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筹建与基本建设
1982年,中国烟草总公司领导从行业长远发展考虑,开始酝酿建立一所烟草行业高校。这一想法得到了全国烟草行业的积极响应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1984年初,安徽省烟草公司与合肥联合大学达成联合创办“合肥联大烟草学院”的协议,并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5月23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筹办合肥联大烟草分校,待条件成熟后创办烟草学院,安徽省烟草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昌国兼任筹备处主任。1985年5月,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复同意,独立成立“中国烟草学院”。此后,中国烟草总公司于1985年10月向国家教委呈报了《关于筹建中国烟草学院的论证报告》,并于12月初就筹建该校有关问题又向国家教委作了补充报告,将“中国烟草学院”更名为“合肥农业经济学院”。同年12月18日,国家教委批准筹建“合肥农业经济学院”,同时撤销“皖南农学院”,部分教学和行政人员并入“合肥农业经济学院”。
经过4年多的筹建,1989年5月11日,国家教委批准学院正式建校招生,定名为“合肥经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领导,以国家烟草专卖局为主。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江明任学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为学院题写了校名。学院院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南郊美菱大道121号。
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从1986年12月开始实施一期工程,到1995年底,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设时间为1986年12月~1992年12月(其中教学区一组主体建筑的施工时间为1987年11月~1991年底),国家烟草专卖局累计下达投资4980万元,征地304亩(含代征城市道路用地31亩,学院实际用地273亩),累计竣工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学楼、电化教学楼、第一实验楼、图书馆、学术报告厅、行政办公楼和8幢职工住宅、3幢学生宿舍、第一食堂、400米标准田径场、篮球场等。二期工程建设时间为1992年12月~1997年6月,总投资5500万元,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到1995年底,已建成成人教育中心、金工实习车间、温房、高职楼、单教楼、两幢女生公寓楼、第二食堂、综合服务楼等,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第二实验楼、风雨操场、游泳池、男生宿舍4号楼等项目1995年都已开工,在此期间学院又征地41亩。
学院在筹建和实施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共合肥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郁昭和副省长邵明、杨纪珂、张大为、王厚宏、龙念以及中共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本模等领导同志,亲自过问学院筹建工作。1987年5月,省人民政府成立了以龙念副省长为组长、合肥市人民政府黄连海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合肥农业经济学院”建设工程协调小组,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和协调会,并将学院列为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江明兼任学院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到合肥与省、市领导商洽学院筹建工作,并到校检查指导。国家烟草专卖局几位副局长也多次到学院检查指导工作。
二、教学
〔普通本专科教育〕
专业及学位:1988年4月,学院成立了农艺系、加工系、机械系、经济系、基础部、实验教学中心6个专业筹备组。1990年1月,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学院设置作物学、食品工程、工业分析、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生产过程自动化、会计学6个本科专业。到1995年,学院建立了农学、植物保护、烟草工程、工业分析、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工业自动化、企业管理、会计学8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及应用(1993年设)、烟草仓储(1994年设)、秘书学(1994年设)3个专科专业。在此基础上,1994年学院初步确定生物工程、烟草工程、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会计学5个学科为院级重点学科。
1994年4月,学院及6个本科专业申报学士学位授予权,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学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农学、烟草工程、工业分析、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工业自动化、会计学6个本科专业为授予学士学位专业。为早日建立硕士学位点,1995年学院有关专业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东南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联合招收了3名硕士研究生。
师资队伍:学院教师大多是1989年建校后从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选调、引进的。到1995年,已有专职教师233人,其中正教授7人,副教授52人,讲师15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学位的61人。同时,还聘请了20多位全国烟草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学院兼职教授。
建校以来,先后选送了80多名教师到国内有关高校学习进修,2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组织了100多名中青年教师深入烟草行业调查研究,学习提高,有6名正、副教授获国家和行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5人次被评为省部级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
1995年初,学院召开了建校以来首次师资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学院1996~2000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同年,选拔了2名学科带头人。
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到1995年,学院建成了11个综合实验室和电教中心、测试中心、计算中心,下设50个分实验室,仪器设备2341台(件),总值1468万元,专兼职实验教学人员58人。
学院于1990~1993年在六安建立了原料系的实习基地,1995年,与合肥卷烟厂、蚌埠卷烟厂、芜湖卷烟厂、阜阳卷烟厂、滁州卷烟厂、南京卷烟厂、上海烟机厂等签订了学生实习合同,形成了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金工实习车间1995年已基本建成。
教材及图书资料:由于校情特殊,学院不少课程需自编教材,教材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建校伊始,学院就成立了教材工作委员会,统管全院教材建设工作,制定了“八五”(1991~1995年)教材建设规划,重点加强专业课和其他缺门教材的建设。到1995年,编印、出版具有行业特色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百余种。图书馆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书库容量100万册。到1995年,已藏有7种语言文字的图书24万册,中外文期刊近千种。馆内还藏有相当数量古籍和解放前报刊等珍贵历史文献资料。
招生与毕业生:学院1989年9月正式招生。截止到1995年,各专业共招普通本专科学生2434人,生源来自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1990年以来,学院有918名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其中包括3届219名由原皖南农学院代培的作物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到烟草行业企事业单位工作。
教学改革:学院始终把教育教学改革放在重要地位。1993年制定的综合改革方案,教学改革是主要内容之一;1995年制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教学改革作了重点部署。1992~1995年3次修订教学计划,拓宽专业口径,着力体现“宽厚的基础、较强的能力、行业的特色”。原料系农学和植保两个专业从1995年起实行“按系招生、分流培养”的教学模式。
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指导、支持下,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1994年5月,学院成立了董事会。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江明任名誉董事长,郁源培副局长任董事长。全国烟草系统42家企事业单位加入了董事会。学院董事会的建立,不仅筹措了一批办学资金,更重要的是为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新路作了有益探索。为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步伐,1995年11月,学院与郑州烟草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开展教育与科研协议,双方商定长期合作,资源共享,各有侧重,优势互补。
学生成绩及获奖:建校以来,学院教学质量逐步提高。1993年,安徽省大学生计算机水平考试,学院参考学生通过率达91%;94届本科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83.24%;1994年安徽省工科专业高等数学统考,学院成绩在合肥地区二类高校中名列第三;在1994年国家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该院队获得江苏、安徽、山东赛区二等奖。
1990~1995年,学院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受到安徽省教委、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共青团安徽省委和国家教委、中共中央宣传部、团中央的表彰。加工系90级食品工程班1993年获国家教委、团中央授予的“先进班集体”称号。
教学工作评价:1995年3月,国家教委关于开展教学工作评价的通知下达学院,引起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学院的高度重视。国家烟草专卖局为此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加大对学院的经费投入,组成以科技教育司为首、有关司局参加的评价监督组,加强对学院评价工作的督促检查与指导。1995年,除正常经费外,国家烟草专卖局还拨教学评价专项经费503万元,用于校内实习基地、电化教学和CAI室等建设,使教学条件和环境有了较明显改善。学院抓住机遇,以评促建,重新修订了各专业教学计划,确定了院级14门重点课程,并制订实施了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学的有关规定和办法;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制订了人才引进办法,两次在《安徽日报》刊登招聘人才启事;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检查监督;加强教学设施建设,金工实习车间、温房、CAI室等基本建成。通过开展教学工作评价,学院教学状态有明显好转,教学效果也有所提高。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是学院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承担全国烟草行业职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行业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从1989年2月到1995年底,为行业培训了3171名各类学员。其中,成人专科脱产学员718人,专业证书班学员285人,专科函授学员78人,短期培训2090人。学院于1995年取得成人函授大专招生权,在云南、福建、安徽、湖北、黑龙江设置了5个专科函授站。为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培训能力,学院于1995年底建成了集教学、生活、娱乐于一体的成人教育中心大楼,成为全国烟草行业成人教育的主要基地之一。
三、科技学院
共成立5个研究所(室),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8项,通过鉴定的20项,有10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有些成果已投入生产、开发,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方宇澄教授主持的“烟草叶蛋白提取和利用”项目技术,转让给福建省三明烟草分公司;烟草专用钾肥(3号)同湖北省达成技术使用和转让协议,在该省较大面积试验示范证明效果良好;学院科技开发公司与广西南宁、陕西澄城等5家卷烟厂达成合作开发卷烟新产品的协议或意向。此外,学院教师、科研人员出版学术专著、编著、教材等74种,其中,《中国烟草病虫害图志》对烟草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在此领域里填补了全国一项空白;在国内外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0多篇;与美、英、日等主要烟草生产国的学术交流也逐年增多。
四、管理
建校以来,学院制订实施了以教学管理为中心环节的100多项管理规章制度,各项工作基本有章可循。1992年下半年,学院酝酿内部管理体制改革,1993年上半年制订并逐步实施综合改革方案和有关改革配套措施,选择了机电工程系和总务处下属的几个科室作为改革试点单位。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人事管理初步实行了“三定(定编、定岗、定责)一聘(聘用)一考(考核)一挂钩(与分配、评优挂钩)”制度,为人事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1995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学院实行工资总额动态包干。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复精神,学院制定实施了校内津贴分配方案和考核办法,将分配与个人工作质量挂钩。
为充分发挥教职工在办学中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学院于1993年10月召开首届教代会,对学院改革、发展的一些重要规划、方案以及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一些重要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讨论、审议、修改,提高了管理水平。
五、组织机构
1984年10月11日,中国烟草总公司复函安徽省烟草公司,同意成立“合肥联大烟草分校”筹备处,定为正处级,筹备人员暂从烟草系统内部调剂解决。1986年5月27日,中共中国烟草总公司党组根据国家教委〔1985〕教计字184号批文精神,决定将烟草学院筹备处更名为“合肥农业经济学院”筹备领导小组,属厅局级建制。1987年3月,成立“合肥农业经济学院”临时党委。1989年11月8日,中共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研究决定,并征得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同意,成立中共合肥农业经济学院委员会,并明确了学院行政领导班子。
学院实行中共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领导干部更迭情况见表4-2-5、表4-2-6;内设机构见图4-2-1。
中共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委员会人员名录表

合肥经济技术学院领导人名录表

图4—2—1合肥经济技术学院机构设置图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