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初期,政务院《关于国家机关现金管理的决定》规定,国营企业资金与机关团体经费必须存入所在地人民银行,其它合营、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可自愿在任何金融单位开立帐户。因此,全民所有制单位大都在人民银行开立帐户,有利于资金的收付和结算。1950年10月,皖北各地国营企业、机关、部队及合作社共有1519个单位,在银行开户的1402户、占92.3%。
1956年,为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掌握,省人民银行对各级预算机关的帐户进行清理,结清旧帐户,重新办理开户登记。
1958~1960年,受“大跃进”影响,银行放松帐户管理,造成帐户混乱。1961年统计,全省银行系统和企业、机关的往来帐有1717户不符。为此,省人民银行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对结算帐户进行一次清理和整顿。到1962年6月以前,清理整顿了大部分总分帐不符和银企不符的帐户。经过整顿,银企结算帐户不符减少到403户。“文化大革命”中,银行再度出现放松帐户管理和废驰结算纪律的倾向,致使乱开帐户、出租出借帐户和违反财政纪律等严重问题在各地时有发生。
1977年12月,省人民银行贯彻中国人民银行当年10月颁发的《帐户管理办法》,着重强调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基建资金与流动资金分口管理,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分别核算的原则,部署辖内行处对帐户进行全面整顿,基本帐户、专用帐户、辅助帐户三类。开立基本帐户(包括存款户、往来户、预算存款户和经营限额支出户)必须是独立预算单位或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单位;开设专用帐户(包括专用基金存款户、贷款户),适应于提存或上级下拨基金任务的企业存款部分;辅助帐户,适用于距离主管部门较远的非独立核算单位,此项帐户除与基本帐户发生收付外,一般只收不付或只付不收。省人民银行采取的整顿方法是:1、各开户单位先进行自查,然后主管部门和银行派人复查。2、清查中要做到四查四分析:一查经营范围,分析购销活动;二查资金活动,分析来源去向;三查对转关系,分析用途;四查开户手续,分析帐户的合理性。3、查清帐目后,按照《帐户管理办法》,重新登记开户。整顿工作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全省共查清帐户7.46万户,经整顿、合并2434户,占3.26%;撤销5540户,占7.42%;取缔78户,占0.11%;保留66592户,占89.21%。整顿期间开立帐户1362个。清查出157个单位出租出借帐户收取“管理费”19万元,1000多个帐户使用会记科目不当,记帐有错误。还揭露出一些经济案件,截留利润,虚报亏损和侵吞库款共计137万元;投机倒把、贪污盗窃共242万元。经过这次清查整顿,全省银行系统加强了帐户管理。
1978年6月,省人民银行下达了《关于贯彻帐户管理办法的补充意见》,对各种“五·七”劳动组织、校办工厂、商业部门在城市的基层单位及人民公社事业费、育林养路特种资金、工会经费等开户问题,分别不同情况,作出具体规定。
1980年,为支持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放宽了开户条件,1980~1983年全省共新开各种帐户3万多户,新增存款余额3.8亿元。在新开帐户中,集体经济户1.28万户,个体经济户5115户。
1982年,省人民银行为配合社会上打击经济领域严重违法犯罪活动,根据省人民银行、省工商局等8个主管部门下达的《关于加强工商企业监督管理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又开展了一次银行结算帐户清查整顿。凡没有《营业执照》的,一律注销帐户,发现出租帐户,从中渔利者,要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对弄虚作假或套用银行资金的帐户,银行要停止其帐户支付活动。情节严重者,反映给有关部门严肃处理。通过清理,加强了帐户管理和监督。
1986年8月,安徽省人民银行、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省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合肥分行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出租出借银行帐户的通知》,规定:1、建立帐户管理档案,对不符合规定的帐户,要进行清理整顿,帐户的收支要认真审查。2、经常检查帐户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宣传,提高企业遵守结算制度的自觉性。3、对出租、出借、转让帐户者,一经查出,除没收其非法所得外,还可以采取停止帐户收付款,冻结其存款等制裁措施。4、正确贯彻执行开放和搞活的方针,在方便开户、及时结算的同时,发挥银行的监督作用。
1990年6月起,针对当时结算纪律松弛,企业多头开户,查出银行贷款和现金情况较为严重的状况,省工商银行所属各级行处按照人民银行《关于整顿开户,加强结算纪律的意见》,进行了企业结算帐户清理整顿工作。部分地、市支行还成立了清理整顿领导小组,抽调有关人员进行清理、整顿工作,仅马鞍山、安庆、阜阳3个地、市支行就清理撤销了428个企业帐户,对企业单位一行多户、多行多户进行了归并清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