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产品
安徽省曾生产过硅酸盐制品的主要品种有炉渣砖、粉煤灰砖、粉煤灰硅酸盐砌块(简称粉煤灰砌块)、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和蒸压灰砂砖;框架轻板建筑构件的主要品种有复合墙板、预应力或非预应力肋形楼板、钢筋混凝土空心柱和石膏多孔条板等。上述产品中有的已经停产或转产,至1988年底仍在生产的有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粉煤灰砌块、炉渣砖和灰砂砖。 一、粉煤灰硅酸盐砌块 安徽省水泥制品厂、合肥市建筑材料一厂和芜湖市新型建材厂曾生产此种产品,芜湖市至1988年底止仍在生产。主要原料是粉煤灰、炉渣、石灰和少量石膏。产品的主要特点按产品重量计算,利废率达80%以上。砌块规格适中,最小块约重100公斤,最大块约重140公斤,建筑工地可使用吊装机具进行安装。正因为砌块有相当重量,人工搬不动,装卸、安装都要用专门的吊具,给推广应用带来困难。 该砌块主规格长880、1180毫米;高均为380毫米;厚180、190、200、240毫米,安徽采用200、240毫米,并配有辅助规格以解决墙体垂直灰缝的错缝要求。主要技术要求:100号粉煤灰砌块抗压强度不小于10.2M Pa,人工碳化后强度不小于6.1M Pa;150号砌块抗压强度不小于15.3M Pa,人工碳化后强度不小于9.2M Pa,干缩值不大于1‰,抗冻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5%,不允许表面疏松、不允许贯穿面棱的裂缝。粉煤灰砌块适用于民用及一般工业建筑的墙体和基础,执行标准JC 238—78。近5年累计产量达99500立方米,用于建楼的不多,多数产品用于平房、围墙,销住上海市。因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产品销售不畅,企业微利或亏损。 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由合肥市建材一厂、芜湖市新型建材厂、马鞍山钢铁公司修建部等厂家生产。主要原料是以钙质材料和硅质材料为基本原料,另加少量铝粉做发气剂和其他添加剂。安徽省主要是用生石灰、水泥、粉煤灰为原材料生产的。 该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容重轻(约为粘土实心砖的三分之一)、保温、隔热、隔音、防火等性能。此外,还有加工方便,可钉、可刨、可锯、可镂、施工快等优点。还可与钢筋混凝土复合制成墙板、楼板、屋面板,以减轻建筑物自重,降低基础处理及结构费用,改善建筑使用功能。该产品主要适用于住宅、医院、商店、宾馆、办公楼、学校、冷藏室等框架建筑物的填充墙。 加气混凝土砌块一般规格长600毫米,高200、300毫米,厚100、150、200、250毫米,也可按用户要求生产。主要技术要求按每立方米干容重分为500公斤级和700公斤级两种,500公斤级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小于27公斤/平方公分,700公斤级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小于47公斤/平方公分,干燥收缩值不大于5‰,冻融15次后重量损失率小于5%,强度损失率小于20%。在缺乏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时,不得用于建筑物基础和浸蚀介质的环境。技术标准执行JC 315—82。该产品自1980年至1988年累计生产89700立方米,1980年产量600立方米,1988年达到25900立方米,以每年51.9%的速度增长。产品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销往省内阜阳、安庆、淮北等11个地、市。近9年来累计利用粉煤灰约6万吨。 三、框架轻板建筑构件开发 该建筑体系的企业在合肥市有市建材一厂、市水泥厂和国家建材局苏州水泥制品研究院,在蚌埠市有市新型建材厂和市水泥制品厂,在芜湖市有市新型建材厂、市水泥制品厂、市水泥船厂和宣城地区建筑公司等。 1978年,建筑、建材工业出现了砌块、大板、大模板和框架轻板等新型建筑体系,并进行推广,其中大板、大模板建筑的承重和围护结构的主体材料为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框架轻板建筑可以把墙体从承重中解放出来,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因此,可采用轻质、保温性能好的建筑材料。这种由预制的空心柱、肋形楼板和内外墙板组合而成的建筑,称为框架轻板建筑。当时此种建筑体系在国内有板柱、梁板柱、框架剪力墙、框架井筒等4种结构体系。合肥、蚌埠和芜湖均采用板柱结构体系,即梁板合一的肋形大楼板(面积约15平方米),其4角支承于钢筋混凝土空心柱上,板、柱联结节点采用浆锚、焊接,形成框架体系,并布置若干道剪力墙。建筑物基本柱网尺寸:合肥为3.32×4.52米,层高2.9米;蚌埠的3.3×4.5米,层高2.8米;芜湖为3.3×4.5米,层高3米。 钢筋混凝土空心柱采用300号混凝土,截面350×350毫米,外方内园,内孔直径180至200毫米,柱下端4角留有直径70毫米、深500毫米螺旋形浆锚孔。安徽省的生产方法不尽相同,蚌埠采用平模振动抽芯,具有投资少、上马快,成本低等许多优点;芜湖市水泥制品厂采用离心法,利用已有生产电力电杆和自应力管的离心机生产空心柱;合肥市水泥厂采用立式高频震动抽芯法生产空心柱,震动频率每分钟为8000至9000次,该设备是苏州水泥制品研究院和合肥市水泥厂共同研制的,后改在合肥建材一厂用平模抽芯生产。 3个市均为板梁合一,整间一块的肋形大楼板,长宽尺寸比柱网中心尺寸小60毫米左右,周边肋高250毫米,中肋高140至150毫米,板面厚25至30毫米。周边设有剪力槽,安装就位后板与板之间留有约60毫米间隙,并配筋浇筑细石混凝土。楼板4角留出缺口伸出钢筋相互搭接焊牢,并在接头处现烧混凝土。合肥、芜湖楼板为双向预应力,合肥在肋间填以加气混凝土砌块,芜湖、蚌埠则另做天花板。蚌埠市的楼板先在市水泥制品厂用长线地模单向预应力生产,由于生产周期长,改为钢模双向预应力真空脱水蒸气养护工艺,最后定为非预应力,由市新型建材厂生产。 复合外墙板,墙板外层25毫米厚肋形钢筋混凝土壳体,预制时填125毫米厚加气混凝土块,有门窗的外墙板在预制时将门窗框同时预制,以减少现场作业,墙板出厂前内层抹纸筋石灰,也有在现场抹灰的。均用露天台座生产,自然养护,达到强度要求,脱模起吊,垂直堆放。 合肥地区的分户墙采用厚150毫米加气混凝土砌块,户内隔墙用60毫米厚的石膏多孔条板;蚌埠分户墙采用80毫米厚双层石膏条板,户内分室墙为单层石膏板,以后改用加气混凝土;芜湖内隔墙全用加气混凝土。由于石膏条板隔音效果差,以后均停止使用。 合肥市对钢筋混凝土空心柱的浆锚联结,蚌埠市对肋形楼板的质量均分别做过钢筋拨出实验和荷载实验,均证明构件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框架轻板建筑的主要特点是改墙体承重为预制框架承重,为墙体改革、利用工业废渣、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提供了有利条件。建筑自重轻,仅为一般砖混结构的40%左右,能节省大量建筑材料,减少材料和构件运输量。且由于自重轻,地震水平荷载小,节点各部位都做了整体联结构造处理,结构整体性好,有利于抗震。还由于自重轻,有利于在软弱地基建房。构件工厂化生产,施工机械化安装,提高了工效,较之传统作法工期短。由于墙不承重,内部房间布置灵活,同一平面解决多种功能要求及底层商店。墙体减薄,结构占用面积小,使用面积比砖混结构提高了7%~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情况:石膏多孔条板用于内墙,隔音效果差,由于墙体薄,空心柱在房间4角突出,不便住户使用。1983年框架建筑每平方米造价约130元,比砖混结构高6元;框架轻板建筑每平方米耗钢量约21公斤,约比砖混结构多6公斤;耗水泥框架轻板建筑120公斤,比砖混结构少30公斤。使用上述各种构件,累计建成框架轻板建筑5.14万平方米。 四、蒸压灰砂砖 安徽省岳西县灰砂砖厂、太湖县硅酸盐砖厂和怀宁县砖瓦厂等8家企业生产该产品。灰砂砖是以石灰、砂或硅质尾矿为主要原料,此砖的外形为矩形六面体,长240毫米、宽115毫米、厚53毫米,尺寸及各部位名称与粘土实心砖一致。主要技术要求按尺寸偏差和外观分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按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为25、20、15、10M Pa共4个强度等级,并规定优等品的强度级别不得小于15级;抗冻性应符合要求。技术标准执行GB 11945—89。 该产品为浅灰或灰白色,宜于做清水外墙,可增加建筑美感,减少外装饰费用。该产品不得用于长期受热200℃以上,受急冷、急热和有酸性介质侵蚀的建筑部位;15级以上的砖可用于基础及其他建筑部位;10级砖可用于防潮层以上的建筑部位。 1988年实现产值505.2万元,产量5273.4万块,利税25.66万元,分别比1984年增长二十七点一倍、八点五倍、十六点七倍。生产企业由1个增至8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