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省建材工业设备管理始于50年代后期。1958年“大跃进”中涌现出一批设备简陋的小水泥厂,技术落后,工艺简单,机电设备少,一些砖瓦窑厂,机电设备也很少。因此,谈不上设备管理。1958年8月,省建筑材料工业划归省建筑厅管理后,为适应省巢湖水泥厂(窑磨等主要设备自罗马尼亚引进)及全省小水泥企业的建设和生产需要,在省建筑厅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内配备了专人,进行设备管理,从此,全省建材设备管理工作得以起步。
1963年至1966年,安徽省小水泥工业处于复办时期,一批原来的骨干小水泥厂(年产3.2万吨规模)得到改造扩建,机电设备增加,设备管理工作得到发展,随着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的要求,进一步认识到对机电设备的运转必须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检修,维修保养,配件供应以及安全措施等,但仍是经验管理阶段。
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刚刚得到发展的建材设备管理工作,冲击殆尽,设备完好率急剧下降。
70年代前期,全省建材工业重新发展,1972年全省县以上独立核算企业达到189个。1973年,除小水泥工业由普立窑向机械化立窑过渡外,其它如玻璃、卫陶、混凝土预制业等也都先后发展起来,当时技术较先进的回转窑也发展壮大起来。大量的建材设备,科学的生产技术要求,迫使设备管理由经验管理向技术管理转变。有的企业成立了职能科室,有一名副厂长分管设备管理;有的在生产车间建立管理员制度;有的建立了操作规程和设备维修制度等。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显示出来,但这时在全省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设备管理网络,尚无专门的建材设备管理机构。
7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省建材工业持续发展,全省在建材工业发展大潮推动下,带动了安徽省建筑机械厂、马鞍山市建筑材料机械厂等建材机械业的发展,增添了设备管理工作内容。这期间,国家建材局颁布了《设备事故管理制度》、《设备维修工作制度》和《备品配件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设备管理制度,使得安徽省建材工业的设备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1979年以来,省建材工业局成立了安徽省建材物资供销公司,公司下设设备科,具体负责全省的建材设备管理工作。其职责范围主要是在安徽省建材物资供销公司领导下贯彻国家建材局下达的有关方针、制度;通报交流全国全省建材设备管理工作现状和经验;上报申请统一调配的建材配件以及对生产和设备使用单位进行协调工作等,这个专门科室的设立,扭转了过去各企业对设备管理不大通气的分散状况,促进了安徽省建材设备管理向科学化、制度化前进。
1980年,全省水泥企业窑、磨运转率根据《安徽省建筑材料工业1985年普查资料汇编》记载:立窑平均运转率为65.04,水泥磨运转率为55.14;回转窑运转率为90.42,水泥磨运转率为57.54,设备管理水平好于以往。
1980年以来,宁国水泥厂窑外分解干法生产线、蚌埠平板玻璃厂扩建的浮法生产线、建筑卫陶企业推广的辊道窑生产线等一批技术先进的大中小型企业投产,使设备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县以上独立核算企业一般均建立了设备专管或兼管机构,有的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了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建立健全了设备维护检修制度,搞好备品配件的供应和管理,加强了工人技术培训和考核,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操作。部分企业设备实行了定人定机专职维修,不少企业对原有设备进行更新,技术改造,对设备事故进行认真处理,并采取防范措施,从而使全省的建材设备完好率、窑炉运转率和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省巢湖水泥厂的设备管理制度中,除上述规范外还制定了设备技术档案管理、供用电管理等一系列系统管理制度。省宁国水泥厂的引进生产线,生产技术先进,自动化水平高,对上岗工人都进行过严格培训,对设备管理要求更严、更细、更实。省东关水泥厂不但制定了一系列设备管理和维修方面的制度,还建立了设备管理台帐,编写了《东关水泥厂设备管理汇编》。该厂在管理上实行群众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将方针、目标管理、网络技术、价值工程等先进的管理方法,运用到设备管理中,加强了设备管理的科学性,成为全省机立窑企业中设备管理好的佼佼者。
上述3个厂的设备管理,在全国同类型企业中,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
1980年以来,安徽省建材工业的迅速发展,给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使全省的设备管理工作跟上建材企业设备的发展速度,发动技术人员深入到全省有关水泥企业调查研究,听取老工人意见,并组织水泥厂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流,还组织有关厂的技术人员到外省学习、取经,从而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安徽省建材企业情况的设备管理办法,如《机电设备检修制度》、《设备管理细则》、《配件管理制度》、《设备档案管理制度》、《设备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先进建材机械评比制度》等推广到全省,大大提高了设备完好率,窑炉运转率和设备使用率。
据《安徽省建筑材料工业1985年普查资料汇编》记载:1985年,全省立窑平均运转率为69.2,水泥磨运转率为60.4,分别比1980年提高了6.4%和9.5%;回转窑运转率平均为82.3,水泥磨运转率为61.21,比1980年,前者降低了8.9%,后者提高了6.4%。
截至1988年,全省县以上独立核算建材企业发展到428个,建材设备管理工作继续不断加强,全省基本形成统一的管理网络,基本形成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局面,不少企业加强了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如电脑微机在机立窑上的操作运用,大大提高了机立窑生产线的自动化管理水平。由于设备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对保证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截至1988年,全省生产建材机械和建材机械配件的厂达到16个,其中建材系统内的有:淮南市建材机械厂、马鞍山市建材机械厂、滁县地区建材机械厂、宿县建材机械厂等。已发展到能生产供应年产10万吨水泥生产线的机立窑全套设备、散装水泥成套设施以及其它建材机械、配件。省建材物资供销公司为做好生产厂和使用单位之间的协调和推广工作,曾组织厂人员到使用单位现场参观,征询意见,以改进提高产品质量。
1988年8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该设备科转变为纯经营性公司——安徽省建材装备公司,仍隶属于安徽省建材物资供销公司领导,对全省必要的建材设备管理工作,改由省建筑材料工业局生产处统一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