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刘宗诚,副编审(1934--2001)男,河北省无极县郭庄镇人,1934年5月1日出生。曾任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和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河北省劳动模范。195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同年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底回原籍务农,1979年落实政策恢复工作。1995年退休。2001年12月3日病故。
1962年回到原籍,郭庄民兵营即请他挖掘、整理郭庄民兵斗争史资料,编撰民兵斗争传统教材,绘制展览,并在《解放军报》、《战友报》、《河北日报》等刊发有关郭庄民兵斗争史的报导。1964年,郭庄民兵营被北京军区授予“红旗民兵营”称号,郭庄民兵遂名传华北,誉满全国。期间他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党政军领导的赞誉。
改革开放恢复工作后,先后担任工业局办公室主任、县政协办公室主任等职,1987年被任命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无极县志》主编。不久他身患双侧股骨头坏死和肺心病,双腿不能正常行走。则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惊人毅力,强忍病痛与助手们整理浩如烟海的资料。他凭着严谨的学风,扎实的作风,四改县志初稿,经过8年多的艰辛努力,120万字的新编《无极县志》出版,并获得了河北省地方志一等奖。
退休后,潜心考证和研究无极甄氏源流。查证了多方史料,以无可争辨的事实确认无极是海内外甄姓同胞的故乡,编撰了20万字的《无极甄氏族谱简编》,由此引发了旅居美、加、澳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甄姓同胞200多位代表前来寻根谒祖。为无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促进对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刘宗诚病重的后4年里,他鼻插氧气管仍秉笔疾书,每年都在省内外发表多篇文章,并在《光明日报》等报刊几次获奖,最后一次获得一等奖是在他病逝5个月之后才收到获奖证书。
刘宗诚勤奋好学,著述丰厚,出版发表了200万字作品。他的写作活动可按三个时期划分:
一、从读初中至大学读书间,1948年在正定中学读书开始发表作品并担任《正中学生》主编,1951年在《石家庄日报》发表作品;大学时期在《中国科学院通报》(1955年11月号)发表“对少数民族史工作的0建议”,《人民日报》从1956年8月19日开始连载数篇“阿凡提的故事”之后并结集出版,成为阿凡提故事最早的收集翻译人之一;在《延河》杂志1957年12月号发表“淘金的老头”;并有多篇文章发表在《中央民族学院院刊》上。
二、回乡务农期间,在《解放军报》、《战友报》、《河北日报》、《河北农民报》、《石家庄日报》等报刊发表“郭庄红旗民兵营的新事”、“红旗民兵在前进”、“警觉的人们”、“滹沱河畔怒潮”、“杨小五和他的战友们”、“夜以继日”、“保卫区政府”等反映郭庄民兵的报导,编印了近5万字的“郭庄民兵斗争史”。
三、改革开放以来,在《河北日报》、《建设日报》、《河北学刊》、《河北史志》、《河北文史资料》、《福建史志》、《海南史志》、《寻根》、《中州今古》、《河北民族工作》、《老人世界》、《光明日报》、《人民时报》(海外版)等数种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百篇;在甄氏文化方面出版了20万字的《无极甄氏族谱简编》并有有关甄姓研究文章20篇近4万字发表在报刊上;主篇《无极县志》、《无极地名与风情》等;为县《财政志》、《交通志》、《科技志》等分志担任校核。
刘宗诚一生历经坎坷,终以惊人的毅力、超人的才华,实现了他“热血化墨记魏昌古今,洁心作纸写无极风云”的夙愿,为我县的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一篇:魏荒弩
下一篇:杨殿珣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