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自民国9年(1920年)创建公路,历经发展、破坏和抢修三个阶段,至民国38年(1949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仅2088公里,而且弯多坡陡,缺桥少涵,渡口简陋,汽车通行极不安全。
建国后,安徽公路部门遵循国家各项建设方针和政策,认真贯彻适合国情和省情的“依靠地方,依靠群众,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公路建设方针,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工农群众的智慧和才干,克服前进中的多种困难,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至1987年,全省公路里程达28581公里,比1949年增长12.7倍,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20.6公里,解放前没有的高等级(一、二级)公路和高级、次高级路面,1987年分别达到1852公里和8419公里;还修建了19174公里的乡镇公路,使97%的乡镇通了汽车。50年代根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首创砂礓路面成功,使安徽淮北平原第一次有了晴雨通车公路,根本解决了阜阳地区行路难和物资不能及时调运的矛盾。1957年,潜(山)岳(西)路修通,全省达到县县通公路。1963年开始在干线公路上铺设渣油路面,拉开了安徽公路路面由低中级向次高级发展的序幕。1987年次高级路面占有路面里程的31.7%。同时开展的“木桥歼灭战”使全省公路桥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1987年全省共有桥梁4674座,共长144050延米,其中永久性桥梁达4620座,共长142841延米,占桥梁总数的99%,基本达到桥梁永久化。结构类型上从木桥、石台墩木面桥、砖石拱桥、钢筋混凝土板梁、T梁、双曲拱发展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T型刚构和斜拉桥;载重标准从7.5吨、10吨,提高到汽—超20、挂—120;跨径从几米增大到224米;桥宽亦从净—4.5米(单车道)增加到净—15米(4车道)。结构类型的分布:淮北平原和缺乏石料的地区,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多,皖南和皖西山区,盛产石料,则多为石拱桥。
为保持公路的完好,以适应运输的需要,安徽公路部门在修建公路的同时,亦十分注意公路的经常养护,全省养护公路的好路率逐年增长,特别是1956年,安徽公路以“路面平、绿化好、养护成本低”而受到21个兄弟省市的好评。1987年好路率达到74.2%,居全国第十一位。
安徽公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1987年在全省公路、铁路、航道、航空等运输线路总长45130公里中,公路里程达28581公里,占线路总长的63.3%。全省客运总量28496.9万人次,公路客运量为24272万人次,占客运总量的85.18%,货运总量14007万吨,公路货运量为7271万吨,占客运总量的51.9%;同时,铁路、港口、机场的物资集散、旅客的接送,都要通过公路来“送货上门、送客到家”。近40年来,安徽公路在开发资源、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城乡物资交流、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国防建设、抗灾抢险、对外开放、传递信息以及发展旅游事业等方面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安徽的煤、铜、硫等18种矿产储量占全国前十位,木材积蓄量约4000万立方米,为开发这些资源,先后修建了两淮、铜陵、马鞍山等矿区和林业专用公路,安徽的粮油、日用工业品、食盐、化肥及农药的调运,公路承担的运量占总调运量的1/3以上。
综观安徽公路近7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公路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极密切的关系且相互制约,只有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公路才能相应正常发展。而公路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安徽资源丰富,但经济技术比较落后,要振兴安徽,交通应当先行,根据安徽的特点,发展交通首先必须加快公路建设,因为公路还具有投资省、工期短、效益快的优势。
安徽省公路里程表

说明:此表来自安徽省交通厅编《安徽省地方交通统计资料1949~1988》,其中1963年、1966年1982年各年总计与分项数不符。
安徽省公路桥梁与渡口表

安徽省各地市公路里程数(按公路行政等级分)表

安徽省公路里程数(按技术等级和铺设路面分)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导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