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清代的天文测量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廷派法国传教士雷孝思(jeanBaptisteRegis),肯特雷(P·kenderer),冯秉正(P·deM ailla)等来江南(含苏、皖两省)测绘《皇舆全览图》。康熙五十年前,天文与三角测量结束。按当时辖区计算,这次全省共测经纬度点17个,其点名是亳州、蒙城县、萧县、来安县、定远县、灵璧县、庐州、霍山县、庐江县、段腰镇、安庆府、池州府、旌德县、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凤阳府。安徽省现存最早的天文大地资料,是在这次测量中由冯秉正和肯特雷神父绘制的经纬度点分布图,康熙五十年以法文版出版,成图后,托马斯·卡巴特作了若干修正。该图以北京观象台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图边载有用法文编辑的天文点成果表,绘图比例尺约为1∶220万。 清康熙四十七~五十七年(1708~1718年),全国共测经纬度点631处(注:(法)J.B杜赫德《测绘中国地图纪事》),其中江苏、安徽两省计37处。这次天文测量是观测木星卫星,记其掩始时间,计算地面位置,因时表不准确、掩始时刻难于估计,且要求测星时必须同一人在不同地点观测,所以精度十分粗略。“当时所观测的经纬度,并不很准确..。”(注:陈正祥《中国地图学史》41页注76)“传教士们为绘制地图而以观测术求得的纬度以及用三角测量法测得的经度。经度是以通过北京的子午线来计算的。(注:陈正祥《中国地图学史》41页注76)” 清初,安徽有三位从事天文历算的官员和学者,他们是杨光先、梅文鼎和王贞仪(女)。 杨光先字长公,明万历二十五年~清康熙八年、(1597~1669年),安徽歙县人。康熙初年,任钦天监正。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杨光先曾上疏朝廷,说各地传教士与汤若望(JeanAdamSehallVonBell,德国人,明天启二年来华,清顺治朝任钦天监正)等“将十五省之山川形势、兵马钱粮、靡不收归图籍。”他指控汤若望等“私传邪教,图谋不轨”,朝廷对汤若望“遂罢新法,复用大统术”。“七年,朝廷知光先学术不胜任,复用西洋人南怀仁(Fedinandusverbiest,比利时人,1659年来华)治理历法。(注:陈正祥《中国地图学史》41页注76)杨光先就任钦天监之前(注:《清史稿·杨光先传》总第9909页)”自知学不胜任,屡辞而不准;上任之后,因所部历局人才不济,技术不精,致使测天制历工作层层受阻,屡验不应。加上顺治年间历案之争又起,康熙八年被遣回原籍,死于归途。学术问题与政治、宗教、民族问题搅在一起,他虽竭力效命,仍免不了有失败的结局。 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明崇祯六年~清康熙六十年、(1633~1721年),天算家,宣城人。他一生著作丰厚,所著历算之书凡80余种。在数学与测量方面著有《测量全义》、《方程论》6卷,《勾股测量》2卷,《三角法举要》5卷,《堑堵测量》2卷等。康熙皇帝读过他的“历学疑问”3卷,南巡时召见他,赐他“绩学参微”4个大字匾额(注:《清史稿·畴人传》总第1039页)。 他融通古今,学贯中西,利用中国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天文计算。他对西学不抱成见,亦不盲目崇拜。他精研天算,由授时以溯三统四分以采诸家之术,又博考九执回回术,而“折衷于新法,皆洞其源本,究其异同,卒以绩学受知圣祖。于是为进步之学者,始知中西学之一贯,不至眩晃于新法矣。”(注:《清史稿·时宪志》总第9308、9309页)。“他为之图解于平差立差之理,垛积之法,皆有以发明。(注:《明史·历志》总第7850页) 王贞仪(女),清乾隆三十一年~嘉庆二年(1766~1797年),安徽天长人,天文学家。主要著作有《地园论》,《日食解》,《星象图释》2卷,《象数窥余》2卷等10余种,现已亡佚,唯诗文《德凤亭初集》13卷存世。“足行万里书万卷,当以雄心胜丈夫”是她青年时代的抱负,她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屈指可数的女科学家。 清末,安徽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为测制《大清会典》中的《会典舆图》,在全国进行天文大地测量,安徽从光绪十七年开始,至光绪二十一年结束。省内天文测量由省舆图局承担。鉴于安徽省测绘人员不足,聘请了湖北省测绘专家4人,携带经纬仪、计时表等仪器来皖工作。安徽省饬委候补知县刘筹等专测天度。此次测量,天文计算采用过北京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用电讯法测量经差;以太阳高弧法测定纬度。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在省城用度时表,照英国格林回次(注: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天文台校准积差,经纬仪测准本处正午,推得格林回次偏东116度27分为中国京师中线,安徽省在京师偏东36分50秒,又用经纬仪测太阳高弧,推得纬度在赤道北30度30分52秒。省城经纬度既得,即出各州府县城心及交界处经纬点。(注:《福润奏折》。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这次测前未埋设标志。光绪二十一年编成《安徽舆图表说》,表中,除有各点的天度外,尚有沿革、疆域、山镇、水道、乡镇、职官诸项。天度中包括测星与距星的夹角、冬夏两至,日出日没时刻及昼夜长短。实测经纬度计算至秒值。其点名有: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宣城县、宁国县、泾县、太平县、旌德县、南陵县、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棣县、建德县、东流县、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合肥县、庐江县、舒城县、无为州、巢县、凤阳县、怀远县、定远县、寿州、凤台县、宿州、灵璧县、阜阳县、颍上县、霍邱县、亳州、涡阳县、太和县、蒙城县、广德县、建平县、滁州、来安县、全椒县、和州、含山县、六安州、英山县、霍山县、泗州、盱眙县、天长县、五河县、共60个。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海军依仗不平等条约,在长江中下游城市及要塞地区,测制长江航道图,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Tsler.M.F,Poterson.J.W,M ason.W.I等人在安徽江岸测天文点3个;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日本海军测天文点1个;民国25年(1936年),美国华盛顿Carnegin研究所地磁测量队,在皖境测天文点3个。以上所测地点与点名不详。(注:①《长江水利测绘志》表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