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初期,政务院针对职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状况,发出在职工中扫除文盲的通知。从1952年起,安徽全省交通系统对职工进行文化扫盲教育,主要学习形式是开办文化夜校,根据本单位工作特点,有分散有集中地组织学习。每周学习时间6~8小时,所用教材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职工文化课本》,有的单位还自编辅助教材。多数单位无专职教师,聘请文化程度较高的干部、职工讲课,无教育机构,由工会、人事或政治部门兼管。至1957年,基本达到扫盲要求。1958~1976年,各单位除每周有所谓“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外,对职工的技术业务提高有所忽视,业务技术专业人才受到冷落。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职工教育培训,逐渐恢复发展,198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发表,教育被提到各单位议事日程,学历文凭倍受重视。安徽省交通厅和铁道部第四工程局设立了教育处,县团级单位多数建立了教育科或人事教育科等专职教育机构。至1987年,全省交通部门相继成立了职工学校2所,干部训练班及干部学校2所,高等教育和电视大学工作站3所,交通部电视中专安徽分校教学点遍及全省13个地、市。
除专职机构对职工培训外,民航安徽省管理局从1981~1987年,自办初、高中文化补习、现代企业、电传电子、航行管制、调度、机务、导航等各类培训班63期,计848人次,选送到地方院校及参加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学习的人员共80人。
1980~1987年,安徽省公路管理局与南京工学院、福州大学、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济南交通学校、安徽交通学校等单位,签订委托代培合同,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730名,培养路桥、筑路、文秘专业电视大学毕业生159名,并举办道工培训班286期计1018人。
一、安徽省交通厅干部训练班
安徽省交通厅干部训练班,于1980年4月成立,县级建制,隶属于省交通厅领导(1988年8月更名为安徽省交通干部学校)。校址位于合肥市青年路4公里安徽交通学校内。训练班承担地方交通系统基层干部岗位培训任务,主要办学目的是为成人继续教育服务,并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安排的其它教学工作。
1986年10月,安徽省交通厅将交通部电视中专安徽分校并入干训班,对外两块牌子,内部一套机构。干训班下设办公室、总务科、电教科、教务科。有教职工17人,其中有大学学历的6人,大专学历的4人,获高级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的4人。有较为完备的电教设备和其它教学设备。
1980~1987年,干训班开办基层干部、航政、监理、财会、测绘、政工等各类培训班共17期,培训在职职工1475人。
二、安徽省汽车运输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安徽省汽车运输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原为安徽省汽车运输公司干部学校,建于1981年9月,位于贵池县城。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培训在职干部,隶属安徽省汽车运输公司领导。1984年6月,改名为安徽省汽车运输干部学校。1984年4月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开办中专班,1986年1月经安徽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安徽省汽车运输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办学规模为400~600人,设有汽车运输管理、汽车运用与修理、交通运输管理3个专业、学制为两年。办学目的是为全省汽车运输企业培养中级技术人才,提高职工素质。
学校有教职工40余人,其中教师13人。教学设备有教练车3部、制图模具、录放像机、电视机、幻灯机等,有图书1万余册。学校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8070平方米,固定资产110万元。
自建校至1987年,学校共培养汽车驾驶专业生863名,汽车修理专业生770名,汽车站务专业生120名;为社会培训驾驶员1339名;培训在职政工干部、车队队长、汽车站站长、会计、统计、调度、材料等专业干部以及部队转业干部共计1442名。
三、蚌埠铁路分局职工学校
蚌埠铁路分局职工学校。是对全分局职工进行业务培训的基地,位于蚌埠市宏业村东南约200米处。
学校成立于1959年8月29日,因校址未选定,暂在蚌埠、合肥两地办短训班。翌年11月学校开始配备校长和管理人员,教师从基层单位抽任,并在宿县站新建的侯车室内办学习班。1962年6月,原蚌埠铁路机械学校撤销,其校舍交职工学校使用,即现校址。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职工学校停课,至1972年始复课,正式配备教师3名。
复课后,学校改建新校舍,临时在蚌埠及合肥的铁路招待所办学。1975年1月新校舍建成,学校领导班子重新组建,设立校长室、总务室、教务室等机构。
新建的职工学校,占地2312平方米,教学设施较为完备,可同时开办3个班,供144人学习、就餐、住宿。1987年,学校有教职员工33人,其中教师7名(大学本科学历3名,大专学历1名)。
职工学校办学以短训班为主,长训班为辅(短训班最短半个月,长训班最长为一年),培训以运输行车工种为重点,兼办机务、工务、电务、财务、企业管理等其它方面的培训班。学员来自分局所属单位在职职工,培训期满回原单位工作。除在校内办学外,学校教师还到沿线小站送教上门辅导,使一些不能抽出职工脱产培训的生产单位,能就地开班、业余学习。自建校至1987年共培训职工14471人,全分局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接受过培训。
四、铁道部铜陵机车工厂职工学校
铜陵机车工厂于1978年开办职工业余学校,1983年改为职工学校,它是对全厂职工进行文化和技术教育的主要阵地,并指导和帮助车间在岗职工业余学习。
职工学校有简易两层教学楼1栋,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学校初建时,有教职工6人,其中领导干部1人,教师5人。教师中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2人。至1987年教师发展到15人,其中有12人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教学形式分为全脱产、半脱产和业余3种。课程设置有:初、高中文化和初、中级技术课,单科有物理、化学、钳工等课,学期少则月余,多则半年。
从1978年至1985年,学校共举办“双补”(补初中文化和初级技术课)脱产班23期,业余班77期,车间办班139期,共有1099人文化补习合格,797人技术补习合格,合格率分别为82.4%和72.2%。另有7995人次取得单科结业证书。举办徒工培训班9期共352人;扫除文盲班9期,有130人摘掉文盲帽子。1983年起至1987年学校共举办成人高考、待业补习等学习班21期,有1050人次参加学习;举办中级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106人,中级技术单科班9期192人。
1985年,职工学校荣获铁道部工业总公司和铜陵市授予的“先进教育集体”称号。
五、芜湖铁路职工业余学校
芜湖铁路职工业余学校,于1984年10月建立,承担南京铁路分局芜湖铁路办事处所辖23个基层单位的职工业余培训任务。学校共有专职教师48人,其中有41名教师分散在17个基层单位,采取集中轮训和分散教学的形式。各教学点配有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等电化教学设备共68台。
从建校至1987年,先后开办职工初中和高中文化补习班,每期6个月,学员通过南京市成人文化统一考试,合格率为96%。学校还开设了中央党校函授大专班教学点,有145人获得大专学历毕业证书;开设了上海铁道学院“铁道工程”函授大专班,有24名学员获得上海铁道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其中有6名学员被评为优秀函授学员;开办了中间站站长、客运值班员、列车长、劳动保护、电工等业务培训班近30期,计829人参加学习。
六、铁道部第四工程局高等教育工作站
铁道部第四工程局高等教育工作站,是以承担全局成人高等教育任务为主的办学基地,下设电大、函大、电视中专等几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教学班,同时还承担铁四局职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部分任务。
工作站原为铁四局电大辅导工作站,组建于1980年9月,位于合肥市望江东路铁四局机关大院内,当时归合肥铁路工程学校领导。1984年3月,铁四局成立函授辅导工作站,同年9月电大、函大两辅导站合并成立铁四局高等教育工作站。1987年9月,安徽省职工电视中专学校铁四局分校(1986年5月组建)从合肥铁路工程学校划出,归工作站领导。
工作站占地3.5亩,校舍建筑面积1167平方米,电教设备齐全。有专职教师5人,行政管理人员4人。
自建站至1987年,电大系统先后招收机械制造、财务会计、经济管理、党政干部、工业与民用建筑、汉语言文学、审计、物资管理等8个专业计10个班,共321名学员,其中已有5个专业计5个班共137名学员毕业。函大招收铁道工程、计算机语言、多路通信、机械制造、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信号等专业,共22名学员,其中有8名学员毕业。电视中专系统招收财务会计、工业与民用建筑两个专业计3个班,共101名学员。
七、蚌埠铁路分局电视大学辅导站
蚌埠铁路分局电视大学辅导站成立于1979年3月8日,行政上隶属蚌埠铁路分局,业务上由蚌埠市电视大学分校管理。
辅导站成立初,因无固定校址,学员大多集中在蚌埠车辆段和蚌埠材料厂等单位收看中央电视大学教学录像。1979年6月至1985年曾借用蚌埠铁路第二小学礼堂和蚌埠铁路第一中学的会议室进行教学。1986年开始,在蚌埠铁路第三中学内,设有固定教室两间,办公室一间,学员宿舍一间。
辅导站设主任1人,教务员1人,教师2人,两名教师均具讲师职称。为弥补师资力量不足,大多数专业基础课聘请地方院校教师兼任。学员在分局所属单位招收专业对口的在职职工。1986年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16名,主要是蚌埠地区铁路职工子弟。
辅导站设有电子、机械、工业企业管理、民用建筑等4个专业,学制为3年。自建站至1987年共招收学员125人,其中有4名中途退学,其余全部毕业。毕业率高于蚌埠市15%。
八、铁道部铜陵机车工厂电大工作站
铜陵机车工厂于1979年创办电大教学班,198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电大工作站,教学业务受安徽省铜陵市电大分校领导,是工厂培养管理人员和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基地。
电大工作站有教职工9人,其中站长1人,教师6人,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教学设施有办公室、教室7间,电视机、收录机10台,物理实验仪器1套。招生对象主要是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工龄在2年以上,年龄在35岁以下的在职职工及部分职工子女(待业青年)。在职学员毕业后由工厂劳动人事、干部、组织部门分配工作。
工作站先后开办机械制造工艺设备、电子技术及应用、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业会计、中文、党政干部专修科等6个专业,学制3年(专修科二年)全脱产学习。
至1987年工作站共招收全科学员197人,(含待业青年5人)单科学员57人,已有4届5个专业104名全科学员毕业,26名单科学员毕业。1981年荣获安徽省电大优秀教学班称号。
九、交通部电视中专安徽分校
交通部电视中专安徽分校,成立于1985年8月,隶属交通部电视中等专业学校,行政隶属安徽省交通厅,校址位于合肥市青年路4公里安徽省交通厅干部训练班内。建校时,安徽省交通厅安排由安徽交通学校负责筹建,教务管理由交通学校电教科承担。1986年10月,安徽省交通厅将交通部电视中专安徽分校及安徽交通学校电教科并入安徽省交通厅干部训练班,对外两块牌子,对内一套机构。
分校下设15个教学工作站,两个直属班。工作站有:合肥、阜阳、宿县、蚌埠、滁县、六安、巢湖、淮北、淮南、芜湖、安庆、马鞍山、铜陵、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和安徽省航运管理局。直属班有:安庆港、合肥小汽车修配厂。
1985年分校设19个班级,课程设置有汽车运输管理、汽车运输财会、水运管理、水运财会等4个专业,共有学生508人。1986年增设公路与桥梁专业,1987年增加到34个班级,并增设汽车使用与维修专业,在校生达874人。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