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1∶5万比例尺航测地形图
1954年6月,总参测绘局聘请苏联航测队对华东5省1市广大地区开始航摄,首批为苏皖两省,航摄范围在东经116度30分以东至沿海,1957年完成。116度30分以西地区,因当时国家大地网尚未建立,推迟至1956年航摄。全省航摄比例尺1∶2.5万~1∶6万。1956~1961年,南京军区测绘大队和总参测绘局第一航测队分别完成外、内业,同期彩印出版,全省计387幅,是为省内第一代1∶5万比例尺航测图。1958~1959年,南京军区根据这批图,编绘成全省1∶10万比例尺地形图,4色彩印,同期出版,计113幅。安徽第二代1∶5万比例尺地形图,1966~1974年摄影,1969~1978年,调绘制图,全省共393幅。同期编印出版,7色印刷。这次摄影采用苏联АфА—ТЭ及АфА—37两种型号航摄仪,象幅尺寸有17×18厘米与18×18厘米2种,像片比例尺1∶2.5万~1∶4万。作业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中、后期、社会秩序混乱,唯军事部门尚能坚持正常作业。第二代图的质量较第一代图为高。1971~1978年南京军区测绘大队以此图编绘成第二代1∶10万比例尺军用图4色彩印同期出版。
安徽第三代1∶5万比例尺地形图更新开始于1980年,“这次采取有重点有目的的逐步更新方案”。这次地图更新用重摄重测,重摄修测和编绘3种方法。所谓重摄重测,就是用新航摄片重新调绘成图,其像控点和地貌表示仍用二代图资料;重摄修测,即利用新航片补调新增地物,转绘第二代图的地貌元素;编绘,系指用省测绘局1976年后新测1∶1万比例尺地形图,加上外业兵要地志调查综合编绘而成。重新摄影区全部在长江以北,计6个分区,除以六安为中心的航区全部位于省境以内,其余5个分区均跨苏皖边界,总计126幅,1985年出版。第二代航测图图样见图2—4—1。

图2—4—1安徽省第二代1∶5万比例尺航测图(局部)
说明:该图1966年7月摄影,1969年调绘,1972年印刷,等高距10米。
六安地区摄于1989年4月,像片比例尺1∶3.5万。范围是东经115度30分~117度00分,北纬31度00分~32度20分,其余航区摄影时间在1980~1983年4月,像片比例尺1∶2.5万~1∶4万。安徽省第二、三代1∶5万比例尺地形图航摄情况见表2—4—4
安徽省第二、三代1∶5万比例尺地形图航摄情况表
表2—4—4(1966~1983年)

二、1∶2.5万比例尺航测地形图
1958~1965年,长办测成九江~安庆~马鞍山长江水道图,作业利用总参第一代1∶5万比例尺地形图的航片,(比例尺1∶3.5万~1∶5万。)以自制纠正仪放大成1∶2.5万比例尺像片图后,进行实地测图。因精度欠佳,1965年,又将原图退色,再经修测,成1∶2.5万比例尺图112幅。
1957~1958年,省水利厅测量队,利用总参测绘局航片,测成青弋江、水阳江地区1∶2.5万比例尺地形图4106平方公里。等高距,平地1米,丘陵地2米,山地10米。像片图测成后经退色处理,描绘成透明图纸。
1958年9月~ 12月,省水利厅测量队在浍河流域调绘像片图324平方公里,成图比例尺及航片来源不详。
1977~1989年,省地质局测绘队在大别山、肥东、贵池、宁国、歙县、休宁一带测1∶2.5万比例尺地形图121幅。
三、1∶1万比例尺航测地形图
〔省测绘局航测地形图〕
安徽省测绘局成立于1973年10月,下设3个外业队,1个内业综合队。1976年3月,正式在宿县测区开展航测外业。1978年继测砀山、涡亳、阜阳、蚌埠、阜南测区;1979年,蚌埠、嘉山、阜南、合肥测区;1980年,蚌埠、嘉山、合肥测区;1981年,阜南、嘉山、合肥测区;1982年,合肥测区;1983年,合肥、宁国测区;1984年,大别山、合肥、宁国测区;1985年,大别山测区;1986年,祁门、屯溪测区;1987年,芜湖、合肥、大别山、安庆、祁门测区;1988年,芜湖、安庆、大别山、望江、合肥(二)测区;1989年,芜湖测区。1989年底,全省航测外业全部结束。期间协助安徽1∶1万比例尺航测成图的单位有:陕西省测绘局、黑龙江省测绘局、江苏省测绘局、河南省测绘局、安徽省地质局、安徽省水利厅设计院、阜阳地区水电局等。根据安徽省测绘局1989年测绘生产统计年报,1976~1989年安徽省各测区1∶1万比例尺航测地形图完成情况统计表见表2—4—5。
安徽省各测区1∶1万比例尺航测地形图完成情况统计表
表2-4-5(1976~1989年)


注:单位为幅。
宿县测区不含江苏局17幅、河南局4幅。阜阳(一)测区不含水域1幅。嘉山测区不含江苏局10幅。合肥(一)测区不含水域12幅。宣城测区不含浙江局已印18幅,水域1幅。
大别山测区立测图与影像图重合11幅。芜湖测区不含水域2幅。安庆测区不含水域5幅。望江(一)、(二)测区不含湖北局3幅,水域4幅。祁门测区邻省已完成52幅,水域共25幅。合肥
(二)测区是江苏局摄影。
2—4—5表内:
1、测区所含图幅数与航摄幅数不等,是因与邻省协商划片的结果,省界附近航片,邻省可互利用。
2、表内所记全部完成年代的测区,印刷图幅数与测区总幅不等,是因为有连片水域所含图幅数。
3、测区内的航测内外业,有部分为省测绘局与外单位协作完成,也有由外单位独立完成的,为了表示协作单位名称,表内以英文字符代表单位名称,代号意义如下:
A、安徽省测绘局。
B、陕西省测绘局。
C、黑龙江省测绘局。
D、安徽省地质局。
E、江苏省测绘局。
F、河南省测绘局。
G、安徽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测量队。
H、湖南省测绘局印刷厂。
I、阜阳地区水电局。
据1979年初步统计,省内共有1∶1万图幅(跨省界处图幅以整幅计)5382幅。其中水域25幅,需实测图5357幅,折合整幅5122幅,全省面积含水域为13.9982万平方公里。到1989年底,外业第一轮控制调绘工作已全部结束。第二次摄影区测图未完。1984年,省测绘局开始面向市场承包对外测图任务,国家指令性任务逐渐有所减少。至1989年底,共完成航测内外业控制加密5143幅,印刷原图3845幅,外单位成图52幅,省内水域25幅,影像图1085幅,省内尚有1440幅1∶1万比例尺地形图未印刷出版。
1975~1988年,由国家测绘局出资,委托中国民航总公司太原分公司,对安徽境内有计划地分批摄影,以所得航片下发给安徽省测绘局,供测制1∶1万比例尺基本图用。省界邻边处,其摄影范围由各省测绘局协商确定。原则上由主办摄影的单位成图。1980年前,民航分公司使用苏联AфA—ТЭ、苏联AфA—41、威特RC—5、威特RC—8、4种型号航摄仪,像幅18×18厘米,摄影比例尺:平地,丘陵地1∶1.8万;从1981年开始,统一改用威特RC—10航摄仪,像幅23×23厘米,摄影比例尺:平地、丘陵地约1∶2万,山地、高山地约1∶3.5万。屯溪、祁门、望江测区,规定飞机沿万分之一图幅中心线飞行,限制最大偏离不超过300米。全省分17个测区,摄影时间、图幅数量、面积、摄影仪型号、像幅、摄影比例尺、详见表2—4—6。
安徽省1∶1万比例尺测图摄影情况表
表2-4-6(1950~1989年)


注:3、宿县测区含江苏局17幅,河南局4幅。
序号为14~20、宁国(二)、安庆、芜湖、庐江、望江(二)、阜阳(二)、阜南(二)、均为第二次摄影。
1975~1988年,省境内用于成图的航摄资料共5875幅(含重复摄影数)16.0411万平方公里。其中用于测图的有5658幅,面积15.4404万平方公里。1∶1万比例尺航测图式样,见图2—4—2。

图2—4—2上洪(部分)J—50—115—(12)比例尺1∶1万
〔水利系统测图〕
1950年10月,淮河润河集工程设计急需1∶1万比例尺地形图,军委测绘局航测队,应淮委要求,拍摄霍邱东西湖区航片,面积2400平方公里,该区称“淮河中游湖泊区”。1951年3月,成图。
建国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多次测制长江图,但精度差,幅面窄,比例尺过小,不附实用。建国初,长委用平板仪测制各种比例尺沿江图,但也是断断续续,测区间缺少统一坚实的连结,不能满足规划与工程的需要。为改善这种局面,1956年,长办邀请国家测绘总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共同制定长江流域摄影计划,聘请苏联专家,指导拟定各种比例尺航测技术要求。按照当时分工,长办负责九江以西长江中上游摄影,九江以东由总参测绘局摄影,并测绘1∶5万比例尺国家基本图。1958年长办利用总参第一代1∶5万比例尺图的航片,用自制纠正仪放大成1∶2.5万比例尺像片图,相当1∶1万比例尺图1115幅,覆盖范围包括湘、鄂、赣、皖、苏境内的长江干支流。长办自制的土纠正仪,系木质结构,精度无保证。加上所制象片图工序为先晒后裱,致使大量对点误差超限。图竣后,经查,达不到1∶1万精度要求,但比1∶2.5万比例尺图精度要求略高,故1965年,长办决定将这批图改制成1∶2.5万比例尺图,这次皖境内所测九江~安庆段1∶2.5万比例尺图,幅数不详。1977年长办成立航测专业队,开始第二次对长江流域摄影,中国民航二总队受其委托,按8个航区分批摄影。武穴~安庆为1—5分区的1航区东段,1977年11月A摄影,12月结束,使用苏联Aф—ТЭ航摄仪,像幅18×18厘米,摄影比例尺1∶1.6万。1979~1980年,长办测九江~马鞍山段长江图,按总局1974年公布规范图式作业,平地等高距1米,丘陵,山地,2.5或5.0米,计228幅,面积6306平方公里。安庆~马鞍山段,长办未摄影,省测绘局航测内外业队测图时借用安徽省地质局航摄象片。
〔安徽省水利厅航测地形图〕
建国后,省内水利系统测有少量航测图,因本系统没有航内设备,故仅做航外平面联测或调绘,内业由其他单位协助完成。
1958年,省水利厅设计院测量队在浍河测区完成1∶2.5万像片图调绘324平方公里,航内作业单位不详。60年代初,阜阳地区水电局完成阜阳、临泉、界首1∶1万比例尺航外控制调绘4500平方公里;芜湖县1∶1万比例尺图调绘4幅。1977~1987年,该队用省测绘局航片,在涡亳测区,协助省测绘局完成1∶1万比例尺图平面联测166幅,合4480多平方公里。1981~1982年,省水利厅测量队在涡亳测区测1∶1万比例尺像片图11幅;在蚌埠、嘉山测区的淮河干流及淮洪新河沿岸,测1∶1万比例尺像片图126幅。
〔安徽省地矿局航测地形图〕
省地矿局测绘大队,从1976年起开始在沿江地区开展航测,航测内外业生产自成体系。1976~1979年,该队委托中国民航总公司太原分公司在长江沿岸摄影,范围包括马鞍山、和县、无为、庐江、当涂、芜湖、繁昌、铜陵、青阳、贵池、枞阳、安庆、怀宁,含十万分之一图幅8—50—9、10、21、22、31、32、33、43、44、45、54、55、56、共13幅,含1∶1万比例尺图A614幅,面积1.6578万平方公里,这次摄影使用苏联АфА—ТЭ型号航摄仪,像幅18×18厘米,摄影比例尺1∶1.4万~1∶1.9万。沿江测区测图时间从1977~1980年底,完成1∶1万比例尺地形图3127平方公里(注:沿江测区1977~1980年测图数由地矿局测绘资料汇总而来,面积3127平方公里;1980~1985年测图数据省测绘局资料目录统计值计算,面积3417平方公里。);1981~1985年完成1∶1万比例尺地形图3417平方公里。1979年该队又在霍邱测47幅,面积1277平方公里,地图基本等高距按地形类别不同,分别为1米、2.5米、5米3种。
1977~1981年,省地质局测绘队参加全省1∶1万比例尺基本图测绘。1977年完成阜南测区调绘16幅;1978年完成嘉山测区平面联测6幅,阜阳测区调绘16幅;1979年完成宿县测区平面联测6幅,阜阳、阜南2测区电算加密45幅;1980年完成阜南测区像片图编制6幅,阜阳、阜南、沿江测区清绘23幅、阜阳立测16幅;1981年完成阜南测区立测16幅。1982年完成宿松、太湖24.5幅,1986年完成芜湖清水河5幅,1987年完成芜湖、屯溪20幅,1989年完成阜阳市20幅。以上成果单项零碎的未入2—4—7表。
〔安徽省煤田物测队航测地形图〕
1979年,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委托煤炭部西安航测大队,在巢湖、宿松两区进行航空摄影,面积5730平方公里。两区分别使用苏联АфА—ТЭ型航摄仪、АфА—41型航摄仪,摄影比例尺分别为1∶1万及1∶1.6万。航测外业由省煤田物测队负责,实测南龙山109平方公里,巢县412平方公里,航测内业由西安煤炭航测大队担任。
〔城市军用航测地形图〕
1972年,南京军区会议决定,施测华东军区大中城市1∶1万比例尺战备图,安徽省的合肥、蚌埠、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市均在计划之内。这次测图采用2种方案,一是用航测方法实测,一是用已有大比例尺图缩绘。
1972年2月,对芜湖市摄影,1974年2月,芜湖市城建局开始外业,次年6月结束,共完成控制调绘32幅,面积472平方公里。航内工作由83404部队承担,两期作业经费1.9万元,统由芜湖市城建局支付。该区使用苏联АфА—ТЭ型号航摄仪,像幅18×18厘米摄影比例尺1∶2.5万,采用自由分幅,经差2分22.5秒,纬差2分06秒,幅面尺寸40×40厘米,1976年由总参测绘局印刷出版。
1975年,对蚌埠航测1∶1万图6幅。又在合肥市区测1∶1万航测图16幅,像片比例尺1∶1.2万,像幅18×18厘米。
1978年,对淮北市航测1∶1万比例尺图6幅,马鞍山市8幅,铜陵市4幅,安庆市4幅。
1979年,测淮南市18幅。
1972年,马鞍山市城建规划处委托江苏省地质局测绘队,在市区范围用航测法成1∶1万比例尺图15幅,面积480平方公里,等高距分别为2.5米及5米。
安徽省1∶1万比例尺航测图内外业完成情况见表2—4—7。
安徽省1∶1万比例尺航测图内外业完成情况表
表2-4-7(1950~1989年)



注:序号:3、含江苏局完成17幅、河南局完成4幅。
4、完成像片图266幅、立测34幅。印刷266幅。
6、含江苏局完成10幅。
10、使用1981年航片。
11、使用地质局1976年航片。
12、使用地质局1976年航片,立测115幅,影像图173幅。
13、已测像片图31幅,立测266幅,印刷297幅,影像图211幅,影像图重11幅。
14、使用地质局1976年航片,立测8幅,影像图191幅。不含水域4幅与湖北局已成图3幅。
15、完成控制调绘252幅,影像图252幅。
16、外业结束制影像图258幅。
17、使用旧航片,1987年新航片未用。
18、使用江苏局航片。
19、省测绘局完成平面联测240幅,地矿局完成平面联测20幅,像片图测图20幅。
下一篇:第四节 遥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