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60年代初,“质量第一”是生产军工产品的方针。为保证军品质量,工厂提出“质量靠工装,工装靠计量”。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忽视质量的倾向,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对军工产品的质量影响尤甚。1972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整顿国防工业产品质量和加强配套问题的指示》。安徽军工系统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为宗旨,在企业间开展质量大整顿,恢复、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原始记录管理和基础整顿工作,并开展了质量攻关活动。这次整顿由于后来政治运动的干扰,未能彻底扭转产品质量差的状况。
1976年,安徽军工企业进入了全面质量整顿时期。这次恢复性整顿,用了3年时间。在岗位责任制、检验机构、原材料和配套产品、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工艺纪律、工艺装备、机床设计、不合格产品、质量原始记录、职工培训等10个方面,开展十查十整,基本上改变了军工产品质量失控的局面。从1978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质量月”活动。
1979年,省国防工办从教育培训入手,经过试点,在全系统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为提高质量意识,促进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系统内的部分厂长、总工程师参加了省有关部门举办的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省国防工办也分类分层举办了多期学习班。截止1985年,全系统有95%以上的厂级干部、90%以上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80%以上的工人参加了全面质量管理培训。至此,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纳入了军工企业的议事日程。
1983年,国防科工委总结了国防科技工业30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颁布了《军工产品质量控制暂行条例》。《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安徽国防工业质量管理工作从人治步入法治轨道,产品质量开始全面好转。
在开始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培训的同时,各军工企业还开展了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在预防与把关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依靠全体职工,使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全过程处于严格控制之下,达到稳定、可靠、优质的目的。截止1985年,全系统共有登记注册的QC小组400多个,其中荣获部省级“优秀小组”称号的11个,省国防工办级“优秀小组”称号的30个。这些QC小组在质量攻关、提高产品质量活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第一节 机构
下一篇:第三节 计量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