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舰艇建造沿革
清朝末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与太平军在长江流域作战频繁,战争往往相持很久而不能速胜。曾国潘认识到,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小木船远不及外洋的“轮船之速”,因此他认为“学作炸炮,学造轮舟”是提高湘军作战实力的必要手段。此时,中国已开始购买外洋船炮,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注:《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17。)。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湘军攻克安庆,年底,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开始制造轮船。 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由徐寿、华蘅芳主持设计并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拉开了中国机器工业的序幕。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中国第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小木质轮船在安庆下水试航。小木质轮船“长约二丈八九尺”,“约计一个时辰可行二十五里”。曾国藩观后相嘱:“试造此船,并以此放大续造多只”(注:《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卷18。)。同治五年三月,在安庆小木质轮船的基础上,徐寿、华蘅芳又造成轮船一艘。该船以蒸汽机为主机,长55华尺,载重25吨,命名“黄鹄”号。 建国后,安徽制造战斗舰艇,先后经历了组装、仿制、自行研制和更新换代等4个阶段。 1953年6月4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签订的《关于海军交货和关于在建造军舰方面给予中国以技术援助的协定》,苏联向中国提供五型舰艇零部件,由芜湖425厂组装。1955年2月12日,木质鱼雷快艇(02产品)在芜湖425厂正式开工建造,7月开始装配。第一批24艘木质鱼雷快艇,从材料到成套设备,全部由苏联提供。第二批快艇18艘用的是国内自制材料,但成套设备如武器装备、主机及推进器仍由苏联供应。 1958年10月20日,第一机械工业部急电425厂,要工厂承制新型快艇(6623产品)。1959年6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正式下达木质导弹快艇试制任务。是年12月,首制艇正式投料开工。1963年11月,首制艇建造转入科研性试验,共生产2艘,后停产。 1966年1月17日,第六机械工业部(66)六生字77号文批准国防工业办公室1965年12月15日会议决定,将1959年从苏联进口的23型小型木质导弹快艇的设备,交由425厂改制成24型钢质导弹快艇。4月1日,24型钢质导弹快艇首制艇投料开工,8月31日下水。1967年5月12日,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命名该艇为“66型小型导弹快艇”。1971年,24型钢质导弹快艇批量生产。1975年2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国发(75)第26号文批准该艇生产定型。 1967年,425厂担任27Ⅰ型钢质单水翼导弹快艇试制任务。12月,首艇开工建造,1970年5月下水。经多次海上试航,产生故障较多,主机不能高速运转,致使试验不能继续进行。1981年10月6日,第六机械工业部财务局同意将该艇作报废处理并交付海军。 1969年,425厂开始试制27ⅡB型钢质导弹快艇。1970年3月首艇开工,1973年1月10日下水。 1978年6月,海军装备部和第六机械工业部在安徽合肥召开会议,决定原来梧州449厂试制的27ⅡB型4管鱼雷快艇,经七一所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后,交芜湖425厂再试制改进艇。1979年6月19日改进艇首艇开工试制,1983年9月20日下水。1985年10月,第二艘27ⅡB型4管鱼雷快艇开工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