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官营
民国时期,公路运输逐渐兴起,官办运输机构开始成立,安徽历史上主要的官办运输组织有安徽全省公路管理处、安徽省公路局、安徽省驿运管理处。 一、安徽全省公路管理处 安徽全省公路管理处成立于民国18年(1929年)7月1日,由建设厅长李范一兼任处长,是官办运输之始。全省公路管理处成立后,积极开办安(庆)潜(山)太(湖)、芜(湖)当(涂)、合(肥)巢(县)等已通公路的客货运输,并设独立段进行管辖。民国19年10月,安徽全省公路管理处撤销,三个独立段由省建设厅直接管辖,实行“路运合一”体制。 二、安徽省公路局 民国21年(1932年)6月6日安徽省公路局成立,由建设厅长程振钧兼局长,下设总务、车务、工务三处。车务处主要掌管汽车站设立、票价制定、车辆、材料购置、驾驶员考试、训练等。为便于行车管理,有利于汽车营运,省公路局先后成立安合、省屯、芜屯、亳六、合巢、合蚌六个车务管理处,经营和管理各线路的客货运输。其中安合路车务管理处规模较大,车辆较多。民国27年1月,抗日战争爆发,战事紧张,安徽省公路局及其所属的各工程处、各车务管理处全部撤销。 民国34年8月,日本宣告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安徽省奉国民政府之命,改省运输管理处(民国34年7月由省驿运管理处改设)为省公路局,省处及各驿运段站原班人马全部未动,设车务、总务、工务、航运、会计等科室。车务科主要负责汽车站、段的设置,车辆的接收、添置、修理,汽车运输的规划、稽查,票证的印制分发,油料的购置、保管等业务。11月2日,省公路局随安徽省政府由战时安徽省会立煌县(今金寨县)迁至合肥。 省公路局成立时,将省运输管理处所属各运输站全部改成汽车站,由于没有从实际出发,所设汽车站有的没有公路,有的虽有公路,但非主要干道无车可通,不得不于民国35年3月进行调整,成立蚌埠、阜阳、六安、芜湖、屯溪6个车务管理处,设3个总站,46个汽车站及直属合肥汽车总站。民国38年4月,安徽解放,安徽省公路局解体。 三、安徽省驿运管理处 民国30年(1941年)4月,在立煌筹设省驿运管理处。翌年4月,正式成立,直属省政府,并受中央政府交通驿运总管理处监督指挥,处址在立煌县,首任处长由建设厅长蔡灏兼任,设总务、运输、业务、技术4科,会计、视察2室,另有设计委员会,总编制六、七十人。下设正(阳关)立(煌)舒(城)驿运总段、界(首)正(阳关)支线驿运总段及直属怀(远)蒙(城)驿运段、舒(城)太(湖)直属驿运段。驿运总段的编制不超过30人,总段长由专区专员兼任,副总段长则由省处派员充任;驿运分段不超过10人,分段长由各段所在地的县长充任,副分段长由驿运处委派。民国34年(1945年)7月,改为省运输管理处,苦心经营四年的驿运工作随抗日战争胜利而告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