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省建材工业局成立前,建材工业由原省建委领导,系统内建材生产的所需生产、维修及基建所需统配材料,由省建委计划物资处申请分配。1977年底,省建材工业局成立时,设立了物资供应处,有5人办公,主要推广散装水泥工作,而物资管理主要由局计财处负责。1979年省建材局成立安徽省建材物资供销公司,管理及经营全省建材物资。该公司为县处级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单位,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尔后,物资分配供应处撤销。公司地点在省建材局2楼。
安徽省建材物资供销公司成立初期,其主要任务是管理和分配国投生产资料;负责全省建材生产企业原燃材料供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建筑材料供应;全省建材机械成套设备和备品配件的供应以及经营管理等。后期,该公司在完成统配任务的同时,逐步加强了经营意识,转换经营机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过渡,逐步确立了以经营管理为工作中心。
物资管理工作是保证企业生产和基本建设工程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起初,该公司对所管理的各类统配物资,仍只实行计划管理,在编制各类物资分配计划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配计划,对每年由省计委统一安排省建材物资供销公司切块分配的水泥、钢材等,基本上做到连续供应,及时到位,材料对路。如1983年由该公司切块分配的2.56万吨生产用水泥,6397吨钢材等全部计划供应到位,得到各有关厂、矿的赞许。
在编制和分配物资计划的同时,该公司积极落实国家和省下达给局直属直供各厂的生产任务和产品供销合同,组织力量对各厂的供货情况督促检查,并做好系统内建材基建的主要建筑材料计划供应工作。如对省建材局新建办公大楼的基建材料作了重点安排,1983年全年供应该办公大楼基建钢材375吨,木材490立方米,水泥1000吨,及时解决了大楼楼梯用的方型钢材,为办公大楼的顺利施工,作出了贡献。另外,为了做好省建材学校基建项目的准备工作,预拨木材100立方米,加快了省建材学校的建设进度。
为弥补国家统配水泥不足,扶持地方水泥企业的技术改造。1983年国家在安徽省上调地方水泥和购买地方卖能力水泥共11万吨,年底实际完成上调任务占年计划的84.9%,省调地方水泥5.1万吨全部完成。上调水泥的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的第3位。
为组建建材产品供应市场,满足人民生产需要,该公司于1983年还筹措资金人民币100万元给省巢湖水泥厂扩建4号窑工程,第二年开始发挥效益,按照集资协议,在以后10年内每年可增加1万吨高标号水泥供应。此外,该公司还对全省地、市建材企业在原燃材料上尽量给予支持,使之挖掘生产潜力,努力增产,缓和供需矛盾。并进一步办好建材门市部,直接为群众服务。
1983年该公司已向分配、经营方面过渡,注入经营意识,全年销售收入368.5万元,实现利润4.5万元(含管理费,下同),上交税金2.5万元。1984年,该公司由一个以分配为主体的分配管理型企业,正式向经营供应型转化。随着建材工业生产的发展,全省全年建材物资供应总额2171.4万元。是年完成国家和省调拨的统配物资供应占年计划的97.15%;完成国家上调小水泥任务,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该公司在做好计划供应的同时,还积极组织计划外其它材料供应,如供应了生铁1100吨,焦碳220吨,毛竹1000根,标准砂210吨,白水泥410吨,平板玻璃6.4万标准箱,油毡3万卷等。是年还修建仓库370平方米,门市部180平方米,仓库混凝土主干道120米,在整个经营活动中显示出更好的经济效益。1984年该公司所属门市部年销售额达23.5万余元,比1983年的13.5万元增加了74%,完成利润2.7万元,扩大了经营业务,促进了生产建设发展。1984年该公司销售收入增加到1012万元,实现利润25万元,完成销售税金1.6万元,是公司成立以来获得经济效益较好的一年。
为加强散装水泥的推广工作,1984年原省建委散办改为省经委散办并保留省散装水泥推广供应公司的牌子,与省建材物资供销公司合署办公,统一领导,分开核算,散装水泥业务与建材供销业务紧密结合,从而开辟了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的新局面。是年全面完成了推广散装水泥的各项经济指标,超计划完成8.24%,为国家节约节大量木材,减少了水泥袋的破损和损耗,测算创经济效益126万余元。同年在合肥兴建了散装水泥中转站,新建2000吨散装水泥库,翌年投入使用。
1985年,该公司开始向企业现代化管理迈进,建立了图表室,加强“严、细、实”的考核数据,建立起科室(部、站、库)、班组个人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分科室的经济核算制。随着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要求,在财务科等科室开展应用微型电子计算机,参予经济核算及市场信息方面的运用。为进一步搞活经营,充分挖掘增收节支等生财之道,着重抓好严格验收、监装监卸、财务一支笔、直达供货、择优订货、调剂协作、回收利废等方面工作。1985年,该公司全年销售收入为1582万元,实现利润总额57.9万元,是该公司成立以来,获得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
1986~1987年,在物资市场调节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该公司为进一步搞活供销企业的物资流通和管理工作,着重抓了市场经济信息要准,企业应变能力要强,计划决策要早,采购催运要紧,措施办法要活,合理开支要有,业务关系要熟,团结协作要好,管理制度要严,功过赏罚要明等有效措施。
1987年,由省建材物资供销公司切块分配的统配水泥为30780吨,钢材3100吨,该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2101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9.75万元,完成销售税金11万元。
1988年,物资体制逐步改革,物资流通企业发展方向渐趋明朗,省建材物资供销公司既承担着省内建材行业的管理任务,也承担着物资经营工作,两者关系必须摆正,即行业管理占主导地位,经营服从于行业管理,以行业管理带动经营,以经营促进行业管理。1988年原燃材料紧缺,生产成本上涨,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由此而产生合同兑现困难,这是当时建材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该公司在行业管理中重点解决的课题。该公司摆正了两者关系:服务第一,盈利第二。一方面将集资资源不投入市场而供应行业内企业生产;另一方面从市场上积极组织计划外资源,弥补建材生产企业原燃材料的缺口,并且对计划外进价高,影响企业生产成本较大的原燃材料供应,不收取费用。其中有:生铁500吨,焦碳200吨,矿渣72800吨,坑木250立方米,补助小立窑用煤炭5000吨,并组织了计划外钢材3500吨,标准砂300吨,直供钢材980吨,还为企业组织解决包装纸、石膏、油毡,玻璃等原材料,总之,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困难。由于措施得力,行之有效,确保了省内大中型水泥厂合同兑现率平均达95%以上,基本完成国家下达供货任务,从而取得了一定成绩。
该公司还办了《安徽建材商品信息》报,捕捉省内外、国内外建材商品动态,发布市场行情,截至1988年信息报共发行了76期,受到建材生产和流通企业的欢迎。
1988年该公司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还将承包机制引入经营,在公司内部两个科室、3个部门中实行了试承包,取得了成功,如经营科、物办、配件站、经理部、建皖商店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承包任务,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1988年,省建材物资供销公司机构设置有:经理室、经营科、物资管理办公室、财务科以及产品展销经理部、设备科、储运站等,下设两个门市部,共有职工60余人。公司内部销售、供应、经营、仓储等设施初具规模,并形成较为健全的运转程序,为生产企业服务意识较强,为发展全省建材工业作出了贡献。
1988年,全省建材行业计划分配水泥为96922吨,钢村为10780吨,其中由省建材物资供销公司切块分配直供直拨的水泥为45500吨,钢材为6538吨,公司全年进货额为1587.75万元,销售收入161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
1988年安徽省计委分配全省建材行业水泥、钢材计划详见表9—5—1。
1988年安徽省计委分配全省建材行业水泥、钢材计划表
表9—5—1单位:吨

续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