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颉(羽氏鼻祖之一)
发布时间:2024-05-08 02:51:52
郑穆公之曾孙;郑国人。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羽氏鼻祖之一。郑简公二十三年(前543),羽颉看到自己的国家弱小,随时都有被大国楚、晋、秦等吞并的危险,认为只有与强国结盟,才会有生存的可能,便向郑国的当权上卿大夫良霄提出与晋、楚两个邻国结盟的建议。良霄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他和另一位卿大夫公孙黑分别出使晋、楚两国。《左传》没有关于羽颉上述建议的记载,但记载了良霄欲派公孙黑出使楚国。 这时,公孙黑发动乒变,良霄被迫逃亡,随后良霄反扑郑国,羽颉作为马师协助良霄,失败,良霄被杀。羽颉怕受到株连,逃亡到晋国。 子皮让公孙鉏代替羽颉做了马师。晋平公封羽颉为上大夫,并将任地封给他作为食邑。此后,羽颉曾与同样来自郑国的乐成一起奉事赵文子(赵武),并建议讨伐郑国,为赵文子拒绝。
羽颉的封地在今日的任县境内,那时就称“任地”。任地的由来据《水经注》记载:此地为“诸流汇集”之地,素有“南泊”之称。因古代的“任”字与“壬”字相通,“壬”在五行中属“水”,为此这里就称“任地”。在历史上曾有人将羽颉称为“任大夫”,这是有地名而得此称呼。任地原来是河流汇集的地方,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那时的“任地”十年九涝,百姓苦不堪言。羽颉到达后,决心治理河道。他先选择了据旧城区东南十几里外的高地,作为临时行政区,然后亲临工地,率众疏通河道。历经二年之久才把涝灾治服。后来羽颉将百姓安顿好后,又把行政处所搬回了旧城,虽然行政处搬走,临时行政区的人仍称它“任城”,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羽颉的后裔子孙,或以“羽”为姓氏,或以“颉”为姓氏。
羽颉的封地在今日的任县境内,那时就称“任地”。任地的由来据《水经注》记载:此地为“诸流汇集”之地,素有“南泊”之称。因古代的“任”字与“壬”字相通,“壬”在五行中属“水”,为此这里就称“任地”。在历史上曾有人将羽颉称为“任大夫”,这是有地名而得此称呼。任地原来是河流汇集的地方,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那时的“任地”十年九涝,百姓苦不堪言。羽颉到达后,决心治理河道。他先选择了据旧城区东南十几里外的高地,作为临时行政区,然后亲临工地,率众疏通河道。历经二年之久才把涝灾治服。后来羽颉将百姓安顿好后,又把行政处所搬回了旧城,虽然行政处搬走,临时行政区的人仍称它“任城”,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羽颉的后裔子孙,或以“羽”为姓氏,或以“颉”为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