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是中国传统工夫红茶之珍品。“祁红”创制于清光绪元年至二年(1875~1876年),据民国5年(1916年)《农商公报》第二十期载:“安徽改制红茶??实启始于祁门南乡贵溪人胡元龙。胡于咸丰年间(1851~1861年),在贵溪开辟荒山五千余亩,兴植茶树,光绪元、二年因绿茶销路不旺,特考察制造红茶之法,并建日顺茶厂改制红茶,亲往各乡教导园户,至今四十余年孜孜不倦。”另一说为光绪二年黟县茶商余干臣,从至德来祁门劝诱茶户改制红茶,在历口、闪里设红茶分庄,高价收买红茶(湿坯或干毛茶),着手精制。因红茶价高销路好,相继仿制,逐渐形成了祁门红茶区。19世纪末20世纪初,祁门红茶产销处于鼎盛时期,大小茶号多达140多家。清光绪三十三年至民国6年间年产量有1500吨~2000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产量降到仅有百吨。建国后,恢复与发展很快,1957年产量2290吨,1959年高达3750吨,1962年降至880吨,1980年后,年产在2500吨~2800吨。
“祁红”产区,历史上包括安徽至德(今东至县)和江西浮梁,后又扩大到安徽石埭、东流、贵池、太平和黟县北乡及江西鄱阳、乐平等县。建国后江西浮、鄱、乐三县所产红茶命名“浮红”,而安徽祁、东、贵、石、黟、太六县所产红茶统称“祁红”。1984年起,“祁红”产区只限于祁门县(其它各县产的统称“安徽红茶”)。黄山支脉由东向西婉蜒绵亘全县,地形起伏、山高林密,层峦叠翠。茶园多分布在海拔200~400米的峡谷山地和丘陵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年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大,年平均在80.7%。每年春夏季节,更是“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枚岩、紫色页岩风化而成的黄土和红黄土,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PH值在5~6之间,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此乃形成祁门工夫红茶独特持久花果香优异品质的自然条件。该地长期孕育成地域性的“祁门槠叶种”茶树良种,富含“香叶醇”等香气成分,适制性持嫩性强,产量稳定。
“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峰苗秀丽,金毫显露,色泽乌润。内质香气馥郁鲜甜持久,滋味鲜醇隽厚,汤色叶底红艳匀亮,香气似花似蜜,香中有味、味中有香。“祁红”单独泡饮,最能领略其独特的香味。如加入牛乳调饮也很可口,并香味不减,加牛乳的汤色呈粉红色,十分艳丽。在国际市场上誉称“祁红”为“祁门香”。在世界红茶中独树一帜,世人称之“茶中英豪”、“群芳最”。
民国4年,“祁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1980年获国家优质食品金奖。1983年获经贸部出口产品“品质优良”荣誉证书。1985年蝉联国家优质食品金奖。1987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第二十六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荣膺金质奖章。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英国、苏联、波兰、联邦德国、丹麦、瑞士、瑞典、意大利、荷兰、爱尔兰、芬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苏丹、巴基斯坦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