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全省建设环保方面的学术活动由全省性专业协会、学会和研究会组织,其主要学术团体和学术活动简介如下:
一、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
成立于1953年,原名“安徽省土木工程学会”,包括建筑、交通、铁路、公路、水利等各个部门。以后,由于工作上的需要,交通、铁路、公路、水利等部门单独成立学会,安徽省土木工程学会改名为“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这个学会成立以来,进行四次换届。第一届理事长是安徽省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程士范;第二届理事长是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吕季方;第三届理事长是省建筑厅副厅长吴溢;第四届和第五届理事长是省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张允贵。学会会员由1953年78人发展到4510人。现学会设有城市规划、建筑统筹、建筑创作、建筑结构、工程测量、建筑施工、预应力混凝土及外加剂、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建筑经济、建筑机械、建筑材料、建筑科学普及、计算机应用、建筑热能动力等17个学术委员会,1990年底办事机构有工作人员9人,其中:专职5人,聘用4人。这个学会近年来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来决定开展学术活动内容。为了丰富建筑造型,美化城市市容,学会组织全省的以及华东六省一市的建筑师们举办多次建筑创作座谈会。针对安徽建筑文化遗产的瑰宝——徽州民居,研讨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对指导全省建筑设计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高层建筑在合肥地平线上的掘起,学会及时组织交流有关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消防、采暖通风等学术问题的交流。在国际交流方面,自1985年开始,分别派出工程师去荷兰鹿特丹,英国格拉斯柯、美国檀香山等地参加第八、第九、第十届国际城市改造与管理协会的年会。在会上交流了合肥市旧城改造与黄山风景的录像,颇有吸引力,深受好评。1986年,作为中国建筑师代表团的成员去东京参加了日本建筑师学会成立一百周年的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还邀请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教授、专家、学者来安徽讲学。在智力开发方面,学会一方面为提高会员素质,举办继续工程教育;另一方面,自1985~1988年培养了889名取得省教委毕业证书的城乡建设事业的中专人才。学会还大力开展技术咨询,增加学会经济收入,给学会工作自立、自主、自给奠定了基础。为树立为会员服务的思想,增强学会的凝聚力,自1985年开始,学会建立了会员子女教育奖学金,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受到好评。
二、安徽省城市科学研究会
成立于1987年5月26日,会员由全省部分市长、县长、镇长、省及市有关部门的业务技术骨干和理论研究人员组成,现有会员300余人。第一届理事会由60人组成,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任名誉理事长,省建设厅厅长陈圣杰任理事长,省建设厅副总工程师罗清澄任秘书长。研究会设小城镇委员会等。办事机构有工作人员3名。研究会开展的主要学术活动有:组织德国、台湾等专家学术报告会3次,省内专家出国访问考察报告会3次。1987年协助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屯溪召开全国部分小城市市长座谈会;1988年组织省内部分县级市市长参加在河北省召开的全国小城市建设发展研讨会;1989年在六安市召开了安徽省小城镇发展对策研讨会;1990年先后与省房地产协会联合徵集城市房地产业研究论文并组织论文评审;与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召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学术研讨会等。研究会共编印会讯6期,编印安徽城市研究论文选集第一期。
三、省环境科学学会
成立于1980年11月21日,第一届理事会由59人组成,范涡河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学会下设编辑、科普、宣教、生态等5个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下设环境医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化学、环境声学、环境管理、经济、法律、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废渣综合利用等9个专业组。1983年成立科技咨询部。会员人数由1980年的150人发展到882人。1982年,安徽省环境科学学会被评为省科协系统先进学会。学会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了9次学术研讨会,就炼钢烟尘治理技术、城市生态、生态农村、自然保护管理、环境医学等进行了研讨。同时举办了5次学术讲座、报告会。进行了优秀论文评选,组织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活动。竞赛以书面答卷的方式进行,于1989年10月24日在《安徽日报》刊登竞赛试题、竞赛规则等,共收到答卷22382份,其中:外省参赛的答卷18份。竞赛评比结果,有144名安徽省参赛者分获一、二、三等奖。铜陵、淮南、合肥市和黄山市获优胜团体奖。省外参赛者均发给纪念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