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范围
根据中央贸易部1950年7月颁发的《贸易部一九五一年编订国营贸易计划暂行办法》规定,安徽省自1950年起至1957年以前,在国营商业系统内逐步建立起来的商业计划计有商品流转、财务、商品流转费用、商品运输、基本建设、劳动工资、商业网点、商业教育、生产企业等项。1953年以前,各级商业行政和企业的主管计划部门,负责管理其中的商品流转、商品流转费用、商品运输、基本建设、商业网点计划,其余各项计划则分别由各职能部门管理。从1953年起,商品运输、基本建设、商业网点计划交由当时商业系统内部的组技部门管理。1958年后,商品流转费用计划并入财务计划不再单独编制。1957年以前,上述各项商业计划的编制,按规定都必须以商品流转为中心,由主管计划部门负责全面综合平衡。
商品流转计划中的年、季、月度计划,在1953年以前,均由主管计划部门负责管理。此后,月度计划即交由业务部门作为业务执行计划自行安排。对于中、长期计划,省商业厅只是在不同时期根据商业部和省计委的部署参与一些编制工作。省以下商业行政和企业部门一般都没有参与这项活动。
从1960年开始,省商业厅在上报年度商品流转计划的同时,按商业部规定还要同时附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和“75种主要商品零售总量计划”以及计划期的“社会商品购买力计算表”。这类计划和计算表的编制工作也只停留在省一级,只上报,不审批,目的只是在编、审国营商业商品购销计划时作为研究社会商业的参考。
二、任务
安徽省从1950年建立各级商业行政部门和专业系统起,内部便开始设立专管计划、统计工作的职能机构。省商业厅内设计划处(1952年前为科、室),各省级专业公司一般都设计划科。省以下各级商业行政和专业系统工业品二级批发站及部分市级公司设计划科(股)外,其它一般都与财会一起设计财科(股),少数单位也有附设在业务部门的。计划部门的基本任务是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商业工作方针政策的前提下,负责商品流转计划的编制、审定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商业计划和统计制度的贯彻实施;各项商品流转统计报表的编制与综合以及其它各项商业统计报表的统一管理;商品流转统计原始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各项统计资料的分析和运用以及各项定期和不定期的调查研究工作等。调查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各个时期各有其不同侧重点。建国初以至“一五”时期,为了适应当时稳定市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着重开展社会商业公私经营比重及主要商品产供销平衡情况的调查,同时还进行社会购买力和家计调查工作。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国合合并、专业公司撤销,调查研究工作基本陷于停顿。60年代由于商品统购包销范围的扩大,市场供求矛盾的加剧,商业计划安排中属于政策性的指标越来越多,政策性要求越来越强,调查研究则又着重于市场形势的分析,工农业生产情况的了解,同时还在全省40多个市县恢复和建立1300余户城乡居民家计调查点,开展经常性的家计调查工作。“文化大革命”时期又再度中止。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调查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匡算以及主要商品供求状况的分析研究上。从1978年起,在全省商业系统内广泛建立市场情况调查的固定联系点,定期综合分析市场形势。商业厅计划处还从1983年起编印内部刊物《情况交流》,广泛搜集并整理有关社会经济各部门的活动情况和统计资料,分析研究市场总趋势和社会商业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