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主要产品
一、抓斗式挖泥船 425厂产品。1954年至1956年间建造,累计生产4艘。 该船总长15.24米,型宽6.09米,型深1.53米,吃水0.71米,排水量61.5吨,挖泥量每小时35~55立方米,抓斗容量单斗0.7立方米,满斗1立方米,挖泥半径最小4米,最大5.5米,挖泥深度为12米;在180度往复工作中,抓斗满载时回转速度每分钟2次,吊运速度每分钟上升2.4米,挖泥半径为4.8米时最大起重能力5吨。蒸汽机型式:卧式双汽缸,汽缸直径73/4寸,行径11寸,转速150转/分钟,蒸汽压力120磅/平方寸,马力24匹。 二、芜安客轮 425厂产品。由交通部长江皖江局委托建造,1959年1月开工,1960年至1961年停工,1963年复工,1964年8月下水,1967年1月正式交船。 该轮总长52米,型深4米,型宽11米,吃水2.6米,满载排水量1000吨,总马力1200匹,航速11节,载人设软席16人,硬席51人,散席200人,载货220吨。 三、长江水翼客艇 425厂产品。由长江航运管理局委托试制,是国内第一艘铝质长江水翼客艇。1959年3月开工,12月下水,1960年6月通过鉴定。 该艇航行于南京与武汉之间,为单层甲板铝合金结构。艇总长24.95米,型深3.3米,型长4.6米,吃水0.6米,满载排水量27.5吨,主机M 50—2型1台,总马力1200匹,航速32节,载客40人。 四、80吨粮油船 425厂产品。1969年10月为芜湖市粮食局建造2艘,1971年完工。 该船总长30.49米,型深2.2米,型宽6米,满载排水量114.2吨,吃水1.1米,主机12V 135型柴油机2台,总马力480匹,航速21公里/时。 五、1500吨甲板驳船 425厂产品。1970年起为长江航运公司建造8艘,至1973年陆续完工。1983年又为长航武汉分局建造6艘,至1985年完工5艘。 该驳总长72米,型深3.5米,型宽13米,吃水2.6米,满载排水量1800吨。 六、囤船 425厂产品。1974年开始为安庆石化总厂建造2艘,分别于1975年11月和1976年9月完工。1980年又生产1艘。 该船总长90米,型深3.3米,型宽14米,吃水1.3米,满载排水量1500吨。 七、汽车渡轮 425厂产品。1970年至1975年先后建造9艘。 该轮总长26米,型深2.25米,型宽9.5米,满载排水量100吨,主机12V 135型柴油机2台,总马力480匹。 八、淠史杭游艇 425厂产品。1979年3月为淠史杭灌区管理局开工建造1艘,11月完工交船。 该艇总长23.14米,型深2.4米,型宽5.6米,满载排水量76吨,主机6135CAB型柴油机2台,总马力300匹,航速10节,载客26人。 九、“龙门”号交通小艇 425厂产品。1979年10月开工试制,由七二五研究所提供工艺研究资料,1980年8月经试验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任务书要求,完工交船。 该艇采用的焊接工艺在国内造船工业中还是首次,填补了全焊船体铝合金的空白。1980年10月通过鉴定,荣获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颁发的“金龙”奖。1982年4月被第六机械工业部授予“耐蚀可焊船用铝合金及全焊铝结构艇‘龙门’号试制工艺研究”,为重要技术改进成果奖。 该艇总长6.86米,型深0.85米,型宽1.9米,满载排水量1.5吨,总马力30匹,航速18~20公里/小时,载员8人。 十、2600匹双浆海洋救助拖轮 425厂产品。1975年起至1981年底,先后为上海、广州、烟台海滩救助打捞局、湘潭炼油厂(后转南京炼油厂)、浙江炼油厂、天津航运局等单位建造33艘。 用户反应,该轮适航性能良好,设备质量可靠,具有在海上救助搁浅、触礁及失去机动能力的遇难船舶返回安全地区和对遇难船舶进行排水、灭火、小型封补、堵漏、水下深摸以及排除水下故障作业、进行打捞浮筒、出海驳船等功能。 该轮总长60.22米,型深5.7米,型宽11.6米,吃水4.44米,满载排水量1472吨,主机8NVD 48A—20型柴油机2台,总马力2640匹,航速14节,续航力7100海里。 十一、2600匹三用工作船 425厂产品。1975年至1982年8月,共为上海、天津海洋石油勘探指挥部建造7艘。该船具有拖、装和配合浇铸水泥的三用功能。 该船总长54.96米,型深5.2米,型宽11.6米,吃水3.8米,满载排水量1500吨,主机8NVD 48A—20型柴油机2台,总马力2600匹,航速12.8节。 十二、2640匹拖轮 425厂产品。1981年11月为镇江谏壁电厂建造1艘,1982年11月完工交船。 该轮由上海船舶设计院设计,总长42.27米,型深4.5米,型宽10.4米,主机6320EC柴油机2台,总马力2640匹。 十三、3800吨沿海散装货轮 425厂产品。1981年至1983年为浙江省航运公司建造4艘。 该轮总长98.75米,型深14米,型宽7.8米,满载吃水5.2米,满载排水量5217吨,载货量3200吨,主机6350ZC×900匹×350转/分,试航速度11节,续航力1500海里。 十四、5000吨近洋干货轮 425厂产品。1983年3月至1984年为交通部广州海运局建造4艘。由上海船舶设计院设计,航行于国内各大、中港口及东南亚、日本、朝鲜等近洋国际航线。 该轮总长105.315米,型宽16米,型深9米,设计吃水6.5~5.9米,设计排水量7667~6670吨,定员43人,主机功率3000马力200转/分,车叶直径3.2米。 十五、5100吨300箱集装箱船 425厂产品。1983年11月为天津海运局开工建造,1984年12月下水,1985年10月完工,船名“天燕”。 该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是国内第一艘自行设计制造、供国内使用的船舶。船体建造首次采用钢材预处理,钢板表面光洁度达到瑞士标准的SaZ 1/2级;采用大连造船厂二次除锈经验,改进除锈工具,明显提高除锈质量;船体一次焊接合格率达92.3%,超过中国船舶总公司规定的指标。制定“主机划线定位安装工艺”,安装南斯拉夫进口主机,该工艺是国内造船行业主机安装的一项新工艺。 300箱集装箱船的建造,在船体外观、船体建造、涂装工艺、船尾分段、电子技术在船体放样上的应用及《W HSK船体建造数控系统》的应用等方面,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标志着425厂具备了建造大吨位出口船舶的生产能力。 该船总长113.5米,型宽18米,型深9米,设计吃水5.8米,续航力10000海里,载重5100吨,可装载359个标准集装箱,船上配有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 十六、1200HP长江拖轮 9308厂产品。1975年开工到1978年建成2艘,长江芜湖船检局鉴定合格。该船航行于长江B级航区,可拖带若干货轮及油驳兼作港作船用。船型为钢质单层连续甲板,有双机双舵;总长为33.5米,型宽7.6米,型深2.6米,吃水深度1.84米,设计水线长32米,拖带航速9节,自由航速12节,满载排水量278吨,系柱拖力11.3吨;设有6300ZC—2、6300ZC—3主机2台,4135Z—1—ZC—82发电机组2组,总功率为600HP×2。 十七、1000吨分节驳 9308厂产品。1981年开工到1983年共建成4艘(首驳与尾驳各2艘)。航行于上海与重庆之间A级航区,运载矿石、黄砂、煤炭和通装货及集装箱。驳船长55米,型宽10.6米,型深3.5米,水线长53米,吃水深2.6米,载重1090吨,满载排水量1320吨。 十八、100吨半甲板驳 9308厂产品。1982年建造3艘。可航行于内河运载煤炭和粮食等货物,也可运载汽车。驳船长27.5米,型宽5.7米,型深1.6米,水线长24.5米,吃水深度1.1米,载重100吨,满载排水量127.5吨,配置船员4人。 十九、200吨甲板驳 9308厂产品。1983年至1985年共建造46艘。其用途是航行于内河运载砖、砂、矿石和粮棉等大宗货物。驳船甲板呈长方形,首尾均为雪撬形、等园舭、平底平首,可航行于A、B、C三级航区,以B级航区为主,也能深入苏皖内河,8米船闸可通过。驳船长37.5米,型宽7.5米,型深1.7米,水线长35.5米,吃水深度1.2~1.4米,甲板载货面积151.80平方米,载重255~280吨,空载排水量55.88吨。 二十、380吨沿海货轮 9308厂产品。1982年至1983年共建2艘。该轮由9308厂改型设计,用途是航行于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运载粮食、煤炭等大宗货物。产品交付使用后用户反映效果良好。货轮的船型是钢质,单甲板,有首尾楼,单机单舵。船长46米,型宽8米,型深3.7米,水线长42米,吃水深度3米,空载航速11节,载重量为380吨,满载排水量670吨,续航力1200海里,自持力6昼夜,配置船员21人,设有6160—13型主机1台,总功率250HP。 二十一、HH 110型飞虎牌微型汽车 9356厂产品。1978年开始试制,1979年9月试制成功,1980年批量生产,1984年7月停产。累计生产2640辆。 该产品填补国内微型汽车生产空白。结构新颖、造型美观、加速性好、驾驶灵巧、乘坐舒适,既可通行于繁华闹市又可穿行于小街小巷,运送货物机动灵活,装卸方便,费用低廉,是受用户欢迎的小型运输工具。驱动型式:4×2;发动机型号:2E 75Q;发动机型式:两缸并列与水平成20度,二冲程水冷汽化器式;载重量:500公斤;轴距:1.9米;轮距:前1.21米,后1.18米;前悬:0.66米,后悬:0.73米;纵向通过半径:1.5米;最大爬坡度:25%(14度);最小转弯半径:不大于4.5米;最高车速;不低于80公里/小时;燃油消耗量:6.8升/百公里(45公里/小时);最大功率:25马力/4750~5000转/分;外形尺寸:3.26×1.42×1.66米。 二十二、HH 111、HH 111A型飞虎牌微型汽车 9356厂产品。1982年试制,1984年试制成功,7月转入批量生产,1985年通过省级鉴定。 该产品为HH 110型改进型。装置国产270Q型发动机的为HH 111型,装置日本2G 24型发动机的为HH 111A型。整车动力性、平顺性、经济性和发动机可靠性等一系列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超过HH 110型,发动机与底盘匹配良好,整车造型美观、布置合理、操纵方便,是小批量货物集散的理想运输工具。发动机型号:270Q和2G 24;发动机型式:两缸直列,四冲程,斜置水冷;载重量:600公斤;轴距:1.9米;轮距:前1.21米,后1.18米自重:680公斤;最小离地间隙:0.15米;最大爬坡度:14度;最小转弯半径:不大于4.5米;最高车速:80公里/小时和90公里/小时;经济车速:45~55公里/小时;经济耗油;不大于6升/百公里;外形尺寸:3.31×1.42×1.69米。 二十三、兰花牌24寸自行车 9361产品。1980年研制,1982年底通过省级鉴定,随后投入批量生产。 该产品有4种型号:QH 01型、QH 02型、QH 03型、QH 04型。规格及主要技术参数符合轻工业部QB 68—93—73《自行车》标准;安全特性符合QB 3563—83《自行车安全要求》。该车重心低,平稳,轻便灵活,结构合理,造型美观,安全舒适。 二十四、荷花牌24寸彩色轻便自行车 9322厂产品。1981年试制成功并投入正式生产。 型号QH 01,车轮直径610毫米,两轮中心距1030毫米,行程5.1米,链轮速比8:3,曲柄中心距165毫米,车架高度450毫米,载重量80公斤(包括乘人重),全车重17公斤左右(不包括附件)。既有普通自行车的平稳性,又有赛车的轻快性;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更能显示其优越性;从产品的色彩来看,青年男女比较适宜。销售省内外,受到用户的好评。 二十五、641型交通管制测速雷达 4150厂产品。1980年引进西德204型测速雷达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和结合国内道路交通管理的状况,经过两年努力,于1983年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1983年通过部级鉴定,同年获国家经济委员会“优秀新产品—金龙奖”,1984年获国家经济委员会“技术开发重大贡献奖”和电子工业部“科研成果二等奖”。该产品自投入小批量生产后到1985年底,累计生产107台。 641型测速雷达能自动测量各种机动车辆和一般运动物体瞬时速度和运动方向,进行限速管制、超速报警和超速拍照,相片上记有超速车辆的外型、车号、瞬时速度和时间,并可进行流量统计和超速统计。该雷达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稳定性、可靠性好,可单双向测量转换,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产品主要适用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交通管理部门使用了该产品,对于提高交通管理现代化和抑制交通事故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并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 641型测速雷达主要技术性能: 测速范围:15~200公里/小时; 测量误差(对40~100公里/小时速度):≤3公里/小时; 测量距离:50米; 相机拍摄速度:白天每秒2张; 工作环境温度:-15~50℃; 总耗电量:<1.5A/12VDC;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200小时。 二十六、644型手握式测速雷达 4150厂产品。该雷达于1984年底开始研制,1985年底获得成功。该雷达首次采用毫米波技术和微机化设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以三位数十进数码管显示各种车辆的瞬时速度,具有自校验查、速度手动锁定、储存车辆最高时速和回忆最高时速的功能。 该雷达的主要技术指标: 测速范围:13~200公里/小时; 无线波瓣:6.5; 测速精度:±1公里/小时; 测速距离:小车350米、大车500米; 工作温度:-3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