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以来,安徽国营商业企业为了解决商品积压和资金的不合理占用,曾经多次进行清仓查库,清理资金和帐目的工作。
“大跃进”期间,安徽商业企业在“左”的思想影响下,经营上曾出现过“大购大销”的错误做法,导致企业单纯追求完成购销指标,不择手段,盲目采购,大搞转手买卖,买空卖空,造成经济指标的虚假,收购了大批不适销甚至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不合理的库存商品和不合理的资金占用相当突出。1960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商业部《关于开展清理资金、清理库存、清理帐目,改善经营管理的群众运动的报告》。1961年1月,商业部又印发了《关于认真发动群众大张旗鼓地把“三清”和改善经营管理运动搞清搞透的通知》。省商业厅贯彻执行了上述通知规定,从1961~1964年底,全省商业企业经过全面清查、核实、落实处理的商品、资金损失共达26977万元。其中:商品削价报废损失20535万元,资金呆帐损失2670万元,丢失短少、贪污盗窃和其他损失3772万元。按行业划分为:百货14313万元,五金4430万元,食品3180万元,蔬菜1119万元,药材2236万元,煤建728万元,石油113万元,糖业30万元,盐业89万元,水产45万元。供销社339万元,厅直单位355万元。还有农村三项欠款(赊销、预付贷款、预购定金)损失16495万元,合计损失43472万元,相当于当时商业系统10年的利润总和。这些损失,绝大部分由国家财政下拨专款弥补。经过“三清”处理,解决了企业的包袱,落实了财产,教训是深刻的。
“文化大革命”冲击着整个国民经济,也冲击着商业系统,经营管理不善,家底不清,商品积压的情况日益严重。1971年按照商业部的部署,对库存商品又进行了一次清理。1976年7、8月,国务院和商业部先后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扫仓库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清仓查库安排好市场供应的通知》。省商业局及时转发了商业部文件并作了补充规定。成立了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各地、市、县商业局、省公司、二级站相应地成立清仓查库组织,重点清查在途商品,库存商品,到年末压缩在途商品4000万元。并对库存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半导体收音机和涤棉混纺布5种商品分地区核定库存限量,限期压缩,以增加市场供应。1978年8月,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关于当前商业、供销部门的库存中有问题商品增多的情况和改进意见的报告》。商业部又发出《关于立即开展清仓查库的通知》。全省商业企业按照通知要求,经过清查,共查出有问题商品27261万元,占库存商品总值的24%。同时,通过各种办法对查出的有问题商品进行处理。1978、1979年共处理有问题商品21349万元,占清出数的78%,削价报废损失2839万元,占处理数的13%。1979年末全省有问题商品占库存商品总额的3.8%。
1981年,根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听取商业、物资系统压缩商品物资库存问题汇报后的指示精神,全国商业系统在五金、交电、化工批发企业和批零兼营企业开展了清仓查库,挖掘库存中的生产资料商品和钢材原材料,增加市场供应。截至1982年底,全省五交化批发企业共清查出有问题商品7160万元,占库存的26%,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处理损失达4543万元,其中削价损失1860万元,报废损失2683万元。按照商业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决定,冲减银行贷款3367万元,冲减企业自有流动资金1176万元。
1984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安排,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从全省商业系统库存中拿出一部分销小存大、滞销的纯棉布对金寨、霍山、霍邱、舒城、岳西、太湖、潜山、阜南、颍上、歙县、绩溪、凤台和淮南市郊等13个县(市)集中连片的贫困乡村,年人均收入在120元以下的缺衣少被的260多万人口的严重困难户,实行为期5年的赊销,总金额达5282万元,由国营百货(纺织品)公司委托基层供销社通过乡政府办理赊销工作。赊销款没有收回之前,银行对商业企业实行免息。这个办法既调整了商业库存结构,又支援了贫困地区的困难户。
建国以来,商业系统进行的几次大规模清仓查库,清理出大批积压商品和有问题资金,对于加速资金周转,改善经营管理,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暴露出在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经营思想、科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有些不适销对路的工业品,一面处理,一面还在继续生产、收购的现象一直未能很好解决。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企业经营责任制的不断完善,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已经逐渐减少。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