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国营工业小额设备贷款
国营工业小额设备贷款属于固定资产贷款范畴,但由于数额少不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使用流动资金贷款指标,故归属在工业流动资金贷款。此项贷款,开始称安徽省地方国营中小型技术组织措施贷款,以后又称小型技术改造措施贷款,1983年正式定名小额设备贷款。
1964年12月5日,安徽省财政厅、省经济委员会、省人民银行共同制订《安徽省地方国营中小型技术组织措施贷款试行办法》,银行据以开始办理贷款。办法规定,贷款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原材料有来源、贷款金额在2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购置;贷款期限12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8个月;贷款由财政部门划拨资金、下达指标,委托银行发放;贷款月利率为3‰,企业还款来源是超计划利润。1964年,全省贷款指标70万元,在合肥、蚌埠、芜湖、淮南、安庆、马鞍山、铜陵7市地方国营工业企业试行。1965年,此项业务改由建设银行办理。
1975年7月8日,国家计委、财政部颁发《小型技术改造措施贷款暂行办法》。开办这项贷款的资金由地方机动财力或集中的更新改造资金安排,贷款重点用于支持轻纺工业。
1984年5月21日,省人民银行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暂行规定》,决定对国营和集体工业企业5万元以下的单台设备购置和单项工程改造项目,发放小额设备贷款,贷款期限由1年延长到2年。
1990年,全省国营工业小额设备贷款余额较1985年下降72.2%。全省国营工业小额设备贷款历年余额见表4—2—5。
安徽省国营工业小额设备贷款余额情况表

二、科技开发贷款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省工商银行于1985年开始办理科技开发贷款,是全国最早开办此项贷款的省份之一。
1985~1990年,全省共对冶金、机械、电子、轻工、纺织、船舶、邮电、化工、医药、军工等科技单位累计发放科技开发贷款23350万元,收回贷款7682万元,贷款余额由1209万元增加到15667万元,年均递增66.9%。贷款主要投向是:支持企业实施“火炬”计划,开发高技术产品;支持企业实施“星火”计划,利用先进技术和资源优势开发新产品;支持企业推广运用电子计算技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管理水平。6年来,全省先后支持了共857个项目。其中:有770个项目已竣工投产,310个项目已还清贷款。投产项目新增产值6.5亿元、利税1.2亿元、创汇651万美元。在已投产的项目中,有31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占4%;164个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占21%;100个项目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27个产品荣获国优称号,76个产品荣获省优称号。
1988年,省工商银行与省科委签订了“星火”发展基金委托贷款协议,按其要求将135万元“星火”发展基金分别汇入5个项目承担单位帐户,并代为管理和计息。
1990年4月23日至29日,中国工商银行与国家科委联合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科技贷款成果展览会。省工商银行与省经委、省科委选送了20个项目参加,获得一项“金箭”一等奖(金奖),一项“金箭”二等奖(银奖),16项“金箭”优秀奖,并荣获“展团风格奖”。
科技开发贷款也与其他贷款一样,不同程度的出现有逾期、呆滞、呆帐问题。为此,1989年严格控制贷款用于扩大基建,同时认真审查贷款项目及贷款风险,并确定于1990年对三类以下企业不再发放此项贷款,抓紧收回到、逾期贷款。详细情况见表4—2—6。
安徽省科技开发贷款历年余额增减情况表

三、森工企业多种经营贴息贷款
安徽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省工商银行于1987年4月24日转发林业部、财政部、中国工商银行《关于发放森工企业多种经营专项贴息贷款的联合通知》,自1987年起由工商银行发放和管理此项贷款。贷款年利率7.92%,1989年调整为11.34%,1990年4月15日调整为10.08%,8月21日调整为9.36%。贷款利息承担,借款单位44%,其余56%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各贴付50%。
省工商银行从1987~1990年先后对六安、安庆、宿县、宣城、滁县、阜阳、巢湖、合肥、蚌埠、芜湖、淮北等11个地、市发放森工企业多种经营专项贴息贷款70个项目,其中种植业2个、采掘业1个、加工业40个、第三产业27个。贷款1268万元,其中用于周转金426万元、设备842万元。清收34个项目,收回贷款596万元。到1990年末,尚有未还项目36个,结欠贷款余额672万元。
据1989年、1990年两年统计报表反映,通过发放此项贷款新增产值1064.7万元、新增利润149.4万元、新增税金93.9万元、安排就业361人、创名优产品一个,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安徽省私营工业流动资金贷款历年余额表

安徽省公私合营工业流动资金历年余额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