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2年,简易人力打稻机和玉米脱粒机,由生产厂直接销售或由农业推广单位安排农业社和农场使用。1956年起,供销社系统开始经营脱粒机械。是年,省社分配、供应人力打稻机495台、玉米脱粒机384台。1958年后,供应量上升,次年,全省销售1000多台。1960年,脱粒机械供应下降。1962年,全省销售仅有100多台。1963~1964年,交农机系统经营。
1965年,脱粒机械归供销社系统经营。为解决高产水稻脱粒问题,1966年,省社、省计委、物委、农业厅、机械厅、财政厅共同研究,安排生产打稻机3000台,由省农资公司负责组织各农资分公司(站)统一收购、调拨、结算,按1965年价格执行。产销作价倒挂,各经营单位随销售随作经营损益处理。当年,全省脱粒机械供应2000台。“文化大革命”初期,供应量锐减,据1969年统计,全省仅销售200多台。
1970年,供应量逐渐上升。机动脱粒机逐步代替人力脱粒机械。1972年,全省销售脱粒机械32695台,其中,机动脱粒机销售2754台,增长53%。1976年起,随着农村动力条件的改善,机动脱粒机供应增加,人力打稻机供应减少。1977年,全省销售机动脱粒机13258台,比1975年上升49%,打稻机销售9512台,下降24%。全省脱粒机械社会保有量72000台。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受购买力限制,机动脱粒机供应下降,人力打稻机供应增加。1981年,全省销售脱粒机1946台,打稻机10262台,分别比1979年下降81%和上升17%。之后,脱粒机械产大于销,1983年,取消计划分配,由各县农资公司直接从生产厂订购。1987年,全省脱粒机械社会保有量586849台,其中,机动脱粒机为124700台,人力打稻机为462149台。1966~1988年安徽省供销社系统加工机械和脱粒机械购销存见表7—6—2。
1971~1988年安徽省供销社系统农机具主要品种供应数量见表7—6—3。
1966~1988年安徽省供销社系统加工和脱粒机械购销存统计表
表7—6—2单位:台

1971~1988年安徽省供销社系统农机具主要品种供应数量表
表7—6—3单位: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