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经济核算
建国后,安徽民航经济核算随着中国民航体制变化,经历了军委民航局,航空公司,分区管理准备,直属国务院,划归交通部,加强经济核算,经济核算遭到破坏,经济核算的恢复,以及核算体制改革9个时期。从军委民航局时期到经济核算的恢复时期,一直实行供给制,在较长时间内,没有作为一个完全的企业来经营管理,多年大量亏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拨乱反正,各管理局实行独立核算,承担经济责任,中国民航总局起指导和督促作用。地区管理局对省(区)局、航站、飞行大队等基层单位实行三级核算指标考核盈亏弥补的办法。各基层单位的生活福利,根据效益而定,效益好,生活福利就好,反之就差。在9个时期中,安徽民航均隶属民航上海管理局,生产收入、经费等指标均由民航上海管理局下达到省局,实行指标核算。 一、军委民航局时期(1949年11月~1952年7月) 中国民航局于1950年5月对“两航”起义(1949年11月9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员工在香港起义,12架飞机飞归大陆。)回运的器材、物资及各地财产进行清点造册,1950年8月1日开航后,一切经费由中央财政部供给,采取“统收统支”的核算形式。 二、中国人民航空公司时期(1952年8月~1953年6月) 中国人民航空公司,实行“公司”经理部负责全公司核算,各地营业处和飞机养护组对某些指标进行考核。1952年安庆航空站成立,属中国人民航空公司核算。1953年6月9日,中国人民航空公司撤销并入民航局,恢复政企合一管理体制。 三、分区管理准备时期(1953年6月~1954年12月) 这个时期采用划分企业核算范围的办法,即将机务、航行(电信、气象除外)、商务、油料4个工种,从中国民航局到局所属单位的垂直系统划为企业核算的办法,继续推行经济核算制。对飞行指挥、生产调度以及人员、设备、资金仍集中管理,因此集中核算的体制不变。是时安庆航空站隶属中国民航局核算。 四、中国民航局直属国务院时期(1955年1月~1958年2月) 全国分上海、北京、广州、乌鲁木齐、重庆五个管理处,并独立经营,在初期仍采用集中核算办法。1956年,合肥航空站成立,隶属民航上海管理处经营核算。 五、中国民航局划归交通部时期(1958年2月~1962年4月) 自1959年1月1日起,民航局经营的国际航线、国内干线及工业航空以地区管理局集中核算,地方航线、农业航空由地方经营独立核算,但均未按计划实行。是时,安徽民航隶属上海民航管理局管理核算。 六、进一步加强经济核算时期(1962年4月~1965年12月) 民航强调各地区加强管理,核算盈亏,并采取内部核算和群众核算、增产节约、清产核资、财务检查等措施加强经济核算,中国民航局1965年扭亏增盈。是时,安徽民航隶属上海民航管理局核算。 七、经济核算停滞时期(1966年1月~1972年12月) 1966年取消了地区管理局盈亏指标,采用下达定额指标的办法。1969年11月,民航划归军队建制,民航收入上缴,各种经费由空军审查报总后勤部,由国家拨到军队,民航经济核算全部停止,安徽民航亦照此执行。 八、经济核算恢复时期(1973年1月~1978年12月) 1972年5月,空军后勤部要求民航实行经济核算。同年9月,民航成立调查小组,研究经济核算体制和办法。1973年10月,中国民航局制定《民航运输企业核算草案》,1974年1月1日起,恢复经济核算,全国民航扭转了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是时,安徽民航隶属上海民航管理局核算。 九、经济核算体制改革时期(1979~1987年) 1978年下半年后,民航总局3次研究核算体制问题。1979年1月1日实行经济核算,1980年8月,采用跨区航线实行联营办法。财政部自1981年起,对民航采取3年内实行全行业“利润包干上交,超收分成,亏损不补”的办法。未及3年,财政部又实行“利改税”,民航自1983年6月1日起实行“利改税”,办法。 民航上海管理局为独立核算单位,民航安徽省管理局以生产任务、飞行安全、财务收入为主的三大考核指标由民航上海管理局下达。安徽民航的财务工作,1984年前设会计室,1984年成立计划、财务、劳资科。根据1977年~1987年近10年财务决算资料统计,每年均有亏损。合肥骆岗机场开航后,飞的越多,亏损越大。1987年财务收入1231万元,费用支出1995.6万元,亏损764.6万元。主要原因是:(1)“一高两低”,即航材价格费用高,飞机票价低,人员、设备、机场利用率低,收入少。(2)配合北京、上海、广州等民航系统完成生产任务,核算制度未理顺,省局没有计算经济效益。(3)经营管理差,工作效率低。安徽民航在保证飞行安全、完成生产任务、执行财务收支计划等方面,每年都高于民航上海管理局下达的指标。1987年完成总周转量656.5万吨公里,为年计划493万吨公里的133.2%。财务收入1231万元,为年计划887.3万元的138.7%;费用支出1995.6万元,为年计划1733.7万元的115.1%。因各种不可比因素,1987年收入减少124万元,费用增加358.1万元。从安徽民航这个局部来看是亏损的,但从整个民航上海管理局核算单位这个全局来看,经济效益较好,摘掉了亏损帽子,每年均有利润上交。航空运输经济效益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经济效益,这对民航本身并不明显,但从整个社会综合经济效益来说,促进了安徽各行业生产的发展。 安徽民航历年完成客货运量统计表 ![]() 说明:①1960年客运量中含地方支线5001人。 ②1961年客运量中含地方支线3130人。 ③1964年客运量中地方支线人数未算。 中国民航国内航空旅客运价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