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安徽省的内河航道近5000公里,航道的测量工作主要由省港航设计院测量队承担。该测量队成立于1958年,当时测量员仅13人,各种测量仪器18台。主要从事港区勘察性的测量工作。60~70年代,该测量队人数最多达26人,仪器33台,有测量宿舍船、80匹马力拖船各一艘,主要从事港口、航道测量,测量控制点多采用假定坐标。70~80年代,测量人员达36人,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增添J2型经纬仪2台,J6型经纬仪3台,S3型水准仪台,S2型准仪1台,主要从事全省港口、闸址、航道地形测量。1979年后,控制点逐步连接国家坐标点,属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80年代至今,测量队共有测量人员和辅助人员50人,引进了红外测距仪,PC—1500计算机等设备,能从事等级较高,规模较大的航道、港航工程测量,测绘成果达到国家标准。
该队从1958~1989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共完成5秒三角点2478个,10秒三角点4490个,水准路线7941.52公里,1∶5百~1∶1万比例尺航道、港口、闸址地形图4415幅。测量航道长度3933.35公里。
安徽省境内的航道测量内容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水深测量等。1981年9月,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委托安徽省交通厅港航工程处测量队(港航设计院测量队)施测淮河蚌埠闸至浮山集102公里的淮河主干道,1982年6月完工。施测的航道宽度以防洪大堤内坡脚线为准,遇有支流河口、浅滩、涵闸、水利枢纽等,根据需要而进行加宽。平面、高程控制分别以5秒小三角和水准测量进行。干流的平面控制分三级进行,首级控制利用国家等级点15个,全干流布设19个锁段,图根主网点测设267个,加密点127个,加密控制点主要能满足地形、水深测量的需要,一般用交会法或导线法与主网连接。
高程测量利用国家水准点13个,水深测量在汛期前进行,采用2台经纬仪的前方交会法定位,尺间距一般在50米左右,测深断面是采用罗盘仪定向用测绳量距,间距一般为100米。测深工作是在一条长5米、宽1.5米的小船上进行,测深工具用国产回声探测仪,水深点的检查是在测深过程中进行,规定每100条断面要重测5条以资检查。测深点高程误差为:水深在10米以内的小于0.15米,水深在20米以内的小于0.20米。地形测量采用40×50厘米的聚脂薄膜图纸,自由分幅。共完成1∶2千、1∶5千比例尺地形图125平方公里。测量的作业过程执行《港口工程测量技术规定》。
安徽省港航设计院测量队从1962~1989年间,在淮河水系完成的航道及闸址地形图测量情况见表3-5-5。
安徽省港航设计院测量队在淮河水系完成的航道及闸址地形图统计表
表3-5-5(1962~1989年)



注:①港航打捞队测。②蚌埠航道段测量队测。
港航设计院测量队从1958~1989年,在长江水系施测的航道有:南淝河、东淝河、裕溪河、上派河、白山河(金牛河)、洲河、丰乐河、黄陂湖区、唐串河、杭埠河、漳河、秋浦河、青通河、皖河、潜山西河、水阳江、郎川河、钟桥河、青弋江、店埠河、青山河、石门湖、姑溪河、固城湖、华阳河、汪联河、南漪湖、毕桥河、青山河支流、新三河口、巢湖、得胜河、瓦埠湖、长江等。完成的港址有:东关港址、石门湖月山港、顺安港址、上派港、铜陵长湖滩港、合肥港区、小孤山港区等。完成的测量成果见表3-5-6。
港航设计院测量队在长江水系施测的成果统计表
表3-5-6(1958~1989年)

新安江是钱塘江上游水系,东南流入浙江省。1967~1987年,省港航设计院测量队先后对该水系的航道、浅滩、闸坝区进行了测量。测量成果见表3-5-7。
省港航设计院测量队对新安江水系测量情况统计表
表3-5-7(1967~1987年)

1982~1983年,省港航设计院测量队,测量巢湖航道,完成了西起肥西丙子埠,东至巢县闸,长60公里的航道测量。平面控制利用“鸡毛燕、井头山、孤山”3个国家二等点和“姥山”一等点为起算数据,沿湖设有18个三等点(其中有4个点设在湖水中),四等点23个,在此基础上发展二级导线。高程控制主要是联测各水位站水尺零点,对原设的塘西、忠庙、槐林、巢县水位站进行了校测,对新设的新三河口、黄麓、散兵水位站按四等水准往返观测。施测的水准路线长130公里。地形测量(湖区水下地形测量)共完成1∶ 5千比例尺地形图49幅。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