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
1976年安徽省只有乡镇工业企业3443家,总产值2.3亿元。到1988年,全省乡镇工业企业数量增至13251家,总产值45亿元。1990年,全省乡镇工业户数(含个体)54.2万户,工业总产值达176亿元。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随之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加强乡镇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势在必行。 一、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组织 安徽省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负责施行。1984年以来,当涂、凤台、界首等县陆续在乡镇配备聘用制的专职或兼职环境保护员。到1987年,当涂有31名环保员、凤台有8名环保员、界首有8名环保员,加强了对乡镇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二、建立健全乡镇、街道企业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1981年9月23日,省政府转发了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保护工作的意见》中规定:“社队、街道企业,农工商联合企业执行‘三同时’的把关工作,主要由企业主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负责。环保部门要监督和检查基建、技措项目执行‘三同时’情况”。 1981年6月12日,省建委、第二轻工业厅、农垦厅、社队企业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联合颁发了《安徽省社队、街道、农工商联合企业防治环境污染规定》。这个规定主要是对这些企业的合理布局,严格执行“三同时”,防治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和措施。 1981年6月12日,省计委、建委、经委和省环保局联合印发《关于转发国家计委、建委、经委、国务院环保领导小组国环字(81)第12号文件〈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通知》第3条规定:“社队企业、街道企业、农工商联合企业等建设项目,必须在编制计划任务书或在建设前,由建设单位或其当地主管部门负责填报《安徽省小型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调查表》,并审查签署意见后,报所在行署、市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1983年5月6日,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的几项决定〉的通知》第4条规定:“社队、街道、农工商联合企业的建设,必须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合理布局,严格执行“三同时”,企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把关,环保部门要监督检查”。 1984年9月27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1986年8月18~20日,省建设厅和省乡镇企业局在合肥联合召开安徽省部分县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经验交流会,讨论修改了《安徽省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办法(讨论稿)》。1988年10月21日,省政府颁发《安徽省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办法》。1989年4月12日省建设厅和省乡镇企业局等部门联合颁发了《安徽省乡镇、街道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乡镇、街道环境监理员的聘用及其职权,乡镇、街道企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排污费征收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从而健全了全省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法规体系。 三、乡镇、街道企业污染状况调查 1984年11月,省建设厅和省乡镇企业局根据省政府的指示,对合肥市郊区、南陵县、泾县和贵池县开展乡镇企业污染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乡镇企业主要污染行业污染物排放、污染危害及污染治理方面情况。1985年5月11日,省建设厅、省乡镇企业局转发了泾县《关于小造纸行业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 1985年省建设厅又调查了岳西、桐城、当涂、六安、霍邱、霍山、界首、凤台、亳州等县市乡镇企业污染状况、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等方面情况,确定当涂、贵池、凤台和界首等县为全省乡镇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县。 1987年7月7日,安徽省排污监理所完成了全省乡镇水泥工业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1987年9月18日,安徽省排污监理所布置了皖南乡镇小造纸业保护情况的调查。 1988年1月8日,省建设厅,省乡镇企业局《关于认真做好乡镇(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及污染现状调查的通知》,在全省范围进行了乡镇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调查。调查以1986年为基准年共调查了4000多个企业,其中建档企业3163个,12个污染行(产)业,其中6个重点污染行(产)业。1986年调查建档企业,排放废水2665万吨。万元产值排放废水220.60吨,是全省工业污染调查水平的41.62%。排放废气275亿标立方米。万元产值排放21.44万标立方米,是全省工业污染调查水平的169.49%。于1989年1月写出《安徽省乡镇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报告》。其主要评价意见是: 废水中主要有害物质项目为化学耗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等,重金属污染不突出。说明全省乡镇工业废水以有机废水为主。造纸业废水污染物质等标污染负荷约占废水总污染负荷的55%,其次为食品酿造业,约占总负荷的20%。安庆地区是全省废水排放量及等标污染负荷最高的地市,约占全省的13.5%。 废气中主要有害物质为粉尘、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四项污染物占废气中污染物质总量的97.34%,属典型的烟煤型污染。主要污染行业是包括水泥、砖瓦等产业在内的建材业,约占废气污染总负荷的87%。淮北市为全省废气排放量及废气等标污染负荷最高的地市,约占全省的14.23%。 其主要措施是:加强宣传;制定必要的法规;建立健全基层环保队伍;将乡镇工业纳入生态农业轨道,因地制宜制定乡镇工业发展规划;依靠科学技术,结合乡镇工业发展进行治理;对造纸、水泥、砖瓦、电镀、采矿冶炼等重点污染行业提出具体技术对策。 结论是:全省乡镇工业尚未形成大面积污染,但在局部地区,少数行业污染已比较严重,并潜在着更大的威胁,尤其是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影响和破坏了环境质量和饮用水源,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