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苏氏发展简史(2)
甘泉苏氏发展简史(二)
显赫的清代甘泉苏氏家族
回顾甘泉苏氏发展史,大有一种“国盛我昌,国弱我衰”的感觉。而1650年至1770年期间,随着康乾盛世的形成,甘泉苏氏的五至十世也创造了家族史的第一个鼎盛时期。鼎盛标志有三:一是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和《山东省(清代)科考名录汇编》记载,自1643年至1911年的268年间,武城县清代共出了13名进士,其中,有5人是甘泉苏氏后裔(见图四);
二是根据1750年编修的乾隆《武城县志》记载,武城县自1643年到1750年的百年间,共出了19名举人,其中,有10人是甘泉苏氏后裔。三是乾隆《武城县志》中,有关甘泉苏氏的内容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对甘泉苏氏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如“至今武城有义举,亦惟两家(指之中公孙肄礼、是礼)乐为众倡焉”,“迄今义塾、义冢、义渡所在,行到犹往往指目之”,等等。《三修族谱序》中也概括说:“三世而家资丰饶,四世而文学显达,五世、六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则科第连绵。”
一门连出五进士,确为世间奇事。这五位进士是:
苏俊,是甘泉苏氏的第一位进士。他字用章,别号钝夫,生于1650年,卒于1707年,是之中公的第四子,系甘泉苏氏第六代后裔。苏俊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考中进士,得三甲十三名,时年26岁。开始敕授中书科中书舍人、徵士郎。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浙江乡试副主考,因主考在开考头一天病故,因此,他便担当起主考的职责。考试中,坚持为国选拔人材,几次拒绝贿赂,最后,所录取的64名举人,“皆单寒之士”。“撤棘后朝野称得人焉”。为此,升兵科给事中(清代朝廷六部设给事中,满汉各一人,负责钞发章疏,稽查违误,其权颇重)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苏俊针对朝政弊端连奏两本。这两篇奏章深得康熙皇帝赞赏,他在批示中写道:“捐纳事情,殊属兄杂人所畏惧,无有言者。将人畏而不言之事,苏俊直指纠参,可嘉,著吏部议叙具奏”。为此特给苏俊加了一级。目前,《甘泉苏氏族谱》中收藏了苏俊的4道奏章、两篇墓志铭及《浙江乡试录序》和64名中试举人名单。
第二位进士是之中公的长子苏伟。苏伟,字茂宏,一字济夫,生于1642年,卒于1699年,于康熙三十年(1691)考取进士,得二甲二十二名,时年50岁,授中书科中书舍人、顺天武闱分考,1699年为中书科掌印中书,奉命典试湖广,归途中道卒于卫辉旅次。他生前曾写过许多诗作,大多是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甘泉苏氏族谱》中收有其诗作6篇、墓志铭1篇。
第三位进士叫苏习礼,是苏之中次子苏伸的次子。苏习礼,字肄三,生卒年月不详,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考取进士,得三甲六十九名。敕封儒林郎、翰林院检讨,具体职务大概是教皇室子弟。族谱中说他,“于壬辰殿试,复蒙旨留京教习”。现族谱中收有他所作《苏氏族谱序》一篇。
第四位进士是苏襄云。他是之中公三子苏偀的孙子,其父叫苏以礼。苏襄云,字龙起,号木斋,八世裔,生于1694年,卒于1751年,于乾隆元年(1736)考取进士,得二甲七十九名,时年43岁,敕赠翰林院庶吉士,敕授山西临汾县知县加一级。他也是一位诗人。乾隆《武城县志》由他作跋,并收录了他的《赠米介亭》:解赋归来红日边,锦袍犹带御炉烟。秋潭春园时吟眺,平地人看紫府山。现族谱中收有其墓志铭一篇。
第五位进士叫苏綖,是苏伟之孙、苏习礼三子。苏綖,字其度,号杏村,生于1710年,卒于1778年。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进士,得三甲十九名,时年45岁。敕授儒林郎,例授奉直大夫,翰林院检讨加二级,充武英殿篡修官,庚辰恩科顺天乡试记名御史。卒后,子克刚为其作行述一篇,由当朝状元王杰填讳。其行述、墓志铭、《平定西域阙里告成赋谨序》,均被收入《甘泉苏氏族谱》中。
封建社会有子贵父荣、恩及三代的惯例,因此,甘泉苏氏还有三人被乾隆皇帝敕赠为翰林。他们分别是:
苏偀(1648—1686),字茂先,号愚谷,系之中公第三子,因孙襄云中进士敕赠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
苏以礼(1676—1714),字约可,苏偀次子,因子苏襄云得中进士,敕赠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
苏廷礼(1710—1778),字采臣,苏伟之子,敕赠儒林郎,翰林院检讨孔目。
除上述进士、翰林外,甘泉苏氏在清代和民国时期还出了人数不菲的知县、教喻、贡生、监生及皇帝敕封人物。具体名单见表一、表二、表三、表四。
甘泉苏氏清代知县、举人一览表(表1)
世次 | 名讳 | 字 | 功 名 |
五世 | 光奎 | 聚之 | 顺治辛卯(1651)武举,敕赠文林郎 |
六世 | 俊 | 用章 | 康熙壬子科(1672),后成进士,见前文 |
六世 | 伟 | 茂宏 | 康熙乙卯科(1675),后成进士,见前文 |
六世 | 楹 | 立如 | 康熙乙卯(1699)举人 |
六世 | 迥 | 文林郎,福建建安、光泽县知县 | |
七世 | 廷士 | 以宁 | 康熙乙酉(1705)武举 |
七世 | 亮礼 | 康熙丙子科(1696) | |
七世 | 三礼 | 诚斋 | 康熙乙卯科(1699) |
七世 | 持礼 | 省斋 | 康熙壬午科(1702),侯补内阁中书 |
七世 | 习礼 | 肄三 | 康熙壬午科(1702),后成进士,见前文 |
七世 | 大礼 | 节斋 | 康熙乙酉科(1706),绛县知县 |
八世 | 襄云 | 龙起 | 雍正丙午科(1726),后成进士,山西赵城、临汾知县,见前文 |
八世 | 鹏云 | 徒溟 | 乾隆丙辰恩科(1736)举人,广西柳州 |
八世 | 綖 | 其度 | 后成进士,见前文 |
九世 | 载 | 行远 | 乾隆丙辰恩科(1736) |
九世 | 辅 | 台望 | 康熙壬午(1777)举人,敕封修职郎,鱼台县训导 |
十世 | 珏 | 梦占 | 嘉庆丁卯(1807)举人 |
十四 | 再熏 | 和轩 | 光绪癸巳(1893)举人 |
甘泉苏氏清代其他县级功名人物一览表(表2)
世次 | 名讳 | 字 | 功 名 |
五世 | 之中 | 黄中 | 敕赠徵仕郎,中书科中书舍人 |
六世 | 偀 | 茂先 | 敕赠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 |
六世 | 伸 | 茂斋 | 敕赠文林郎,山西绛县知县 |
六世 | 价 | 茂藩 | 岁贡生,侯选训导 |
七世 | 廷礼 | 采臣 | 敕赠儒林郎,翰林院检讨 |
七世 | 以礼 | 约可 | 廪贡生,敕赠文林郎 |
七世 | 学礼 | 敬一 | 廪贡生,侯选训导 |
七世 | 肄礼 | 雅三 | 莱阳县训导 |
七世 | 是礼 | 淑则 | 侯选州同 |
七世 | 问礼 | 虚斋 | 侯选训导 |
七世 | 崇礼 | 厚庵 | 侯选训导 |
七世 | 廷玉 | 嗣印 | 侯选县丞 |
七世 | 士琦 | 一韩 | 侯选教喻 |
八世 | 青云 | 天衢 | 监生,翰林院继业生 |
八世 | 曾庆 | 孝友 | 廪生,侯选训导 |
八世 | 经 | 有常 | 康熙丁酉副榜,利津县教喻 |
八世 | 琳 | 蕴公 | 侯选州同知 |
八世 | 方慕 | 孺恂 | 侯选州同 |
九世 | 轸 | 临冀 | 乾隆庚子副榜,敕封修职部,海峰县训导 |
九世 | 家麟 | 仁圃 | 岁贡,敕封修职佐郎,昌邑县训导 |
十世 | 承芳 | 信予 | 侯选训导 |
十世 | 珍 | 席美 | 乾隆壬子(1792)经元,例授文林郎。侯选知县 |
十世 | 璋 | 庭芳 | 岁贡,海峰县训导 |
十世 | 瑄 | 著峰 | 岁贡,候选训导 |
十世 | 垣 | 荫槐 | 侯选训导 |
十世 | 思敬 | 事基 | 例授登仕佐郎 |
十一 | 应瓒 | 彝点 | 岁贡,侯选训导 |
十一 | 济 | 东川 | 廪生,例授文林郎 |
十一 | 文炳 | 灿章 | 六品衔 |
十二 | 清 | 监空 | 例授修职郎,保举县丞 |
十三 | 树李 | 耀星 | 廪贡生,例封文林郎 |
十三 | 宗杜 | 少甫 | 国史馆供事,侯选县丞 |
十三 | 宗霖 | 雨峰 | 例授县丞衔 |
十三 | 齐政 | 典章 | 五品顶戴,以县丞用 |
十三 | 齐贤 | 宗鲁 | 五品顶戴,赏带蓝翎,守备加者司衔 |
十三 | 树栋 | 厚田 | 国史馆供事,五品衔,县丞 |
十三 | 宗柱 | 子立 | 附贡生,充国史馆膳录,即用馆陶县盐大使 |
十四 | 元烈 | 宪武 | 廪贡生,山西侯补巡检 |
十四 | 元涛 | 绶董 | 北洋警务学堂毕业,奖五品顶戴 |
十四 | 元庶 | 朝阳 | 大学法律毕业生,平原、临朐审判官 |
十四 | 元煃 | 耀南 | 河北省民政厅官员 |
甘泉苏氏清代生员一览表(表3)
世次 | 名讳 | 字 | 功 名 |
五世 | 光前 | 元白 | 顺治岁贡 |
五世 | 之祥 | 元履 | 廪贡 |
六世 | 坦 | 平子 | 顺治戊子拔贡 |
六世 | 祯 | 思皇 | 壬辰拔贡 |
六世 | 倬 | 卓人 | 廪贡,乡饮大宾,崇祀故城乡贤祠。 |
七世 | 执礼 | 而范 | 廪监生 |
七世 | 秉礼 | 鲁斋 | 廪贡生 |
七世 | 说礼 | 敦庵 | 贡生 |
八世 | 德洪 | 旭九 | 廪生 |
八世 | 德润 | 慎淑 | 廪生,参加乾隆《武城县志》编撰 |
八世 | 凌云 | 彦冲 | 岁贡,乾隆《武城县志》收录多篇作品 |
八世 | 绎 | 近思 | 廪贡生 |
八世 | 緻 | 俨思 | 岁贡 |
八世 | 孚若 | 廪生 | |
八世 | 方震 | 起东 | 廪生 |
八世 | 方泰 | 安公 | 廪生 |
八世 | 谟 | 壮猷 | 贡生 |
八世 | 灏 | 远亭 | 增生 |
九世 | 毅 | 体乾 | 廪生 |
九世 | 开运 | 启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