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商营
商营汽车组织主要指解放前及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私营车行(公司)组成情况。 一、车行(公司) 民国9年(1920年)继泗县绅商首办汽车公司后,一些车行或公司即早期的商营汽车组织相继成立。皖北:民国12年阜阳三里湾私商集股于河东,开设三民汽车公司,在阜阳、蚌埠之间作不定期行驶。同年,商办淮北汽车公司购车5辆,正式营运于蚌埠至亳县、蚌埠至颍上两线。民国14年定远警备排长兼富商何玉吾等10多人集资购买1辆旧小道奇改装成小客车,能载六、七人,成立鹏飞汽车运输公司。 皖南:民国15年,以徐光炜、张余生为首在宣城成立宣芜广商办汽车公司,集资购买福特、雪佛兰简易客车10辆,开行芜湖至湾、宣城至湾的客运班车,这一时期兴起的车行或公司只是零星的、分散的、集资伙办的或个体的小型汽车运输企业。 30年代,商营汽车组织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民国22年,商人吴兴周集资租下京芜路芜湖至当涂段公路,成立京(南京)芜(湖)路西段长途汽车公司,有大客车7辆,小客车3辆,货车2辆,与京芜路东段进行联合运输。 民国22年3月,商民李公案集资筹组合六路商办汽车公司,后因经营不善,于民国23年6月改组成立振兴商办长途汽车公司,有大客车1辆、货车4辆,营运于合肥至六安、六安至舒城等线。 民国22年11月,徽州商人程君瑞、钱士青等人组建杭徽公路歙昱段长途汽车公司,有大客车10辆、小包车10辆,专营杭徽公路歙昱段客运业务。 民国23年2月,徽州商人曹霆声、曹九如组建鸿飞汽车运货公司,拥有货车21辆,办理杭徽公路歙县至昱岭关段货运业务。 抗日战争期间,安徽公路、汽车遭到很大破坏,各商营汽车公司的车辆大部分被征、被毁,只有皖南屯徽地区约有商营汽车四、五十辆,经营形式多种多样,有单干、有联营,有的称作“公司”,有的称作“车行”。 抗日战争胜利后,商营汽车组织日渐发展,皖北地区仅蚌埠一地就有中美、民营、力达、景华、万利、交通、联合等7家民营汽车公司;江淮地区仅合肥就有建国、新华、同和等运输商行及安徽省合肥汽车运输合作社;皖南地区仅屯溪一地就有江南建业公司及丰恒、龙飞、永通、鸿飞等十多家汽车运输商行,但规模较大、组织较健全的是歙昱长途汽车公司。歙昱公司于民国23年成立,后因路面、桥梁被水冲毁而停办。民国37年1月,程君瑞重新组建歙昱公司,在歙县设总办事处,建楼房一所,附设车站,并建一所保养厂,企业管理和企业设备都较先进和完备。 二、公私合营组织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为便于领导,把私营汽车就地组织起来,成立联营组织,由于联营规模较小,称“小联营”。至1951年上半年,各地先后组织起来的联营组织,皖南有屯溪、歙县、河沥溪、广德、宣城、芜湖、青阳、至德8个联营处;皖北有合肥、六安、定远、安庆、蚌埠5个联谊商营汽车运输公司及全椒、无为、炳辉等商行。随着私营运输的发展,“小联营”的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1951年8月,在合肥成立皖北区商营汽车运输联营总社(称大联营),推选皖北区公路局副局长汪洋兼任经理,私营车主代表费云章为副经理。1952年10月,在芜湖成立皖南区商营汽车运输联营社,由芜湖公路分局局长丁一元兼任经理,私营车主代表程佩珩、翟玉格任副经理。1953年3月,皖南、皖北两个“区联社”合并,在合肥成立安徽省商营汽车运输联营社,芜湖设分社,仍由省公路局副局长汪洋兼任经理,私营车主代表费云章、程佩珩、翟玉格任副经理。至此,全省除歙昱长途汽车公司单独经营外,私营汽车全部实现了联营。省联社下设芜湖分社,蚌埠、安庆、六安、定远、屯溪、宣城办事处,合肥营业所,另有7个营业站、4个直属站。 1953年11月,安徽省公私合营江南汽车运输公司在歙县正式成立,首任公方经理由国营江南汽车运输分公司副经理程昌魁担任,私方代表程君强任副经理。 1953年12月28日,安徽省公私合营淮南汽车运输公司在合肥正式成立,由公方代表宋顺峰任经理,私方代表费云章任副经理,下设1个修理厂、两个车队、5个车站。 1956年7月1日,两公司225辆汽车,868名员工连带私人股金全部并入国营汽车运输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