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水路运输历史悠久,古代以木帆船为主要运输工具,至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轮船运输为标志的近代水上运输业开始出现,并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洋务运动的兴起而逐步发展。首次出现在安徽江面航行的商贸轮船是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4月,英商琼记洋行的“火鸽”号木质明轮拖船。19世纪60年代末,美商旗昌公司所经营的沪申航线轮船在芜湖、大通江面停泊,用木帆船向江岸过载旅客。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芜湖开埠,安庆、大通为外国轮船停泊地点和上下货物的“寄航港”。同年,李鸿章主办的轮船招商局,在芜湖设立办事处(行栈)。清光绪三年(1877年),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在芜湖设立机构。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英商怡和、日商日清等洋行和公司在芜湖设立航运机构。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商人集股或租船、或购船,纷纷在芜湖开办航运营业,开辟巢县、合肥、南京、安庆、宁国等地的常年性或季节性的以客运为主的航线。清宣统三年(1910年),长江水系就有多家商办轮船公司。民族资本的航运,开始在安徽形成,当时,太古、怡和、日清等洋行和公司,船舶数量和载重吨位,在航运业中居于压倒优势的地位控制航运章程和运价。民族资本的航运事业,受到严重挤轧。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阳关开设省内第一家官商合资的“利淮河工小轮有限公司”。20世纪30年代初,蚌埠一地就有10多家轮船运输公司。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侵占芜湖、蚌埠等中小城镇。日军将国民政府没有来得及撤离而留下的轮船,在芜湖、蚌埠两地组成内河轮船公司专为日本侵略军服务,民间的水上交通陷于瘫痪。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安徽省公路局在芜湖、蚌埠分别建立航运总站,开办客货运输业务。官僚、军人和商人对开办轮船运输,也都趋之若鹜,或租或购小轮经营航运。
近代轮船运输方式虽传至安徽,但是天然的航道,原始的港口,落后的船舶,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船舶周转慢,载重量少,留港时间长,运量低,营运船舶坏了就停,有减无增,每况愈下,逐年衰落。到1949年10月1日前,全省轮驳船只有152艘,7565客位。3200载重吨,2954匹马力,有木帆船3.05万艘,39.10万载重吨,客货运输量分别为67万人次和279万吨。
建国后,50年代初,全省有10多家公、私营航运企业,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包括集体轮运企业在内有30多家,由于木帆船的比重逐渐减少,原以木帆船运输为主的企业,发展为以机动船为主。到80年代初,全省水上运输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种所有制的格局,1987年在安徽开业的有:交通部直属的芜湖长江轮船公司,有省属国营皖江、淮河轮船运输公司,有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和安徽合资开办的安徽远洋运输公司,省属江海轮船运输公司,有74家集体所有制水运企业,还有两万多个个体运输专业户。省航运管理局在上海、南京设立了营业部和办事处,为到沪、宁两市的安徽船舶组织货源,联系码头泊位,安排船员生活。
运输航线分为客运和货运航线两种。
〔客运航线〕
50年代末全省有53条,航程2763公里;60年代起因公路汽车发展较快,逐步取代了一部分水路客运航线。淮河、皖江两个国营轮船运输公司所开航的航线到80年代初逐步减少。1988年5月,淮河轮船公司的客运航线全部停航,只剩下皖江公司开航的8条客运航线,1980年以后,实行航线开放,并对客运站点作了适当调整,集体所有制航运企业和个体联户竞相开辟短航乡渡,全省计有245条的短途客运航线。
〔货运航线〕
到1987年全省有60多条常年固定航线。货种以矿建、煤炭、非金属矿石、粮食等为大宗。
水上交通运输的管理工作,长江干线的由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管理,地方航运由安徽省航运管理局管理,并在各地、市、县设立航运管理局和航运管理站,形成一个全省性的管理系统。
〔客货运输〕
船舶发展较快,变化较大,4千多年以来木帆船都是以木材为船体,以人力、风力为动力,解放后,短短40年时间已发展为以机械为动力,以水泥和钢材为船体的机动船;轮驳船经过技术改造,基本实行钢质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船舶数量大幅度增长。1987年全省地方船运拥有机动船3.1385万艘,101.6944万载重吨,6.4267万客位,7.6034万千瓦;拥有驳船0.5497万艘,46.8976万载重吨,0.32万客位;有帆船0.1214万艘,0.83万载重吨。综合运力:共有船舶3.8096万艘,178.6万载重吨,比建国前39.2万载重吨增长3.6倍;共有6.65万客位,比建国前7565客位增长7.8倍。加上芜湖长江轮船运输公司拥有的2.2万客位,22.8万载重吨的轮驳在安徽经营运输的客船,共有8.85万客位,共有货船201.4万吨。
详见表4-4-1、4-4-2。
全省运输船舶实有数表

说明:①1973年以前全省运输船舶无统计数字。
②1986年起拖轮“马力”改用“功率”计算单位是千瓦,单位换算1马力=0.736千瓦。
全省水运部门运输船舶实有数表

说明:1956年前有私营和公私合营的船舶。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