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旅客服务分地面和空中两个部分。
地面服务主要包括机场候机室、餐厅、招待所(宾馆)、商店(小卖部)等处。1956年,合肥三里街机场建站之初,候机室简陋。1957年新建了候机楼,候机室能容100名旅客。内设贵宾室,有护士兼服务员1人,附设小卖部。1958年,三里街机场设有旅客餐厅、招待所,候机室设有地面服务员1人。1960年,三里街机场实行“客运十保”:即保证安全、舒适、健康、时间、先后缓急、客来迎、客走送、不过磅、不点名、热情温暖。货运实行“六保”:即保证数量不缺、质量不变,取货上门、送货到家、货不积压、随到随运。1964年服务员增至2人,1970年增至4~5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服务质量大大下降。1977年底,安徽民航认真执行上级提出的“十二个要求”,即保证安全,严把售票、检票、登机“三关”;热情迎送往来客人;主动介绍乘机常识;经常关心老弱病残;提高餐食供应质量;认真搞好清洁卫生;保持客舱整洁舒适;缩短旅客候机时间;及时查验收发行李;尽量安排旅客膳宿;迅速正确答复问询;搞好内外配合协作。服务质量有所提高。
1977年,合肥骆岗机场启用后,候机楼内设有候机大厅、贵宾室。候机大厅舒适、宽敞、明亮,可容200余名旅客,备有通讯、医疗、问询等设施。候机楼东侧的大、中、小三个餐厅可同时供150人用餐。机场宾馆有170多个床位。机场环境优雅。1979年,骆岗机场成立地面服务分队,有服务员7人,负责候机室地面服务。1982年改为服务组,1987年有服务员6人。
自1978年起,骆岗机场执行中国民航总局规定,国际航班延误在一小时以上,免费向旅客供应饮料或餐食;国内航班不正常时,按第二种票价购票的外籍旅客和港澳同胞、华侨等也可享受国际航班的待遇。1983年以后,凡属民航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或取消,不分国际、国内航班,一律向旅客免费提供膳食和住宿服务。1984年3月,地面服务工作划分为迎客、引导办理乘机手续、引导办理安全检查手续、接待候机、引导上机等五个阶段,称为“一条龙”服务。1984年4月,安徽民航在骆岗机场成立服务公司,设有餐厅、宾馆、小卖部。
1985年,骆岗机场候机楼东面新建起休息厅,面积350平方米,内设小卖部、冷饮、电话等,供来机场迎送旅客及亲友者休息。
骆岗机场自80年代开展文明服务以来,候机室服务组经常收到旅客表扬信,中央、安徽、合肥电视台和省内外报刊对其服务质量都作了报道。民航安徽省管理局给予记集体功,民航华东管理局授予其先进集体称号。
空中服务主要是乘务员在飞机上为乘客报航线公里,起飞降落时刻;定时端茶送水,发放食物和乘机纪念品;有时还向中外旅客介绍所飞越的祖国山川、名胜古迹;以及上下飞机扶老携幼,照顾病人等。
1981年,安徽民航有乘务员4人;1984年发展到8人;1986年成立乘务组;1987年成立空中乘务分队,有乘务员12人。
安徽民航的服务人员均从地方招工,后由民航机械专科学校、上海民航技校或师带徒方式培训。
上一篇:第二节 货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