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李范龙(1912--1971)朝鲜族,延寿县加信镇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展水稻生产,他几乎把自己的心血全都用在稻种的培育上,发现种子纯度不够,品种退化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稻种纯度,他从1954年开始进行种子培育。李范龙首先进行穗选,其次是用插秧的办法来提高繁殖率。他刻苦钻研,反复试验,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抗病性强、高产的优良品种。1954年秋,他在田里选出6个优点多的稻穗,1955年春播种,获5斤种子。1956年,繁殖得了30斤种子。1957年和1958年继续繁殖,到1959年种了4垧,这个品种穗大粒大产量高,在牡丹江地区种子鉴评会议上,被命名为"范龙稻"在全县推广。
裕民村从1955年引入"石狩白毛"稻种,经过一年的栽培,他发现,这个品种赤米多,影响产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56年,他在试验田里种了1亩6分地"石狩白毛",到秋全部进行穗选,共得1500斤纯石狩自毛种子。1957年,他种了3垧,继续繁殖,每垧平均产量6 000多斤。全村每垧平均产量4 200斤,比没选种每垧多打1500斤。1958年,李范龙选育"石狩白毛"纯种,在全村大面积栽培。
过去,这里种的粘稻(栓本糯)产量较高,经济价值也比较高。但是,由于多年来不进行选种,种子混杂退化严重,纯度只达60-70%。几乎没有种的价值了。1957年,李范龙经过提纯、复壮,获得了30斤粘稻种子。1958年种在自己地里,收后全部穗选,共得750斤纯种。1959年继续繁殖,纯度达到95%以上。1960年,全村大面积推广,满足了种植的需要。
李范龙在改良当地品种的同时积极引入外地优良品种。1957年引入北海一号稻1斤(在小池里进行试验,结果很好)。1959年种了3分地,得300斤种子,1960年大面积繁殖。十几年来他培育出"范龙稻"、"黑芒稻"、"北海一号",另外还改良了"请子五号"、"青森5号",培育、改良、引进了20多个品种,社员们称之为培育良种的土专家。1958年8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农业试验站聘请他为特约选种家。1959年,地区种子鉴评会上,他又被命名为农民选种家。1960年3月,牡丹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聘他为特约选种研究员。后当选县农学会副理事长,专区农学会理事。1971年春,李范支因病逝世,享年59岁。
上一篇:朱殿超
下一篇:兰金甲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