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省军工系统交通工具类的民品生产要集中在425厂、9308厂的民用船舶、9356厂的微型汽车、9322厂和9361厂的轻便自行车上,其中起步最早的当数425厂的民用船舶。
425厂的民用船舶生产自1952年起至1985年,从建造61吨小型内河船舶逐步发展到建造5100吨海洋货轮,共生产84种777艘。
1953年9月25日,425厂建造省内第一艘抓斗式挖泥船。1954年民船生产品种增多,这一年主要生产45~65立方米/时抓斗式挖泥船4艘、80吨泥驳4艘、75匹铁木结构拖轮4艘、80吨货驳4艘、起重船1艘。1955年5月第一艘挖泥船修改完工,12月其它拖轮、货轮、泥驳27艘先后完工。1956年6月,4艘抓斗式挖泥船完工,同年还完工150匹客轮2艘、150匹、120匹拖轮8艘、1000吨货驳4艘。1957年完成内河机动和非机动船14艘、机动渔船、60匹木质运鱼船8艘、工程船、闭底、开底泥驳13艘、铁木囤船2艘。1958年开始建造钢质400吨以上的船舶,这一年先后完工民用船舶35艘,其中500吨货驳2艘。
1959年开工建造第一艘千吨级船舶“芜安”客轮,1960年至1961年间停工,1963年复工建造,1964年8月“芜安”客轮下水,至1967年1月该轮正式签字交船。在建造“芜安”客轮的同时,1959年还试制了国内第一艘铝质长江水翼客艇,年底,水翼客艇下水。
1969年开始建造400吨粮油船1艘和80吨粮油船2艘,分别在1970年和1971年完工。1972年开始建造300吨油轮,到1977年共完工9艘。
1970年起开始建造汽车轮渡,先后完工交船6艘。
1969年底,开始建造50吨木驳、1500吨甲板驳、300吨甲板驳、200吨机动驳、200吨货轮驳、1000吨分节驳、100吨甲板驳、1000吨灰驳。至1985年共建造31艘50吨木驳、13艘1500吨甲板驳、10艘300吨甲板驳、2艘200吨机动驳、2艘200吨货轮驳、4艘1000吨分节驳、16艘100吨甲板驳、6艘1000吨灰驳,并于1976年建造1艘100吨运鱼船。
囤船建造了较多品种,1970年和1971年完工32米囤船2艘。1974年起为安庆石化总厂建造囤船,1975年11月完工90米囤船1艘并开工建造第二艘,1976年9月完工。1979年9月开工建造66米囤船2艘。1980年,完工66米囤船3艘、90米囤船1艘、30米住宿船2艘。
1969年12月先后开工9个品种的救生小艇,包括7米交通艇、工作艇、机动艇、7.5米救生艇、70人机动艇和舢板等29艘。1979年3月开工建造淠史杭灌区游艇1艘,11月完工交船。其间开工试制全焊铝结构“龙门”号交通小艇。
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三年内改变港口的面貌”的指示,1973年第六机械工业部布置2600匹双桨救助拖轮的任务。1975年3月,首制拖轮在425厂开工建造,4月另2艘开工,9月首制拖轮下水,10月,2号拖轮下水。至1981年底,共建造33艘。与此同时,为配合海洋石油勘探,还承接了三用工作船的建造任务。1975年5月开始建造国内第一艘2600匹三用工作船,1976年10月完工交船。1977年11月,二号、三号船开工,1979年1月至2月先后完工交船。1980年开工四号船。至1982年8月,共建造7艘。1981年11月,开工建造2640匹拖轮1艘,1982年11月完工交船。
1978年12月完工15吨吸式挖泥船1艘。1984年底开工30米工作船、1200匹消防拖轮各1艘,年底完工,10月开工卸灰船2艘。
1981年8月,在第六机械工业部统一安排下,425厂与浙江省航运公司签订4艘3800吨散装货船合同。首制船于12月投料开工,1982年6月下水,12月交船。4月至11月,开工3艘3800吨货轮,分别在1983年3月、6月、11月完工。1983年8月,与交通部广州海运局签订建造4艘5000吨干货轮合同。首制船于1983年12月下水,1984年底完工交船。二号船于1985年6月下水。三号、四号船于1984年7月开工。1983年8月,与天津海运局就5100吨远洋干货轮建造签订意向书。同年11月开工建造300箱集装箱船,1984年12月下水,1985年10月完工。
9308厂从1975年起开始民品生产。其时生产的民船为1200HP长江拖轮,计2艘,分别售给安庆石化总厂和四川维尼纶厂。1980年后民品生产量加大,先后生产出1艘1000吨分节驳、3艘100吨半甲板驳、2艘380吨沿海货轮、46艘200吨甲板驳。
477厂1984年建造了2艘驳船,1985年9月经航政部门验收下水交付用户。
从1978年起,9356厂在完成战备生产任务的同时,着手研制微型汽车,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次性试制成功2E 75Q型汽油发动机,解决了微型汽车动力配套问题。1979年8月,第一代微型汽车HH 110型飞虎牌微型汽车研制成功,载重量为0.5吨,是国内唯一的全部国产化产品。1980年投入小批量生产64辆,投放市场被抢购一空,填补了国内微型汽车制造工业的空白。省军工系统内有6家企业进行协作配套生产。1981年起产量直线上升,至1984年累计生产2640辆。
1984年7月,HH 110型产品停产,取而代之的是HH 111型和HH 111A型飞虎牌微型载重汽车,其中装配国产发动机的为HH 111型,装配日本发动机的为HH 111A型。路试表明其动力、油耗、噪音、自重利用率和寿命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行销28个省、市、自治区。1984年生产1006辆。
1985年HH 111、HH 111A型飞虎牌微型汽车通过省级鉴定。这一年共生产微型汽车3201辆,其中HH 111、HH 111A型微型汽车2400辆。由于走专业化协作道路时间不长,某些生产环节尚未摆脱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9月以后,微型汽车销售量逐月下降。为进一步改变单一品种,扩大销路,9356厂开始试制HH 111A型微型汽车变型车,即HH 111B型微型双排座货车和HH 111K型微型客货两用车,并向省内外微型汽车厂提供HH 111A型微型汽车二类、三类底盘。
1980年军工系统内为飞虎微型汽车协作配套生产的企业有9307厂、9419厂、9409厂、973厂、6891厂、9322厂6家,由这些厂生产前悬、后桥、货箱等总成,9356厂主要生产驾驶室总成、前后制动总成、车架总成和整车的油漆、总装调试,形成了生产联合体。到1985年联合协作的厂家发展到11家,形成了前后桥、前后悬、货箱、油箱、传动轴、制动等10多条总成生产线,职工达7000多人。
此外,9419厂、9539厂在1984年、1985年研制生产LQ 610型飞达牌旅行客车和LQ 110X型厢式货车。9361厂在1985年开发了W P 610型旅行客车及W D 110X型厢式货车。
9322厂自1981年起,开始设计制造24寸彩色轻便自行车。设计能力为年产3万辆。当年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注册商标为“荷花牌”,累计生产15800辆。1983年,根据市场行情,在24寸自行车基础上试制成功28寸载重型自行车并转入批量生产投放市场,注册商标为“金鼎牌”,累计生产21860辆。1985年,组织设计试制10寸儿童自行车,当年生产300辆投放市场,深受欢迎。
9361厂于1980年开始研制“兰花牌”24寸自行车,1982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随后投入批量生产。
942厂在1983年生产童车50辆,自行车弹簧锁5000把,因效益不高,未转入大批量生产。
截止1985年底,全省军工系统累计生产民用船舶833艘,微型汽车6870辆,各种型号自行车38000辆。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