77名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有2名教师荣获“全国烟草系统先进教师”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