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安庆设立了4个军工生产局、所,曾国藩督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协调各局、所的试制与生产。
民国时期,国民党只有少量的军工生产,未建立正规的管理机构,省内修械厂、修械所的管理工作,由国民党安徽保安司令部负责。土地革命时期,红军的军部、师部均设有军需处,以管理根据地的军工生产。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二师设有军工部,四师设有供给部,七师设有生产部,下设材料科、工务科、总务科,管理分工明确,机构也较稳定。因此,二师四师、七师军工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发展迅速。
建国后至60年代初,安徽省军工企业不多,没有专门稳定的管理机构。
1964年9月,省委决定成立省国防工业领导小组,由5人组成,组长李任之。下设办公室(对外称省经委二处),办公室分秘书组和业务组,编制10人。
1968年6月,省革委会研究并报经南京军区批准,成立省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同时确定新的国防工办为一级权力机构,主任刘奎,副主任张玉辉,常务副主任马骅,内设政治工作组、组织计划建设组、生产财务组,编制40人。
1969年7月,省革委会、省军区研究决定,将省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改为省革委会、省军区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刘奎(1970年7月后由马骅继任),常务副主任马骅(1970年7月补任副主任的有苘志泽、刘常生、康仲卿、赵柏松,1971年2月补任的副主任有马文杰、王梅欣)。内设政治工作组、生产财务组、规划建设组和秘书行政组,编制70人。1971年,国防工业办公室的编制列入军队序列,为军区的一个部门。
1973年,省委常委会议决定将省国防工业划归省革委会领导,省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办事机构称为省革委会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马骅(1976年9月后由刘奎继任),副主任苘志泽、刘常生、康仲卿、马文杰(1976年10月后任第一副主任)、王梅欣、赵柏松(1974年12月补任副主任的有杨吉平、刘建中,1975年9月补任副主任的有朱恩怀)。内设政治部、组织宣传干部保卫科、计划财务建设处、物资运输处、科技设备处、劳资技安处、生产管理处,编制130人,实有139人。
1976年10月后,省革委会国防工业办公室领导班子有所调整。主任刘奎(1978年10月后由郑家琪继任),第一副主任马文杰,副主任王梅欣、赵柏松、杨吉平、刘建中、朱恩怀(1977年12月增补的副主任有蒋德功)。内设政治部、物资处、秘书处、行政处、生产技术处、计划基建处、财务处、劳资处、设备技安处、产品质量管理处,编制150人,实有100人。
1980年5月,省革委会国防工业办公室改为省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郑家琪,第一副主任马文杰(1982年8月任代理主任),副主任王梅欣、赵柏松、杨吉平、刘建中、蒋德功、(1981年6月补任副主任的有罗林发,1981年11月补任副主任的有周土放,1982年2月补任副主任的有刘刚)。内设物资处、秘书处、计划基建处、财务处、产品质量管理处、宣传处、保卫处、后勤处、生产处、劳资技安处、科学技术处、机械动力处、卫生处、纪律检查组、组干处、机关党委,编制154人,实有128人。
1983年10月,省国防工业办公室改为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主任徐景仁,副主任罗林发、周士放、黄岳忠。内设秘书处、宣传处、保卫处、生产处、纪律检查组、组干处、计划处、科技质量处、财务基建处、机动技安卫生处、劳资教育处、老干部处、国防工会、机关党委,编制120人,实有124人。
至1985年,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内部机构没有变化,设秘书处、宣传处、保卫处、生产处、纪律检查组、组干处、计划处、科技质量处、财务基建处、机动技安卫生处、劳资教育处、老干部处、国防工会、机关党委,编制增至125人,实有123人。
二级机构有安徽省国防工业设计院、供销公司、电大分校、干部学校、微型汽车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等6个企事业单位。
安徽省国防工业办公室历届领导人更迭表(1964年9月~1985年)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