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通,名、号史无载,五代太原人。生年不详,卒于后周显德七年(960)。因其性刚烈、鲜于言表,燥时瞠目瞪眼,绰号“韩瞠目”。
史称,韩通少有膂力,年方20岁即应募投军,因身强力壮、勇于陷阵而闻名,并因之而补任骑军队长。
后晋开运三年(946),契丹大军南侵,饮马黄河,兵临晋都开封。后晋出帝石重贵,兵不能抗,开封城破,-于契丹之手。时为后晋中下级军官的韩通,兵败之后,闻河东节度使、北都太原留守刘知远称帝于故乡晋阳,遂投奔其帐下,为刘氏效命。未几,契丹放弃开封,北归幽燕,刘知远率军直奔开封,徙都于此。韩通追随刘知远在赴开封途中,与杜重威所部接战。因不惜命、不怕死,立有军功,得到刘知远赏识,遂升迁为检校国子祭酒。俟后汉正式打出旗号,又官加检校左仆射。
刘知远虽有雄才大略,怎奈天不假年,称帝一年便匆匆死去。其子刘承继位,史称隐帝。也就是在这一年,即乾元年(948),韩通晋升为奉国指挥使。-不息、军阀称霸的五代,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历史时期。刘知远死后,新帝刘承怎能控得了大局?临位仅三四个月,便传来河中(今山西永济)、永兴(今陕西长安县)、凤翔(今陕西凤翔)三镇节度使联手叛反的消息。新帝刘承急命郭威为枢密使,率军平叛,讨伐三镇之乱。韩通追随郭威冲锋直前,身创六处,拼命死战,被擢升为都虞侯。此次平三镇之乱,郭威看上了不惜己命的韩通,直引为心腹。凯旋后,郭威镇守战略要地大名(今河北大名),并奏请朝廷荐韩通出任天雄军马步都校。
乾三年(950),手掌后汉军政大权的邺都留守兼枢密使郭威,与隐帝貌合神离,君臣猜忌,终于导致反目。郭威是个先后两次参加过石敬瑭代取后唐、刘知远代取后晋内幕的强悍军阀,早有取后汉而自立为帝的野心、乳臭未干的刘承怎能与之匹敌?刘承对其猜忌和防范,正中下怀,遂兴兵灭后汉建后周,取而代之。在这次政变中,已是郭威心腹爱将、军权在身的韩通,左右联络,推波助澜,起了积极的作用。郭威称帝后,即擢拔其为护国左第六军,领雷州刺史之职。一年后又迁升为永、陆二州防御史。
广顺三年(953),后周太祖郭威御驾亲征兖州,命韩通为在京右厢都巡检,护卫京师重地。时适仲夏,黄河泛滥,淹灌京畿重镇河阴(今河南荥阳)城。韩通不辱护京使命,率兵丁冒死疏导汴河口,修复河阴城,保证了前方安心作战,再升为保义军节度使。显德元年(954),北汉刘崇趁郭威新死,联络契丹,进攻潞泽。周世宗柴荣委韩通协助王彦超东出晋州(今山西临汾),抄北汉契丹联军后路,大败之。韩通是太原人,悉熟地理形势,力主乘胜追击,世宗亦授命韩通为太原南面行营部署,率军直趋晋阳城下,挖地道攻北汉都。班师后,擢升为检校太保,军镇曹州。
后周北陲深(今河北深县)、冀(今河北冀县)二州北接契丹境,中亘百余里葫芦河(今衡漳河)。为防契丹南侵,显德二年(955),世宗欲增高河坝,障阻契丹骑兵长驱南下。韩通主动请缨,率兵卒壮丁北上葫芦河,一边与契丹作战,一边浚治河道、增垒河堰,还在李晏口的安静修筑城堡。此次北边浚河、筑坝建城工程,收到了既可阻敌南下,又可通漕、溉田三个功效。“自此契丹不敢涉葫芦河,河南之民始得休生。”(见(《唐余录·忠义传》)史称,在防护北疆中,韩通还先后主持修筑了束鹿、鼓城(今河北晋县)、祁州(今河北无极)、博野、武强等北陲边城城墙。“辛苦倍至,夜宿古寺,昼披荆棘”,(见《唐余录·韩通》)倍受军民盛赞。
北部边防工程刚竣,后周与后蜀争端急起。世宗又遣兵讨伐后蜀,委韩通为西南行营马步军都虞侯。一生戎马、长于攻战的韩通,奇兵突袭大散关,包围凤州(今四川凤县)城,修筑固镇城堡,断绝了后蜀军粮道。不长时间便连克秦、凤等四州之地,因军功再擢升京城内外部巡检、权点检侍卫司。
前方战事方罢,世宗又出新招。他以为东京(开封)日益繁荣,而城之规模狭隘,下诏增广街坊,扩建城池。方才征讨后蜀得胜班师的韩通,因在北陲建城而传名,遂脱下征衣战袍,总领扩建京师之役。由于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指挥有方,更由于他能身先士卒,与军丁同吃苦役,原本三年才能完成的工程,仅用年把时间便完全告竣。韩通能打仗、能建城的名声,朝野咸知,传名天下。
显德三年(956),朝廷追叙上年韩通伐后蜀取四州的军功,因之而升领忠武军节度使、检大薄。未几,再改迁侍卫马步军都虞侯。之后的韩通可谓年年立军功,年年有升迁:显德五年(958),韩率军平淮南,升归德军节度使。六年,巡视黄河堤防,亲率徐、宿、宋、单四州军民,疏竣汴渠数百里。同年后周北伐契丹,韩通率水陆大军先赴沧州,再疏水入契丹境,筑防栅于乾宁军之南。有载“补坏坊、开游口三十六,遂通瀛、莫。”(见《太原府志·卷35》)
周世宗柴荣抵沧州后,率步骑数万,直入契丹境。契丹乾宁军刺史王珙无力抗御,举城而降。后周兵不血刃,以韩通为陆军都部署,直克三关(此三关皆在今河北,曰瓦桥关、益津关、高阳关),并在益津关置霸州,最早的霸州城,就出自韩通之手。此次北伐后周大胜,班师后认功,皆曰非韩通莫属。于是,韩通官至其个人历史上最高阶段,晋升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督指挥使。
事物的发展,常以人不能自控而转向其反面。显德七年(960)正月,周世宗尸骨未寒,新帝临位不足半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韩通忽闻政变之军,兵临开封,进入京师,逼宫幼帝,遂从内廷飞驰而出,直趋家中。尚不明情况里就,便被赵氏心腹王彦升,袭杀于府门,妻子儿女无一幸免。赵匡胤临大宝后,诏赠韩通中书令,以礼收葬。戎马一生、战功无数、从不存个人野心的后周大将,能征而善建,憨直而性刚的一代无败之将,就这样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