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吴云
一、概况
民国二十一年,安徽省政府成立安徽省土地整理处,处长何崇杰。
土地整理处是根据孙中山先生“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精神进行筹备的。做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土地的产权和面积情况。何为物色人才,常与省陆地测量局局长接触,那时,陆地测量局住在安庆市碟子塘,后来改为蝶子塘小学。不久,焦山本人出任土地整理处测量队总队长,为省政府技正。民国二十二年,举办安徽省土地整理处测量人员训练班,招收高中文化学生三、四十人,由陆地测量局派员授课,一年结业。翌年,省陆地测量局抽调八人到土地整理处,带领学员一面实习,一面工作。是时,土地整理处测量队分编十组。二十三年底,为在阜阳、临泉、颍上、太和四县举办全面土地测量,又招收高中文化程度学员300人,其中200人分在安庆,100人分在阜阳。他们经过培训后,即行发证任职。民国22至25年。省土地整理处测量队在皖境共举办九次规模不等的土地测绘活动,详见下表:
安徽省土地局(地政局)测量队测区情况表
(1933~1937年)

地籍图图廓尺寸40×50厘米,每幅图面积,五百分一图为75亩,千分之一图为300亩,两千分一图为1200亩,四千分一图为4800亩。
二、安徽省土地局和地政局测量总队业务情况
总队技正室人员:
技正:焦山
技术骨干:马武林、方家庆、吴裕秀、施基肇、柯士杰、吴云。
业务范围:制印缩放地形图、分段编号、摹绘示范等。绘图分两班,第一班,40~50人班长马武林。采用流水作业方法,主要任务是缩放1∶1万及1∶5万图,以地籍原图为基础,用红、蓝、紫三色以不同符号进行分段、编号;绘图二班,女生60人,班长薛卓环,寿县人。主要任务是摹绘地籍原图;计算分四班,一班约80人,班长吴宣贵,桐城人。二班约80人,班长丁日成,安庆市人。三班约70人,班长吴祚彭,安庆市人。四班70人,班长谢文明,祁门县人。计算班的主要任务是:计算面积,列表,编造土地清册。
民国21年,为安徽土地整理处筹备成立时期。
民国22~23年,成立安徽省土地局,后改称地政局,民国26年12月底,因抗战军兴,停办。
1944年后,黄体仁来安徽立煌,任民政厅第四科科长,他是同济大学测量系毕业生,土地测量总队成立时,黄兼任总队长,刘明达为督导。抗战胜利后,黄召集一批抗战前安徽土地整理处测量培训班人员,以省地政局保留下来的市、县地籍图为基础,办理城镇地籍整理登记工作,并逐步推展开来。是时,民政厅派尹天民,以专员名义来屯溪,由刘明达召集前地政局测量人员,报准皖南行署,召收高中文化学员70名,在洋湖开办一个月的短训班。尹天民教地政概要,刘明达教地籍测图学,吴云教制图学。结业后,分五班作业,采用40×50厘米矩形图廊,以图解图根作控制进行地籍测量。
1945~1947年,先后完成了屯溪市、歙县、休宁、祁门、宁国、郎溪县城镇地籍测量。同时,组建了这几个市县的地籍整理处。当时,尹天民任屯溪市,休宁县的地籍整理处处长,刘明达任歙县、宁国、郎溪县地籍整理处处长,王友仁任祁门县地籍整理处处长。1948年,集中六个测量队在当涂县作业,地籍成图比例尺大部分为1∶2千及1∶1千,个别小镇用1∶5百,测事未完,当涂解放。
三、主要人员情况:
焦山,字石仙,安徽怀宁县广济圩人,生于清光绪五年(1879)七月二十二日,病逝於民国31年8月3日,终年64岁。
焦山1907年毕业於安徽测绘学堂,以成绩优异,旋被选送至北京中央测绘学堂高等科天体专业继续深造。191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庆从事测量工作,旋又参加北伐军,与清军战於徐、淮一带。
民国初年,安徽筹设陆军测量局,焦任副官长。1916年,他受张瑞麟之召,赴贵州省测量局任职,为三角科科长兼测量学校主任教员,1922年返回安徽,任省道局课长。1929年,调任江西测量局课长。1930年调任浙江民政厅,任一等科。1932年,又调回安徽,任省陆地测量局局长,同时兼任省土地局技正及测量总队队长,军衔上校。七七事变后,安徽陆地测量局奉命裁撤,陆地测量总局多次派员请他去南京供职,他坚辞不受。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日本左路军于11月自长兴绕道宣城,直扑芜湖、当涂,南京岌岌可危,时焦山携家逃至贵池唐田避难所,载行李之中,有存书万余卷,字画等千余张,中外地图200余种。1938年6月12日安庆陷落,焦山恐平生珍藏地图落入敌手,遂付之一炬。
焦山自幼好学,及长,工诗甚力,著有《煮石山房诗抄》一卷。
焦山在省陆地测量局任职时,曾在安庆建小型天文台一个,兼任省土地局测量总队队长之后,曾带领人员在安庆进行小三角测量,当时在城区选了一个整网,一个开网,在森林公园门前的华中路,选了一条基线,并在其端点进行了天文观测。焦山对大地测量学有较深的造诣,他在任期间,著有《氵蒙气差论》,另外还编有地籍测量学,制图学讲义,约14万字,是当时内部发行的土地局和地政局测量人员训练班的课本。他亲自讲课,负责辅导和教课的还有吴伯周,丁笠亭、潘孟岩、杨晋卿。
吴伯周和刘明达。
吴伯周,当涂县城北街人。日军占领桐城县大龙湾萧家大屋后,吴为保护一批地籍资料,密赴立煌,向省府当局提出交涉,请求迅速抢救。这部分资料包括民国21~26年间测制的全部地籍图,手簿、文件、测量仪器等,共八十余箱。当时将这些图件工具全部运到了怀宁县柏林村杨家祠堂,在地政局测量队班长杨积林家就地密藏。时吴伯周任安徽淮域工赈委员会工事课长,负责黄泛区堤坝工程,常驻太和县淮赈工地,我随吴以监工员名义搞课内技术工作,彼此过往较密。吴为人热肠,急公好义。南宿州解放时,他返回当涂故里,与续弦夫人及幼子为伴,终老家园。
刘明达,宁国县西街人,高中毕业后,被召到省土地局测量人员训练班学习,结束后,留省土地局工作。解放前夕,第四科科长黄体仁等,集中前陆地测量局全部仪器,以检修名义运往当涂县地籍整理处,由处长刘明达,业务课长吴云负责运到南京水工仪器厂修理,三个月后,又运回原处待命。当时省局已无人过问此事,刘明达决定将这部分仪器装上民船,暂避炮火风险。不久,当涂解放,皖南行署主任黄岩派员来当涂接收。从此,安徽省民政厅测量总队和省陆地测量局的全部仪器,均完好无损的回到了人民手中。
(本文由安庆市政协委员吴云供稿,编辑时略有修改,题目是编者后加的。编者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